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投降後,我軍為何不奪大城市?張國華:小城市及鄉村更實際

【開國中將張國華29】

日軍投降後,我軍為何不奪大城市?張國華:小城市及鄉村更實際

1945年,8月6日、9日,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日本遭到重挫,加快了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步伐。冀魯豫分局、行署和軍區發出了一系列關於邊區軍民參加大反攻的指示和命令。張國華指揮第9分區主力協同滑縣、衛河、衛南3縣民兵軍民,攻克18處據點,之後挺進滑縣、長垣間,又攻克大小據點15處,先後擊斃日軍聯絡部代部長名取正雄,俘虜道尹薛興甫,殲滅日偽軍1000餘人。

1945年8月中旬,冀魯豫軍區組成南路、北路、中路共三路反攻大軍,向盤踞在邊區的日偽軍發動全面進攻。

日軍投降後,我軍為何不奪大城市?張國華:小城市及鄉村更實際

“這次大反攻,第9軍分區是主力部隊之一,一部參加中路反攻大軍,一部參加南路反攻大軍。”張國華指著沙盤上的地圖對各部隊指揮員說,“中路反攻大軍由3個縱隊組成:9分區第14團、第16團、軍區特務團、騎兵團等為第1縱隊,由我指揮;第8軍分區第4團、第6團、第7團等為第2縱隊;第10軍分區第18團、第20團,第11軍分區第9團、第10團等為第3縱隊。中路軍由軍區司令員宋任窮、副司令員楊勇、副政委蘇振華直接指揮。任務是消滅新鄉以東地區偽第24集團軍龐炳勳部及地方偽軍,攻佔開封、新鄉,徹底破壞平漢鐵路湯陰至新鄉段、隴海鐵路徐州至開封段及汴新鐵路敵人的運輸線。北路反攻大軍由冀南軍區主力兵團及遊擊縱隊第1團組成,軍區王宏坤副司令員指揮。9分區參加南路反攻部隊由趙副司令員指揮。”

“南路反攻大軍以第12軍分區第29團、第30團及我們9分區第15團等組成,由豫東指揮部司令員王秉璋、政委段君毅指揮,任務是協助中路軍攻佔開封及阻止敵人援軍北上。”

“抗日戰爭已進入攻堅階段,能不能打得贏,取決於在座的諸位。大家有沒有信心和決心?”張國華劍眉一挑,大聲問道。

“有!”

各路反攻大軍星夜出動,浩浩蕩蕩向敵占城市和交通要道挺進。張國華騎在高頭大馬上,看到沿途群眾敲鑼打鼓,擺著茶水瓜果,熱烈歡送出徵的部隊,十分感動。部隊到達延津城外,當地群眾自發幫助八路軍洗衣、做飯、帶路,偵察敵情和運輸物資。他感到不打勝仗無顏以對父老鄉親,便暗自發誓:打不贏這場戰役,就處分自己。

日軍投降後,我軍為何不奪大城市?張國華:小城市及鄉村更實際

冀魯豫邊區大反攻第一階段——進攻大城市的戰鬥於8月19日打響,按照中路軍總指揮的命令,張國華帶領第1縱隊以神速的行動包圍延津城,守敵日偽軍拒絕投降。

只能強攻。張國華髮出號令:“第16團團長杜海林、政委鄭魯做好攻城準備。”旋即,他安排第14團在延津城外圍佈下了天羅地網,等前來救援的日偽軍送上門來,一舉消滅。一切準備就緒後已是黃昏時分,他指揮部隊發起了進攻。第16團一舉從西關攻入城內,與騎兵團、特務團經過一夜激戰,全殲偽軍1500餘人,繳機槍5挺,步槍1000餘支。日軍一個小隊向開封逃竄,正好撞上第14團的槍口。

張國華率領第1縱隊攻克延津後,又於21日攻克陽武,切斷了汴新鐵路。他接到了冀魯豫軍區的命令,中路軍第1、第2縱隊直取滑縣、湯陰縣,切斷平漢路,阻止蔣軍第40軍馬法五部北上;南路軍第9分區部隊迅速奪取水東地區城鎮。

這時,8月14日日本天皇裕仁召開“御前會議”,明確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宣佈日本政府投降的消息傳到了部隊。

日軍投降,革命就成功了!”“為什麼不進攻大城市,要打中、小城市?”一時,大家議論紛紛。

張國華見此情形,對政治部主任王煥如說:“抗日戰爭已進入戰略反攻的關鍵時期。日本投降後,蔣軍搶佔了許多戰略據點,我們要防止指戰員的麻痺思想,糾正只願打大城市,不願打中小城市的錯誤思想。思想工作還要進一步加強,激發指戰員的戰鬥熱情。”

