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冠三將軍:我死之後,請把我的骨灰埋在西藏!

1985年12月6日,曾在祖國邊疆立下赫赫功勳的開國中將譚冠三辭世。臨終前,他向黨提出了惟一的請求:“我死之後,請把我的骨灰埋在西藏!”1986年8月1日,根據他的遺願,西藏自治區黨政軍民懷著深厚的感情,在拉薩“八一農場”蘋果園隆重舉行了譚冠三同志的骨灰安放儀式。

譚冠三將軍:我死之後,請把我的骨灰埋在西藏!

譚冠三將軍

如今,譚冠三同志離開我們已三十三年了,斯人雖已去,但風範常存。譚冠三同志的高尚風範和光輝業績以及他和“老西藏”們共同鑄就的“老西藏精神”,已成為不朽的豐碑和寶貴的精神財富,指引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譚冠三,曾用名譚才儒、譚年春。1908年1月31日生於湖南省耒陽縣。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卓越的政治工作者,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譚冠三將軍:我死之後,請把我的骨灰埋在西藏!

1955年,譚冠三被授予中將軍銜

他在少年時期就立志精忠報國,十幾歲成為湘南地區早期從事農民運動的組織者之一。青年時期先後參加了朱德率領的湘南暴動、毛澤東領導的井岡山斗爭和二萬五千里長徵……抗戰勝利後,譚冠三先後率部參加了淮南戰役、渡江戰役等。建國初期,譚冠三同志征塵未洗,作為十八軍的主要負責人之一進軍西藏。此後近二十年的時間裡,他在進軍西藏、開荒生產、修築公路、站穩腳跟、維護和執行和平協議、平叛和民主改革、對印自衛反擊戰、成立西藏自治區等重要歷史事件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在西藏曆史的畫卷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積極倡導、模範踐行“長期建藏、邊疆為家”的錚錚誓言。他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創業、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的主要奠基者和集中體現者。

譚冠三同志信念堅定、衷心向黨。他出生於湖南耒陽,那是一片孕育革命併產生了一批批仁人志士的地方。譚冠三同志自幼受到濃厚的革命薰陶,在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在漫長的革命生涯裡,無論是在烽火瀰漫的戰爭年代,還是在看不到硝煙的戰場,他始終做到對黨的事業忠心耿耿、對共產主義信念無比堅定,即使在“文革”的動亂時期遭受嚴重迫害,他仍然剛正不阿、對黨忠誠、堅持真理,表現出了共產黨人鋼鐵般的意志和執著的追求。

譚冠三將軍:我死之後,請把我的骨灰埋在西藏!

【參加井岡山斗爭的部分同志1938年在延安的合影。第一排左起為:梁軍、譚冠三、譚政、滕代遠、肖克、林彪、毛澤東、高自立、何長工、曾玉、歐陽毅;第二排左起為:胡有才、孫開楚、謝漢文、江華、朱良才、吳溉之、李壽軒、張際春、譚政文、李克如、韓偉、龍開富、譚希林、劉型、陳伯鈞、張令彬;第三排左起為:徐日文、曹裡懷。】

我們紀念譚冠三同志,就是要學習他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

我們要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更加堅定不移地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更加堅定不移地維護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的地位,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區黨委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任何時候對黨中央、區黨委絕對忠誠,任何情況與黨中央、區黨委同德同心,做到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堅如磐石、不可動搖,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

譚冠三同志甘於奉獻、敢於擔當。1950年1月,譚冠三同志欣然接受中央關於由十八軍擔負進軍西藏任務的決定。從此,他把他一生最寶貴的年華奉獻給瞭解放西藏、造福西藏人民的壯麗事業。在動員部隊進軍西藏時,譚冠三同志舍小家、顧大家,率先垂範,以實際行動激勵和感染十八軍將士,並做出“長期建藏、邊疆為家”的決心,使廣大指戰員義無反顧地沿著進軍西藏、解放西藏的道路前進。進藏途中,為使部隊更好地在高原行軍和工作,譚冠三組織部隊進行“生活高原化”的鍛鍊與實踐,並率先吃糌粑、喝酥油茶,學習藏文藏語,有時還用藏語與藏族群眾交談。部隊進駐拉薩不久,由於公路沒有修通,後方不及供應不上,部隊出現嚴重缺糧。譚冠三仍然貫徹毛澤東“進軍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精神,率領部隊將士在拉薩河畔建起了“八一農場”,次年便取得大豐收,實現蔬菜自給。面對特殊的環境和困難的局面,譚冠三樂觀豁達、意志堅定,始終以長期建藏的思想要求自己,出色完成了政治動員、開荒生產、修築公路、統一戰線等工作。1959年3月,西藏上層反動集團發動全面武裝叛亂。譚冠三在張經武、張國華不在拉薩的情況下,主動擔起主持西藏全面工作的重任,堅定、靈活地執行黨中央、毛主席的指示精神,果斷指揮平叛鬥爭,以最小的損失獲得了平叛鬥爭的決定性勝利。

譚冠三將軍:我死之後,請把我的骨灰埋在西藏!

