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一個基督徒在中國創造的文明奇蹟,令人驚奇!


100年前,一個基督徒在中國創造的文明奇蹟,令人驚奇!


▲伯格里


本文看點


1.100多年前的貴州山區,苗族聚居的蠻荒之地,竟然生出蜚聲海內外的文明奇蹟:教會,郵局,游泳池,足球隊,西醫醫院,遠超中國平均水平的教育……

2.傳教士伯格理,在短短數十年之內,將一個備受歧視的野蠻種族帶入了高度的文明,這在整個人類史上都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3.究竟是什麼力量,造就了石門坎的文明奇蹟?又是什麼力量,使它再次墮入野蠻?


100年前,一個基督徒在中國創造的文明奇蹟,令人驚奇!

1920年代的貴州苗寨(牆上的標語:教育第一)


1.被世界遺棄的角落


100多年前的苗族,飽受漢人歧視。為了躲避種族仇殺,他們逃到了最偏遠的烏蒙山區。土司頭目不把苗人當人,“取其牛馬,奪其子女,生殺任性”。

100多年前的苗族,性關係非常混亂,每個苗寨的村頭,都有一個公共場所,苗人稱之為“花撩房”。女孩子十三四歲以後,就可以進入這個房間,和其他男人發生性關係。

100年前,一個基督徒在中國創造的文明奇蹟,令人驚奇!

所以,在100多年前的苗族,常會發現很多十三四歲的小女孩,懷裡已經抱著一個小孩,肩上揹著一個小孩。這種早婚,早育,性關係的混亂,是導致疾病,貧窮的重要原因。


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女孩,在本該接受教育,享受青春的年齡,就早早地做了母親,這種生活艱難得令人窒息。

這悲慘的經歷,艱苦的環境,殘酷的壓迫,非人的生活,使得這個民族變得麻木。

絕望已變成這一種族的特性,他們把貧窮、疾病和悲痛,都視為自己無法迴避和更改的世襲命運。

100年前,一個基督徒在中國創造的文明奇蹟,令人驚奇!

石門坎位於雲貴川交界的偏遠山區,這座大山背後是雲南昭通


2.上帝召喚來的聖徒


在8000公里以外的英國,有一個人聽到了他們的苦難,看到了那裡的黑暗。在苗族人最絕望的時刻,他被上帝賦予了神聖的希望。

這個人就是柏格理。

柏格理(Samuel Pollard),1864年出生於英國一個基督徒家庭,從小天資聰穎。12歲時進希普爾普通中學,17歲參加英國國家文官考試名列前16名。隨後在倫敦的一個機關中擔任會計。作為“精英學霸”的柏格理本可以在英國過衣食無憂,舒適安逸的生活。


100年前,一個基督徒在中國創造的文明奇蹟,令人驚奇!

凱爾特人伯格理的家鄉:康沃爾郡


但是,年輕的柏格理,聽到了一個聲音,上帝呼召他去中國,用信仰改變那裡的人心。1887年,23歲的柏格理回應了上帝的呼召,到中國傳教。


3.艱險的傳道


1905年,伯格里初入苗鄉,由於苗族生活極其艱苦,苗人很少洗臉,身上骯髒汙穢,氣味很重,很難接近。但是,柏格理從沒因此嫌棄過苗民,更沒因環境艱苦而退縮。


剛到中國時,柏格理就因翻船,險些葬身於長江三峽。在去貴州石門坎的崎嶇山路上,柏格理因不善騎馬,被馬拋落山澗幾乎摔死


為取得苗人的信賴,柏格理進到苗寨,穿苗服,說苗語,住苗家,與苗家人同吃土豆、玉米、蕎麥飯(編者注:這些物種當時未經改良,產量低,品質差),同宿臭蟲跳蚤成群的麥草堆。有兩次,他竟在牛棚裡與1頭母牛和牛犢,同睡於一捆乾草之上。

他在苗寨不騎馬、不坐轎。路上遇到苗民,就像看到長者一樣謙讓。由於他與苗人同吃同住,甘苦與共,他不僅被苗人視為老師和醫生,還被苗人視為可以傾訴的貼心人,被苗民視為最可信賴的人,以至苗人稱他為“拉蒙”(苗王)。