日軍投降後,我軍為何不奪大城市?張國華:小城市及鄉村更實際

【鄧政委在給部隊講話】

稍作停頓,他接著說道:“8月20日,晉冀魯豫中央局和晉冀魯豫軍區成立了,劉伯承任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鄧小平兼任政委,滕代遠、王宏坤同志任副司令員,薄一波、張際春任副政委,同時撤銷北方局和冀魯豫分局,晉冀魯豫軍區劃分為冀魯豫、冀南、太行、太嶽4個區黨委和軍區。我們部隊很快就要調整整編了,這個時候更不能亂。”

張國華親自為指戰員上時事教育課:“由於美國、蔣氏和日偽軍暗中勾結、阻止日軍向八路軍繳械投降,且日軍逐漸集中到大城市。八路軍每攻一地,均遭到日偽軍的頑抗,這使我們奪取大城市的計劃難以實現。針對這種複雜形勢,上級決定改變方針,指示各區黨委、各軍區,由於日偽軍將大城市和交通要道交給蔣軍,我為保存有生力量,‘除個別地點仍可佔領外,一般應以相當兵力威脅大城市及要道,使敵偽向大中城市要道集中;而以必要兵力著重於奪取中小城市及廣大鄉村’。鞏固擴大解放區,並注意發動群眾,組訓部隊,準備應付新局面。軍區重新調整了部署,我們一定要堅決貫徹執行。邊區大反攻第二階段即將開始,上級命令我們中路軍第1、2縱隊攻克延津、封丘後,即轉向掃清豫北殘敵。第3縱隊回師東進,向長垣逼近。我們第1縱隊的任務是配合第2縱隊先攻佔滑縣城,而後乘勝奪取湯陰縣城,掃清新鄉城東地區日偽軍據點,並破壞平漢鐵路新鄉至湯陰段。”

固守滑縣的偽軍吳藍田、趙福九、賈珍席、劉儀周部2000餘人,拒絕向八路軍繳械投降。8月29日,第2縱隊包圍滑縣城,並攻佔其外圍重要據點道口鎮。在第2縱隊圍攻滑縣時,第1縱隊在張國華、趙東寰的帶領下向新鄉城外圍據點出擊。9月3日,張國華率部強攻新鄉城南30裡之荊樓據點,殲偽軍一個支隊600餘人。5日,急行新鄉城東之東、西楊村,殲滅偽龐炳勳部工兵第4團全部及偽軍第一支隊800餘人,並乘勝攻佔新鄉城東關。

休息間隙,張國華和趙東寰、王煥如卸下馬鞍,一邊給自己的坐騎喂草,一邊聊天。張國華說:“第2縱隊已攻下滑縣城,向湯陰縣進逼。我準備帶領第1縱隊一部攻打淇縣城東。”

“你這部棋走得好!只是,我有一個要求,得讓我或王副參謀長去。”趙東寰說完,王煥如接著道,“你必須好好休整一下,把頭髮、鬍鬚修整修整。我看得找個嫂子好好管管你。”

“哈哈,你們這是一個要求嗎?分明是三個要求嘛!成天東奔西跑地打仗,我哪有時間,再說,都是些爺們,誰還顧得上講究這些。我看呀,你們的頭髮、鬍鬚不比我短。”張國華摸了摸下巴上的鬍鬚,繼續說道。“湯陰城守敵為孫殿英新編第5軍第9師,日本宣佈投降後,蔣軍委任該師師長劉月亨為‘第4路第14軍軍長’,令其固守湯陰,策應蔣軍北上。2縱的這一仗不好打,我們必須把外圍清掃乾淨,阻斷援軍,保證2縱作戰安全,軍區已同意我的建議。另外,給你們透露個消息,第1縱隊馬上正式組建,下轄3個旅,7個團,這次戰鬥後,我就到新的第1縱隊了。”

日軍投降後,我軍為何不奪大城市?張國華:小城市及鄉村更實際

9月24日,第2縱隊進攻湯陰縣城,戰鬥之激烈如張國華預料,幸虧他戰前部署周密,在東、東南、南三個方向進行了坑道作業,埋設了大量炸藥。作戰中,他指揮部隊抄襲,穿插殲敵,與第2縱隊配合默契。至29日15時許,湯陰全城解放,共殲敵2200餘人,繳獲輕機槍130餘挺,步馬槍1500餘支,迫擊炮4門,子彈30萬發。第1、2縱隊轉戰數月,解放了滑縣、湯陰、浚縣、汲縣等城,破壞了平漢鐵路衛輝(汲縣)至湯陰段,控制了豫北廣大地區,為以後阻止蔣軍北上進攻華北解放區創造了有利條件。

1945年10月初,冀魯豫與冀南兩區正式分開,冀魯豫區成立新的區黨委、軍區和行署。張璽任軍區政委,王秉璋任軍區司令員。冀魯豫軍區主力奉命升編為晉冀魯豫軍區第1縱隊,張國華任該縱隊副政委。

