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宮的起源-希臘🇬🇷克諾索斯宮


迷宮的起源-希臘🇬🇷克諾索斯宮

約公元前1700~1400 希臘克里特島 克諾索斯宮



迷宮的起源-希臘🇬🇷克諾索斯宮


宮殿文明-大建築時期(米諾斯時期)

公元前3000年,在愛琴海諸島與希臘大陸上,大多數定居地都很小,僅有簡單的建築。只有在極少數情況下,才會出現基克拉澤斯雕像那樣的昂貴陪葬品。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克里特島上修建的大型宮殿建築。公元前2000年開始,克里特島進入了以修建大型宮殿為標誌的中米諾斯時期。

地震毀一切

公元前1700年左右,可能是一場地震將這些龐大的建築全部摧毀,第一時期(或稱舊宮殿時期)也就這樣突然結束了。隨之而來的新宮殿時期是克里特島的黃金時代—第一個偉大的西方文明也就此浮出水面。

米諾斯人,行政商業宗教


重建的宮殿宏偉、舒適、美觀,內部設有很多樓梯以及慶典、儀式和休閒用的庭院,儲藏室、辦公室、聖所也應俱全。這些巨大綜合性建築成為米諾斯人生活中重要的行政、商業與宗教中心。


克里特的主要宮殿遺址位於克諾索斯、斐斯托斯、馬利亞( Mallia)、卡託扎克羅( Kato Makro)與幹尼亞( Khania)。這些練合性建築的設計規劃基本相似,它們的規模之大,數量之多都令人咋舌。

傳說,迷宮的原型


彌諾陶洛斯的迷宮其中,最大的宮殿群位於克諾索斯,也就是傳說中米諾斯王的宅邸。相傳英雄忒修斯( Theseus)就是在此與半人半牛的怪物彌諾陶洛斯進行了激烈的交戰。根據神話傳說,忒修斯在擊敗了這頭怪獸之後,在國王女兒阿里阿德涅( Ariadne)的幫助下走出了這座迷宮般的建築。她交給忒修斯一個線團,用以標記穿行迷宮的路徑,引導他安全地走出了迷宮。其實,英語中的“ labyrinth“(意為“迷宮”)一詞就是由克諾索斯宮殿引申面來,其複雜的設計規劃和龐大的建築規模也就是“迷宮”的原型。“ Labrys”意為“雙斧”,是米諾斯宮殿中常見的母題,指的是獻祭屠宰。Labyrinth”的意思是“雙斧之屋”,指的就是錯綜複雜的米諾斯宮殿。


宮殿詳解

迷宮的起源-希臘🇬🇷克諾索斯宮


顯示米諾斯宮殿是一處較不規整的建築群,背倚高地,盤踞在一個低矮小山丘的頂部。一個巨大的矩形庭院,四周還簇擁著很多房間一一這裡曾經在舊宮殿時期被夷為平地。新的設計規劃說明,後來的宮殿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庭院成為新宮殿的主要組織元素新宮殿規劃的第二種基本組織元素是兩道長廊。庭院西側,一道南北向的長廊(編號6)將儀式和辦公區域與倉庫(編號8)分隔開來,供宮殿享用的酒、油、蜂蜜都被儲藏在倉庫的大罐子中。庭院東側,較小的西南向長廊(編號14)將生活區、覲見區(南部)與僕傭的居住區(北部)分隔開來。宮殿西北角是一個類似於劇場的區域(編號5),兩側還有階梯。這種形式可能是後來的希臘劇場的前身。其目的不明,但斐斯托斯宮殿中也有相似之物。克里特的宮殿建造十分考究,形狀不一的粗糙石頭被嵌到黏土中組成了厚厚的宮牆。米諾斯人還考慮到了諸如排水之類的問題在龐大的建築下方建有十分高效的陶製管道系統。克諾索斯宮殿的平面設計和立面設計都十分複雜。中央庭院四周的建築多達三層,在地勢陡降的南側與東側則更多。建築物的內部有樓梯可供上下,周圍還佈置有進光孔與通風口提供必要的照明與通風。米諾斯圓柱帶有墊子般的球莖狀柱頭和獨具特色的柱身,最初為木製,但埃文斯在復原的時候將其替換為混凝土。柱頭十分類似於古希臘的多利克式( Doric Order)柱頭,柱身形制則與埃及和古希臘圓柱恰好相反一一從柱頭到柱基逐漸變小。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