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兩個王朝絕對是“撿漏王”!

華夏文明源遠流長,自夏朝建立以來,中華文明便傳承至今,期間從未有過中斷。歷朝歷代從興盛到衰落,從分裂走向統一,期間經歷過來自內部的派系爭鬥、農民起義、以及來自外部的敵人的侵擾,但在團結一心的中華民族面前,最終都被撥亂反正。縱觀整部中國古代史,不由得就會讓人提起漢唐盛世,話說漢朝在當時的世界上是超級強國,一度有很多藩國依附漢帝國,每年向漢帝國進貢;而唐帝國更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的國家,在盛唐時期更是出現了萬國來朝的一片繁榮景象。然而到底是什麼原因成就了漢唐盛世呢?今天筆者就帶大家來一探究竟。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兩個王朝絕對是“撿漏王”!

雄才大略的始皇帝一統江山

話說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東周末年天下紛亂,形成了長達五百餘年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分裂局面。秦王嬴政的先人本來是為周天子養馬的,後因養馬有功,獲封周天子附庸,到秦莊公時期,因立戰功獲得封地,經歷秦穆公時期,秦國實力日漸壯大,商鞅變法後,秦國實力達到鼎盛時期,始皇帝憑藉著強大國力以及正確的戰略方針,逐步統一了江山,結束了分裂的局面。拿到江山後,秦始皇統一文字,度量衡,貨幣,修築長城,這些本來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哪知嬴政到了晚年時,一心求得長生不老,苛政虐民,使得民怨四起,根基動搖。始皇帝死後,由秦二世胡亥即位,趙高當權禍亂朝政,最終激起民變,秦帝國曆經兩世而落下帷幕。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兩個王朝絕對是“撿漏王”!

圖為秦始皇

大漢帝國應運而生

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推翻了秦王朝,獲封漢王,後與項羽爭奪天下,最終技高一籌建立了大漢王朝。漢王朝歷經文景之治,經濟文化得到了飛速發展,漢武帝劉徹識人善用,任用衛青、霍去病抗擊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各國,搭建了世界聞名的絲綢之路,成就了漢武盛世。然而這樣的盛世不僅僅是漢朝各位皇帝的努力得來的,還與秦始皇一統江山後,實行了大量有效的政策息息相關。比如統一文字,度量衡以及貨幣,這樣一來大大節省了經濟與文化交流的成本,為漢王朝建國後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兩個王朝絕對是“撿漏王”!

圖為漢武帝

隋帝國曆經兩世而亡

581年,隋文帝楊堅逼迫北周皇帝禪讓,定國號為隋,589年,南下進行滅陳之戰後,才完成了天下的統一。隋文帝奪得天下後,整治吏治,設置糧倉,改革貨幣,倡導節儉,使得隋王朝在很短時間內百業興旺,人民安居樂業。楊堅逝世後,由他的二兒子楊廣即位,史稱隋煬帝。隋煬帝楊廣登上皇位後,大力改革科舉制度增設進士科,典定科舉制,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極其深遠深遠影響,修築京杭大運河,連接各個主要水道,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這條運河對今天也有深遠的意義。但由於他在位期間頻繁發動戰爭,加之濫用民力,窮奢極欲,引得各地怨聲載道,不就全國各地反兵四起,隋王朝隨之覆滅。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兩個王朝絕對是“撿漏王”!

圖為富大龍版楊廣

大唐成為中國歷史上最鼎盛的王朝

隋末天下大亂,唐國公李淵在封地起兵,於次年在長安稱帝,建立了大唐王朝。高祖李淵退位後,李世民繼位改號貞觀,開創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為大唐積攢了強大的國力,為唐玄宗時期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夯實的基礎。開元年間,國力已經達到極為鼎盛的狀態,京城長安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為繁華的城市沒有之一。然而這一切的繁華景象,肯定離不開唐朝的君民的共同努力,卻也與短短只有兩世的隋朝有莫大關係。隋朝時期,隋文帝設置的糧倉,足足讓唐朝吃了五十年;而煬帝完善科舉制,也為唐朝的人才選拔起到重大效用,其開創的京杭大運河雖然勞民傷財,但也為唐朝的繁榮景象,做出了莫大的貢獻。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兩個王朝絕對是“撿漏王”!

圖為由鄭國霖出演的李世民

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說的就是這樣的道理。秦帝國雖然只有兩世,卻為漢帝國的強盛積攢了力量,同樣隋唐兩帝國,也是如此。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