由於柏格理的善良和熱情幫助,苗民們大批聚集在他周圍,聽他講道,大批苗族人受洗加入基督教。因此觸怒了當地“土目”(土司頭目的簡稱,也就是當地地主,世襲的),害怕柏格理搶了他們的勢頭。


加上柏格理反對地主、土目對百姓的迫害,併為貧苦的佃農撐腰說話,柏格理多次被“會黨”、“土目”、“土匪”列為謀害目標。

100年前,一個基督徒在中國創造的文明奇蹟,令人驚奇!

修建教堂的石材來自雲南,博格理帶領教徒開鑿石門和臺階,石門坎因此得名


有一次半夜,60多名全副武裝的男子舉著火把,手持大刀、長矛、步槍、棍棒等兇器,衝進家中毆打伯格理。


正當他認為自己即將死去時,一個披著羊皮氈的漢族男子用自己的身體掩護了他,挽救了柏格理的性命。

1907年,柏格理遭到土目蘇黑保的綁架,險遭殺害。但當衙門抓捕到蘇黑保時,被打致傷躺在醫院裡的柏格理,卻寫信要求官府赦免蘇黑保。


柏格理以基督的愛,化解了仇恨,消除了敵視和誤解。


100年前,一個基督徒在中國創造的文明奇蹟,令人驚奇!

看哪!我告訴你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成熟,可以收割了。


4.創立苗文,興辦學校


為了在石門坎置地建立教堂,興辦學校,柏格理跋涉數十里,拜訪大官寨頭目安慧生。柏格理說明來意,安慧生看是個洋人,以為來了個大買家,熱情接待。


安慧生問柏格理要多少地,柏格理神秘而又認真的回答:僅要一張牛皮大的地。


安慧生覺得:這洋人有意思,傳教辦學只要婦女裙子大小的地,當即表示白送他牛皮大的一塊地。


柏格理為了這牛皮大小的地,還和安慧生簽了一份協議。回到石門坎,他將牛皮分成絲,結成繩,用繩子圈出了80畝土地。


100年前,一個基督徒在中國創造的文明奇蹟,令人驚奇!

曾經的校舍,今日石門坎鄉政府所在地


柏格理在石門坎傳播基督教信仰,與辦教育是完全同步的。


苗族原本沒有文字,先人的歷史文化全憑口傳,苗寨裡很難找到數數能到兩位數的人。


1906年,柏格理提出創制苗文的方案,同苗族和漢族信徒一起研究,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結合苗族衣服上的符號花紋,創立了一套簡明易學的拼音文字,這套苗文非常適合當時苗族社會的文化環境。


柏格理是英國人,但他自編了一套叫“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的教材,開始辦學校、做教育。有了文字,苗民們就可以讀書識字了。他還將聖經翻譯為苗文,在苗鄉廣傳基督的道。


一個生活優越的英國人,為什麼甘願來到偏僻落後的貴州山區,歷經艱難險阻,幫助他們走向文明開化?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不可理喻的(編者注:在基督徒看來,傳揚耶穌的道,乃是榮耀基督,成就這些偉業的,也是基督。)。


100年前,一個基督徒在中國創造的文明奇蹟,令人驚奇!

苗文《聖經》

1905年,柏格理在石門坎創辦了第一所苗族小學(後取名“光華小學”),該校開男女同校先河,而且中英雙語教學。

以石門坎為中心,方圓幾百公里的範圍之內,柏格理完全從英國籌款,建了幾十座教堂,辦了120多所小學校。


柏格理還用花苗文編了《烏蒙山區平民識字課本》,系統的在這個地區開展掃盲活動。這個平民識字課本涵蓋了所有苗人生活的地區。


100年前,一個基督徒在中國創造的文明奇蹟,令人驚奇!

