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天圆地方” 不懂文化,老祖宗的棺材板快压不住了


怀疑“天圆地方” 不懂文化,老祖宗的棺材板快压不住了


本人不是学者,所以不引经据典瞎扯学问,不据典又没有办法说明问题,所以简单扼要的说明就好,不是文化人不喜欢长篇大论写清楚就好,有不到之处,大家见谅。

最近呢?经常看到某如日中天的老前辈有人称他为正统学者,也有人称它为草根学者,一通乱讲解释不清楚“天圆地方”的来处还一脸的嫌弃,学者无以安心在自己国家的学问里是一件可悲的事。这个学说呢,天圆地方,一直以来为中国人所诟病,老祖宗说的天圆地方不能不承认,现代科学又证明天地也无所谓圆地无所谓方。我们甚至尴尬的不知道该如何自处,每讲到学问处,易经处,就说祖宗先民无知,看到天盖在地上之类的说法,实在可笑到流泪。

在国学文化既将承担未来国家国际舞台发光发热重要的后盾,支持民族文化复兴的今天,还有无数的学者和历史文化研究人员没有研究清楚什么是天圆地方实在汗颜。还有很多的人扯到建筑上的圆顶方地,更是扯到天边。连百度知道也没有清楚的解释,作为文化传播平台,严谨的态度非常一般。

今人研究学问。不懂的地方多以说文解字来解读。但是说文解字有很多的问题,如果你在说文解字的解释下十次,对了9次,那依然说明这不是最根本的了解方法,所以说,不用说文解字来研究天园和地方。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取表象说其道理,是文化的悲哀。我们应该去了解内在的意义,而不是他的表象以及文字表达上不知敬畏的去解读和注解。经查证古籍天圆地方的学说多自秦朝就开始了明确写天圆地方的文献并不多。记载,有写的也多加解释。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篇》;曾参回答单居离之问,曰:“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掩也。”

曾参回答的精彩,如果天是圆的,地方四角没法掩盖,可见曾子时期就有人辟谣,也有人问这个学说。

《周髀算经》作注的赵爽,就已在注文中明确指出“天圆地方”与“天动地静”之间的关系。他说:“物有圆方,数有奇偶。天动爲圆,其数奇;地静爲方,其数偶。”“此配阴阳之义,非实天地之体也。天不可穷而见,地不可尽而观,岂能定其方圆乎?”

意思是天动所以是圆的地静所以有固定的四方

《黄帝内经》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圆生方成,天生地养,男动女静,男守女使,各司其职。

意思是圆为生气交地养而成。

《大言赋》、《周易•说卦》以及《周礼•考工记》,都把天比喻成车盖,把地比喻成车体。车盖爲圆,车体爲方。

是说车盖象征天道不息,用圆代替,地道载物,用方表示,君子用,更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太玄·玄摛》)。“圆”,指天;杌棿,指动荡不定;“方”,指地,“吝啬”,指收敛。

意思是天为动地为静

《淮南子·天文训》:“天圆地方,道在中央。”

怀疑“天圆地方” 不懂文化,老祖宗的棺材板快压不住了


六十四卦方圆图更是成为一个引经据典猜测的根源,方圆图出自北宋以后陈抟的晚辈学生真正出现到了邵康节以后。历代累积的天圆地方说更是让不学习根本文化的人知其象不知其所以象。

易经是中国所有文化的主线和根本。而文化就是中国人对待世界的态度和在历史长河里对待生命的认知。所有人都知道易是中国人的文化,我们就简要根本的讲述易经里乾坤的意义。

祖先圣人讲一山有四季,十里里不同天。意思是,一座高山,因为高度向阳背阴的地方温度会有4种变化。天气呢。在十里之,因为天空云和地势的不同,风雨阴晴也会不同。

一个文字有多种解释,一种说法有多种原因。中国人是讲内涵的,很多学者是研究表象的,实在是非常的不可思议。易学,如果不普及,有很多多学问将无法理解清楚。

易经的核心是、象、数、理,包罗万物。

乾的象呢是,为天,为日。理呢是为建为动。数呢,是一天24个小时,一年365天,一个月30天。

坤的象呢是,为地,为月,理呢是为顺为静。数呢是123月春长,456月夏为成,789月秋为收,10 11 12月为藏 。

“象”“数”“理” 数 是中国易学的基础,也是中国哲学的最高表达,天圆因为日月周流不断,圆代表永恒不停的规律。生生不息的动力。所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方代表永恒不动,所以才有固定的方向。所以,天圆地方是讲的是运行的道理。不是表象,看到文章的人要跟身边的人讲。中国人讲任何事物。都是外“象”内“理”运行依据于“数”而运行。

怀疑“天圆地方” 不懂文化,老祖宗的棺材板快压不住了


最后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逍遥游中言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乘着旋风环旋飞上几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开”。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

几千年前庄子都知道,不是天就是圆的地就是方的,都知道天是气。几千年过来了还说古人不懂,这是今人不穷理尽性学习,而导致的缺点。懂的的人要非常应当珍惜。文自2020年2月16晚0点,梅花先生原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