十八軍部分首長合影。(前排左張國華司令員,前排右譚冠三政治委員。)

我們紀念譚冠三同志,就要學習他建藏穩藏的雄韜偉略。我們要進一步繼承和弘揚“老西藏精神”“兩路精神”,以“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幹勁,以“獻了青春獻子孫、獻了子孫獻終身”的激情,樹立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信念,敢於犧牲、甘於奉獻、以苦為樂、以苦為榮,紮根雪域高原,作神聖國土的建設者和守護者,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治邊穩藏重要戰略思想。

譚冠三將軍:我死之後,請把我的骨灰埋在西藏!

譚冠三和藏族同胞在一起修水渠.

譚冠三同志心系群眾、一心為民。他心裡始終裝著人民群眾,密切聯繫群眾,勤於調查研究,他總是強調,進藏幹部要堅定地樹立為西藏人民服務、對西藏人民負責的思想。他帶頭尊重群眾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帶頭開展統戰和群眾工作,經常登門與西藏各界人士溝通交流,帶領軍政人員幫助群眾開荒生產、建橋開路,解決群眾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在內地治病期間,他得知中央介於他的身體狀況決定讓他繼續在內地治病的情況後,執意把身邊的工作人員和醫務人員派回西藏,讓他們為建設西藏、建設邊境奉獻力量。

譚冠三將軍:我死之後,請把我的骨灰埋在西藏!

十八軍五十三師在昌都附近的達馬拉山上修築川藏公路

我們紀念譚冠三同志,就是要學習他人民至上的高尚情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也是共產黨人的“初心”。我們要牢記宗旨,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身體力行地把黨的方針政策落實到群眾中、把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懷只送到群眾中,為實現人民群眾對為好生活的嚮往而擼起袖子加油幹,努力以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使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關懷與溫暖、享受到改革發展穩定的成果。

紀念譚冠三同志艱苦樸素、清冽如水。他一心為國為民,個人生活簡樸、克儉,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對自己的親屬子女甚至有些“狠心”,他的四個孩子都出生在戰爭年代,從小就寄養在普通農民家庭裡。他們一家人的第一次團聚,是在新中國成立11年以後。譚冠三同志在彌留之際,依然不忘囑託家人把文革後補發的800元工資上交黨費。在譚冠三同志的一生中,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他始終保持了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

我們紀念譚冠三同志,就是要學習他清正廉潔的公僕本色。我們要牢固樹立西藏雖然高寒缺氧、條件艱苦、處於反分裂鬥爭的主戰場,但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問題上沒有任何特殊性的思想,做到西藏海拔高、要求更高。決杜絕投桃報李的低俗“禮尚往來”,堅決杜絕燈紅酒綠的低俗“享受”,堅決不走中飽私囊的“發財捷徑”,堅決不能利用職務之便私事公辦,做到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譚冠三將軍:我死之後,請把我的骨灰埋在西藏!

西藏軍區政委譚冠三將軍(右)視察農場

紀念,是為了更好地前行。對譚冠三同志最好的紀念,就是要學習他的精神、繼承他的事業、發揚他的作風,努力成為像他那樣信念堅定、品德高尚、作風正派的人。

黨的十九大引領我們走進了習近平新時代,新時代為我們描繪了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的宏偉藍圖。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意義和豐富內涵,牢牢把握新時代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進一步增強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進一步繼承和發揚“老西藏精神”“兩路精神”,以捨我其誰的擔當和一往無前的勇氣,切實負起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歷史使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前行、永遠奮鬥,為不斷開創新時代西藏改革發展穩定的新局面,西藏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勤勉工作、鞠躬盡瘁。

(本文作者汪德軍、羅布曲珍單位系西藏自治區黨委黨史研究室)

聲明:本文系祖國網編輯根據原文整理。轉載請註明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