不久,張國華收到了樊近真寄來的一封信和一本紀念冊。他從信中得知,樊近真曾去9分區找過他,想當面表示感謝,並請他為紀念冊題詞。張國華被樊近真的重情重義所感動,當即提筆回信,在信的末尾,張國華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從信上看,你的情緒比以前好了。”

這一句極普通的問候話,在樊近真年輕的心上激起了陣陣暖意。

在第1縱隊寬敞的作戰室,司令員楊得志、政委蘇振華主持旅團以上的指揮員召開會議。

首先由楊得志通報情況:“這月中旬,蔣軍第11戰區所屬第30、第40軍和新編第8軍等部共4.5萬餘人,在其副司令長官馬法五(兼第40軍軍長)、高樹勳(兼新編第8軍軍長)率領下,從新鄉地區北進,企圖佔領邯鄲,打通平漢鐵路,劉伯承、鄧小平同志決定集中3個縱隊和冀南、冀魯豫、太行軍區主力部隊,將沿平漢路北進的蔣軍先頭3個軍誘至漳河以北、邯鄲以南、滏陽河河套多沙地帶,逐次殲滅之。”

“那要投入多少兵力?”口直心快的第1旅參謀長李覺插話詢問。

主力部隊6萬多人,還要爭取動員10萬民兵參戰。”1縱參謀長盧紹武回答道。

看到李覺吃驚的神情,張國華說道:“邯鄲地處河北省南端,是華北的南大門,又是晉冀魯豫邊區的首府,是兵家必爭之地。我們若能佔據邯鄲,就能把冀南、太行、冀魯豫根據地連成一片,形成一個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2500萬的全國最大的解放區;邯鄲又處於平漢鐵路中段,扼守著蔣軍隊北上的通道,因此,邯鄲是蔣軍首先要搶奪的戰略要點。咱們不得不重兵出擊!”

第2旅旅長尹先炳一拍桌子,說:“老蔣一邊說‘長期合作,堅決避免內戰,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一邊慫恿閻錫山向山西上黨進犯。上黨戰役硝煙未盡,又對邯鄲虎視眈眈。邯鄲戰役我們必須拿下,打他個屁滾尿流!”

“我們具體任務是什麼呢?”李覺又問。

副司令員曾思玉笑著說,“這將是一場異常激烈的大戰,1縱下轄的3個旅及直屬新基幹第6團、特務營、炮兵連,到時一個都少不了。”

“對。我們的任務是阻止蔣軍進入邯鄲。1旅旅長楊俊生率第1、2……張國華帶部隊設法拖住敵人,打好阻擊戰。”楊得志指著地圖安排作戰部署。

10月22日,蔣軍主力北渡漳河,沿鐵路東側分兩路各自交替掩護前進。而此時,位於平漢路西的第2、3縱隊和冀南、太行軍區部隊尚未到達預定戰場。為阻止蔣軍進入邯鄲,第1縱隊主力根據劉鄧首長命令,趕至邯鄲以南進行正面阻擊。

經過現場勘察,東南的村莊位於山樑上面,由西向東都是梯形耕地,張國華決定將率領的第2旅第4團進行三線配置:一線陣地擺一個連,二線陣地兩個連,4團主力兩個營作為團的預備隊配於三線。部署完畢,他又指揮三線部隊分頭構築工事,架通營、團、旅和縱隊各級指揮所之間的電話。

日軍投降後,我軍為何不奪大城市?張國華:小城市及鄉村更實際

李覺儘管對這樣的部署有些不解,但他對張國華深信不疑,仍然堅決支持。在作戰過程中,他漸漸領會,第1縱隊於平漢路以東節節阻擊,遲滯三倍於我之敵達六天五夜,沒有張國華超常規的部署,以少部兵力拖住敵人,耗費其體力遲滯其前進,堅持到大部隊到達是難以實現的。李覺更對張國華的軍事指揮才能崇拜不已。

24日,晉冀魯豫軍區後續部隊大部趕到,將蔣軍主力三面包圍於邯鄲以南、馬頭鎮以東、商城以西之狹長地帶。28日後續部隊全部到齊,遂於當日黃昏發起總攻。戰鬥持續了兩天,殲滅蔣軍第106師大部,重創第30軍。高樹勳率新編第8軍等約1萬人在戰場起義。31日,蔣軍主力突圍南撤,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在追擊、夾擊中,將敵合圍於旗杆漳一帶,並以主力展開猛攻。戰至11月2日,蔣軍除少數逃脫外,全部被殲。

(未完待續)

日軍投降後,我軍為何不奪大城市?張國華:小城市及鄉村更實際

日軍投降後,我軍為何不奪大城市?張國華:小城市及鄉村更實際

【注:《井岡山上走出的“井岡山”——張國華傳》作者尚有少量存書。如有需要者可私信留言聯繫。參加對印反擊戰或者18軍的老戰士,作者敬贈此書,贈完為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