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县芦柞镇:构建“五长理村”体系 搭建“智慧支撑”平台

构建“五长理村”体系 搭建“智慧支撑”平台

——解读兰陵县芦柞镇基层治理现代化“新模板”

兰陵县芦柞镇:构建“五长理村”体系 搭建“智慧支撑”平台

“幸亏俺村的片长、巷长教会我们掌握了‘扶贫特惠保险卡’的使用方法,让我们的看病费用得到了报销,我们真是发自内心表示感谢。”兰陵县芦柞镇芦柞一村的贫困户张玉芳、梁秀彩高兴的对记者说。

兰陵县芦柞镇芦柞一村通过“五长理村”体系,发动片长、巷长深入贫困户家中,全面摸排情况。走访发现,贫困户张玉芳、梁秀彩均患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打针吃药,严重时还要住院治疗,但是发给她们的“扶贫特惠保险卡”,她们却不知道如何使用。发现这一情况后,对应的片长、巷长立即向兰陵县芦柞镇扶贫办反映情况,熟练掌握了“扶贫特惠保险卡”的使用方法,并现场教会了张玉芳、梁秀彩及其亲属。对应的片长、巷长后来又多次回访,确认看病费用已得到报销,为贫困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

这是兰陵县芦柞镇根据基层实际,从村级治理入手,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创新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芦柞模板”的一个缩影。

兰陵县芦柞镇:构建“五长理村”体系 搭建“智慧支撑”平台

延伸基层治理“触角” 构建“五长理村”体系

兰陵县芦柞镇在原有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治理体系,设立村级“五长”:村长、片长、街长、巷长、家长。村长即一村之长,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对本村治理负总责;片长即片区管理责任人,由党员担任,片区划分与党员网格一致;街长即各条街道管理责任人,由入党积极分子、群众代表等担任;巷长即片区内各条巷道的管理责任人,由巷内的居民代表担任;家长即一家之长,由各户代表担任。

“五长理村”体系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党支部书记作为村长,领导全村的社会治理,是村庄治理的核心,党员作为片长,协助村长开展工作,是村庄治理的骨干,在“五长理村”体系内,农村党支部的领导地位和话语权得到最大程度的巩固和加强。

二是坚持群众参与。作为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农户既是管理对象,也应该是管理的参与者,将户主也就是“五长”之中的家长纳入管理体系,激发了其作为管理者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其作为被管理者服从基层社会治理的自觉性。

人居环境整治是提升农村外在形象的一项民生工作,但由于工作量大,群众参与热情不高,导致工作效果不够理想。芦柞镇赵村建立“五长理村”体系以后,在全村进行人居环境整治全民思想动员,层层部署工作任务、细化工作职责,充分调动了各户家长的积极性。赵村在党支部带领下,从村长到家长,“五长”全员上阵、合力攻坚,仅用一周时间,便把影响村庄环境多年“沉疴顽疾”彻底清理,在全镇率先完成了整治任务,成为人居环境整治扛红旗的先进村。

三是坚持服务发展。“五长理村”体系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基层治理,进而推动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五长”的作用发挥也紧扣这一目标,围绕党的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村庄建设、社会治安、乡风文明等方面开展工作。

近年来,芦柞镇小卞庄村由于村党支部领导力不强、信访矛盾突出,导致村内一处蔬菜批发市场闲置5年之久,造成了村集体资源浪费。在新任党支部书记和支部班子的带领下,小卞庄村建立了“五长理村”体系,党支部的领导力和村庄的凝聚力得到大幅提升。通过“五长”广泛讨论并征求群众意见,小卞庄村就如何盘活闲置的蔬菜批发市场达成了一致:村集体先是用法律手段收回了蔬菜批发市场的使用权,随后通过公开竞拍对外发包。目前,市场已重新开张,村集体资产得到有效利用,村庄发展有了新的助力。

“五长理村”将治理体系拓展至户、家庭,也即社会的基本单元,服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了基层治理的每个“末梢”,使村级在基层治理中从“点”变为层次分明的“立体网络”。“五长”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各担其职、各负其责,通过“五长”体系,层层压实责任,推动工作形成了共建共享共治的新格局。

