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80后,真的44444444440岁了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1980年出生的叮当妈,今年就要40岁了!

媒体们惊呼第一批90后30岁了,第一批00后到了法定结婚年龄。没有人注意到,朋友圈越发越少的第一批80后,也到了不惑之年。当年被痛斥为“毁掉的一代”终于也变成操心柴米油盐、因辅导作业而崩溃的中年人。

第一批80后,真的44444444440岁了

时光偷走的这40年,正值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的最大变革。

从娘胎开始,80后就卷入时代洪流中。计划生育在全国推行,我们成了“独生子女”。一个小孩由6个大人养大,捧在手心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第一批80后,真的44444444440岁了

独生子女证是中国特有的产物

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营养状况却很一般。拍百日照时,我的脖子还需要别人撑着,不像现在的孩子,出生20多天后脖子就能挺直了。

第一批80后,真的44444444440岁了

我的百日照

那时候的幼儿园不搞“学备竞赛”,一群孩子每天吵吵闹闹地玩。六岁上小学,挑离家最近的学校上,丝毫没有如今学位大战的紧张感。上下学没有家长接送,自己排队结伴回家。路上会穿过一条马路,那时候车很少,过马路很安全。


老师说“红领巾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不戴红领巾不让进校门。不管买多少条红领巾,最后的结局都是丢。家长们后来学乖了,干脆买一块红布,丢了就从红布上再剪一块。

第一批80后,真的44444444440岁了

戴着红领巾的我

所有学校都贴着“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标语。上午课间,随着一声雄浑的男高音“现在开始做第八套广播体操,原地踏步,走”响起,大家开始大大方方地抖抖胳膊和腿。

第一批80后,真的44444444440岁了

下午课前,大家准时闭眼,做眼保健操,“为革命,保护视力”。


没有iPad、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第一批80后照样玩得很开心。课间玩跳绳,放学后玩抓石子儿。两人席地而坐,抛起一个石子,同时抓起地上一颗石子。第二次增加难度,同时抓起三颗……那时候,谁有一副磨得滚圆剔透的石子,就是众人艳羡的对象。

第一批80后,真的44444444440岁了

拍洋画,又叫扇洋片,也是很流行的游戏。将彩色的小画片摆在地上,每人轮流用手掌去拍,能将小洋画拍翻的就能拿走它。玩到尽兴时,两只手都拍肿了。

第一批80后,真的44444444440岁了

小洋画

小学课业不紧,很少有人上补习班。大部分孩子做完作业,就急吼吼地跟父母挤在一起看电视。电视剧基本被琼瑶剧和武侠剧平分天下,只要一播放接吻画面,父母就会如临大敌般地捂住孩子的眼睛。

第一批80后,真的44444444440岁了

第一批80后,真的44444444440岁了

第一批80后,真的44444444440岁了

到了初中,港台流行音乐风头正劲。台湾的小虎队、香港的四大天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街头巷尾有人哼起台湾歌手郑智化的《水手》、《星星点灯》。学校的小卖部贴满了明星的小海报,有同学省下零用钱,就为了买一张挂在床头。

第一批80后,真的44444444440岁了

第一批80后,真的44444444440岁了

第一批80后,真的44444444440岁了


学校电台接受点歌,同学们互相送歌,听到耳朵出茧的是叶倩文的《潇洒走一回》,还有成龙的《明明白白我的心》。

没有网络的年代,我们写信。那时候流行交笔友,升学压力大,大家靠纸和笔互相鼓劲。跟现在流行表情包一样,我们也喜欢在信的末尾加几个画得歪歪扭扭的表情。

上高中后,有同学收到家里寄来的信,信里夹着一张百元大钞。我才开始听说有个特区叫做深圳,同学的父母去那里挣到了第一桶金。

第一批80后,真的44444444440岁了

90年代朝气蓬勃的深圳

有家境较好的同学开始箍牙,成了牙套妹。大部分同学仍用一口纯天然无添加的野生牙。不像现在的孩子,换完牙后,基本都整牙了。

旅游还是件稀罕事,别说出国游了,北方的孩子连上海都没去过。出生石家庄的我,能去趟北京就不错了,实在想看看海,北戴河就挺好。

第一批80后,真的44444444440岁了

去北戴河旅游

到北京上大学后,出国潮吸引无数学生在北四环路的新东方总部排起长龙。有个戴眼镜、普通话不太标准的男人每次演讲都能让学生热血沸腾,生生让俞敏洪这三个字成为信仰般的存在。

第一批80后,真的44444444440岁了

近20年后,同样是他,因为一则演讲被众人批评不尊重女性,他跑到妇协亲自道歉。

大学毕业就碰上非典,楼市低迷。我们一边工作,一边慨叹北京一平米5000的房价实在高不可攀。

第一批80后,真的44444444440岁了

2000年北京晚报关于北京房价的报道

2009年在北京参加同学会,大家纷纷懊悔地拍大腿,深恨没有早一点举全家之力买房,眼睁睁看着房价一平米都破万了。

谁知道往后又过了10年,北京的房价已经奔6万去了。

步入30岁后,大家生娃,工作,根本停不下来,一晃眼就到了40。

我们这一代,见惯了太多东西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

一出生就赶上计划生育,成了中国唯一的独生子女一代。我们从小就被说是娇生惯养,被贴上“小皇帝”“小太阳”等标签。

读书的时候,大学还没扩招,高考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毕业后,早就没有所谓的分配工作,要找份能留在北京上海的工作压力山大。

快结婚时房价飙升,需要倾尽两家之力才能有个属于小两口的窝。

省吃俭用生了个娃,二胎政策又鼓励你再生一个。

老一辈批评我们是“毁掉的一代”,吃不了苦,还不懂感恩,过分叛逆。年轻一辈同情我们是“最委屈的一代”,不敢结婚也不敢不结婚,不敢生娃也不敢不生娃。

我们在没有兄弟姐妹的家庭中孤独成长,现在要面临养2个孩子4个老人的沉重负担,不敢任性地辞职,也不敢随便离开一二线城市。听起来很苦,但到了40岁,心里到底是从容些了。

80后退出历史舞台?不可能的。我们热火朝天地投入到中年老父母的鸡娃大军中。中年人给自己花钱抠抠索索,给孩子花钱连眼睛都不眨。孩子想学钢琴,买;去美国上夏令营,报;带孩子出国旅游,走。


第一批80后,真的44444444440岁了

我们这一代通过教育获得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比任何人都体验到教育的宝贵,对育儿自然不敢掉以轻心。奥运会有个项目叫铁人三项,一个孩子能把我们逼成铁人N项:看得了五线谱,习得了营养学,当得了导游,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家长群里长袖善舞……

第一批80后,真的44444444440岁了

在父辈们的生活里,工作是分配好的,房子也是单位分的,而我们只能全部靠自己。物价和房价都很高,我们都很好强,希望多拼搏一些,给孩子创造不一样的条件和眼界。

30出头的时候,我曾在家焦虑痛哭:房子这么小,孩子又出生了。当时请来的月嫂阿姨说:“日子一天一天过,孩子一天一天长大,不要着急。”

现在,我真的不着急了,每一天都要好好过。时间是极其有限的资源,既然生命的长度无法延展,那就尽情挥洒自己,多体会生命的宽度、深度和温度。

40岁的我们看似拥有了一切,却不知哪个变故会突然摧毁一切。但人生起起伏伏,你不会永远沉在谷底,否极终会泰来,时来真的会运转。不着急,不慌张,昂首过好人生下一个十年吧。


港漂叮当妈的美好时代

经济学博士,资深港漂,叮叮和当当的老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