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逆行者”归来重返岗位 继续发扬湖北抗疫精神

阳江:“逆行者”归来重返岗位 继续发扬湖北抗疫精神

英雄归来,精神永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日前,我市两批支援湖北的医务工作者都陆续回到各自熟悉的工作岗位。医疗队员纷纷表示,援鄂经历告一段落,日常工作岗位是持久的“战场”,他们将不负重托,继续在一线医疗工作发扬抗疫精神,履行医者的责任和担当,为我市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

阳江:“逆行者”归来重返岗位 继续发扬湖北抗疫精神

陈勇是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主治医师,2月11日,他作为我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驰援荆州监利县,并主动请缨到监利县中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今天是他返岗上班的第6天,重回熟悉的工作环境,他立马挑起繁重的工作,换上工作服,整理好口罩,投入到紧张而忙碌的工作当中。

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陈勇:主要负责就是住院总工作,是负责科室日常的工作,还有全院的急危重症病人的会诊,还有日常的抢救工作。

住院总的工作相当于科室的救火队员,陈勇要24小时守在病区,随时赶赴临床工作的一线。重症监护室被称作离死亡最近,同时也离重生希望最近的病区,这里分秒必争,而在支援湖北的新冠肺炎重症病区,更是高风险高强度,时刻上演“生死时速”。陈勇告诉记者,此次在荆州重症病区的支援经历是一次极大的挑战,也是十分宝贵的学习机会。在新冠病毒面前,原有的治疗经验备受考验,经此一役,对今后呼吸类危重型病人的治疗有一定的启发。

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陈勇:ICU的工作不能马虎,面对的都是重症的病人,病情随时都可能出现变化,需要抢救。面对一些重症的病人感悟还是比较深刻的,特别是呼吸方面的,因为用到呼吸机抢救的时候,医疗技术有相同之处。把湖北抗疫的精神状态和经验带回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阳江:“逆行者”归来重返岗位 继续发扬湖北抗疫精神

眼前这位正在病房中耐心护理病人的就是第一批医疗队队员、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护师冯意改,重返岗位,把猪肠碌写在防护服的“猪肠碌护士”依然斗志昂扬,满腔热情。结合抗疫期间学习和实践的最新感控护理知识和方法,冯意改细致地和这位即将要手术的病人交待术前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并做好患者心理上的关怀。与冯意改同在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支援的老年病科医师梁浩斌,是这次两支驰援湖北医疗队年纪最小的医生,在湖北抗疫一线的历练,他收获颇丰。70多天前,他们一起并肩把家乡的热情和勇敢传递到武汉,现在把武汉抗疫的精神带回来,和全市千千万万的一线医疗工作人员又站在了一起。

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护师 冯意改:在武汉50多天的支援经历,我感受到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是很重要的,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一块。今后就会加强心理和生活上的护理,更加注重人本位的治疗。

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医师 梁浩斌:整支援鄂医疗队我是最年轻的医生,这一次是跟前辈不断地学习,也是自己不断提升的过程。回到科室之后,主任让我重新介绍了一下对疫情防控各方面的个人的经验和心得,现在阳江地区外防输入的任务也是非常繁重,防疫这根弦还是不能放松。

脱下了厚重的防护服,重新披上了白大褂。今天,市中医医院的钟章炼、彭春、黄雪珠、谢莎莎和许彩金等5名支援湖北医护人员结束了休整,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干劲满满地开启了新的一天的工作。 谢莎莎是我市支援湖北医疗队中最年轻的90后护士。重返熟悉的岗位,让她没有了在湖北时的紧张和忙碌,多了几分轻松和亲切。

市中医医院呼吸内科护士 谢莎莎说:回来病人和我讲家乡话,有点不一样,终于不用那么热了,走路也快了很多,之前在那边和病人换针水打针都很费力,尤其是换针水,因为有护目镜和面屏,阻碍视野,和病人换针水都很难看清名字。

阳江:“逆行者”归来重返岗位 继续发扬湖北抗疫精神

眼前这位就是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钟章炼。今天一大早,他就带领医护人员逐一查房,工作十分认真投入。

市中医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 钟章炼说:今天早上回到这里,看到熟悉的环境还有熟悉的面孔,其实我从年三十开始,已经离开了科室三个多月,因为我们是呼吸科,这边也有些传染病像肺结核病人,我在武汉那边在传染病防护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我会把这些经验带回科室,和同事宣讲一下,然后让他们在这方面做得更好。

文字:黄惠明 曾钟锐

摄像:敖卓麟 黄国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