兰陵县芦柞镇:构建“五长理村”体系 搭建“智慧支撑”平台

创新基层治理方式 搭建“智慧支撑”平台

针对基层治理缺乏科技支撑,传统方式与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不相匹配的问题,兰陵县芦柞镇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搭建“大美芦柞信息平台”,用现代的信息化技术融合先进的服务理念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

“大美芦柞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平台和手机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工具,将工作办理、信息发布、党群服务、需求征集、意见反馈、问题解决等内容融于一体。信息平台共设立“兰陵首发”、“党建工作”、“网格直达”、“广而告之”、“他乡送学”、“企业秘书”、“芦柞大集”、“协商议政”、“我有话说”等版块。

“兰陵首发”版块接力县兰陵首发工单办理,实现兰陵首发交办单签批后线上直达社区、村、镇级部门,提高了兰陵首发和12345热线工单、网上舆情办理效率。“网格直达”“我有话说”则主要用于工作中发现问题的交办和意见的收集,镇村干部、网格员、党员、普通群众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反映提报人居环境、邻里纠纷、移风易俗、安全隐患、违法建设等各类问题,对口职能部门则在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快速处置,实现了“前端控制、后端处置”的全覆盖。“协商议政”版块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供线上工作平台,展示芦柞镇人大、政协工作动态,搜集提交各类民情和建议。“广而告之”、“他乡送学”主要用于信息发布和线上学习,通过后台可以查看人员查收情况,能够起到有效的监督和督促作用。

“信息平台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压减了中间环节,畅通了信息沟通渠道,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提高了信息公开透明度,成功编织了“镇、社区、村”与“党员、干部、群众”互通互联的基层“线上”治理网络,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党建工作”版块建立党群互评体系,实现由“单向管理”向“双向评价”的转变。党群互评系统与“五长理村”体系互为依托,党员、干部按照村党支部安排,包片、包街、包巷,与农户建立管理关系。每个季度,农户对包户党员和村干部在网格联系、扶贫帮困、便民代办、矛盾化解、人居环境等方面的工作进行满意度评分。同时,党员、干部对农户在人居环境、美在农家、孝赡养老、移风易俗、家风民风、宗教信仰、邻里关系、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在评价操作上,脱离了纸质表格,党员、干部、农户可在手机端一键提交评分,方便快捷,系统按照积分规则自动生成得分和排名。村干部的满意度得分与考核和工资发放挂钩;普通党员满意度得分直接计入党员评议得分,作为评比“五星党员户”等活动的重要依据;农户的积分排名,作为村级年终评定最美家庭户、五星家庭户、孝赡之家、好媳妇、好婆婆等荣誉奖项的重要依据。

党群互评通过党员和群众互相评价,进行排名量化,利用社会舆论,促使管理者更加注意工作方法,群众自发积极配合工作,使基层社会治理更高效、更和谐、更顺畅。

“芦柞大集”版块整合发布本地企业和优质农产品信息,大力推介芦柞镇苍山大蒜、菊花、香菇、冬桃等特色农产品,实现农产地和市场的直接链接,打破信息不对称的瓶颈和优质农产品“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尴尬局面,全面助力特色农产品销售。

同时,兰陵县芦柞镇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和方法,在创新宣传上狠下功夫。针对农产品销售难、附加值低的问题,运用“互联网+”思维,尝试“镇长变网红、土货变网货”的镇长“带货”模式。在直播中,镇长作为“带货”主播,运用幽默风趣的表达、接地气的语言,将本地农产品的优良品质作以生动的介绍,同时将本地社会经济、风土民情、自然资源、产业基础、发展现状和远景规划等穿插介绍,增加了产品的亲和力与镇村的知名度。

芦柞镇网红镇长“带货”,初次尝试便取得了销售2吨苍山大蒜的佳绩。在镇长“带货”的同时,加快职业农民网红的培养,使农民群众成为既熟悉农业生产,又掌握电商销售技能的“自产自销”型农民,为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添柴加火,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增加新的途径。

“基层治理‘芦柞模板’,在加强党的领导上,是‘党是领导一切的’在村级的有力落实;在治理体系上,是直达家庭即社会基本单元的有效延伸;在治理能力上,是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的有序参与;在治理内容上,是法治德治自治高效统一的有法周延;在治理形式上,是建立科技支撑体系的有章表达。”兰陵县芦柞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西民说。

通讯员 马守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