伯格理與苗族基督徒


教育極大地改變了烏蒙山區先前落後愚昧的風氣,後來整個苗寨出現了這種情形:

如果一個男孩向一個女孩求婚,女孩的要求不是“有車有房”,而是把《烏蒙山區平民識字課本》背下來。


受柏格理的影響,當時的烏蒙山區開始崇尚文化、知識和信仰,社會風氣為之一變。

100年前,一個基督徒在中國創造的文明奇蹟,令人驚奇!

石門坎教會聞名遐邇,海外來信只要在信封寫上“中國石門坎”,就能準確送達


5.駝峰航線飛行員的故事


抗戰期間,有個美國駝峰航線飛行員被日軍擊落掉在該地區,被當地一個苗族人救下。這個苗人用英文與飛行員交流,並且把他送到了中國軍隊的駐地。


美國飛行員感激得淚流滿面,他沒有想到一個如此偏僻蠻荒的地方,竟然有人能熟練地用英文跟他交流——他本以為自己永遠不可能再回到美國。


從這個故事,可以想見當時石門坎地區的教育水平。

100年前,一個基督徒在中國創造的文明奇蹟,令人驚奇!

裝載援華物資的美國飛機,須飛越喜馬拉雅和橫斷山區


6.移風易俗


還記得上面提到的“花撩房”嗎?

柏格理來到石門坎之後,規定每一個受洗的基督徒,男性要22歲,女性要20歲才能結婚。

柏格理每進到一個村寨,就讓村寨裡的苗人把“花撩房”燒掉,讓他們講文明、講衛生、重塑家庭關係和道德倫理。

烏蒙山區當時流傳著可怕的麻風病,此病既是不治之症,也是一個棘手的社會問題。

當時的地方官員,竟下令將麻風病人全部燒死,或是驅趕到很遠的深山老林中去。於是,當地人對待麻風病人,採取先用酒灌醉,然後將其活活燒死。這種野蠻、毫無人性的方法,使麻風病人根本不可能得到救治。

100年前,一個基督徒在中國創造的文明奇蹟,令人驚奇!

2016年,柏格理的孫子史蒂文再訪苗寨


1914年,當柏格理聽到廣西都督誘殺活埋麻風患者的消息後,在報刊上憤怒地譴責這位都督,很快與英國一個麻防組織取得聯繫,並籌集來一筆錢。


柏格理用這筆錢買了糧食和布,定期發放給附近的患者。柏格理去世後,他的教會對麻風病患者的救助一直延續,沒有間斷。

4年以後,繼任者張道惠向傳教團體申請到了資金,購得附近一片有水源的荒地,建起了中國第一間麻風病院


100年前,一個基督徒在中國創造的文明奇蹟,令人驚奇!

苗族兒童接種疫苗(1949年幻燈片)


這個滇東北、黔西北最早的麻風病院,很快就接收了昭通、威寧、彝良一帶的幾十名麻風病患者。很多病人拖著潰爛的身體過來,在接受治療以後,就在這裡過著集體生活。至今這個麻風村還在。


7.赤腳球員踢贏了專業球隊


除了信仰、教育,柏格理還給苗人帶去了現代的文明生活。柏格理在英國愛好兩項運動:足球、游泳。

1914年,柏格理就在石門坎建了一支足球隊。讓人難以置信, 1914年啊!當時,很多中國人都不知道足球為何物。


這個足球隊不僅球踢得好,而且具備了一定的競技水平。

100年前,一個基督徒在中國創造的文明奇蹟,令人驚奇!

石門坎教會學校


1923年,當時四川的軍閥楊森,調到貴州做主席,路過石門坎,看到石門坎有一個足球場,他感到非常吃驚。因為他本人喜歡足球,部隊有足球隊,號稱打遍天下無敵手。


楊森就讓自己部隊的足球隊和石門坎當地的足球隊比賽,連賽3天。結果石門坎的足球隊勝了2場,楊森軍隊的足球隊僅勝了1場。當地人說那是給楊森面子,才輸了1場。楊森輸得心服口服,臨走時硬是要走了4個球員。

賽後楊森說:“你們所有人都把鞋脫下來,送給對方的足球隊,你們還有臉穿鞋嗎!”

因為,石門坎球員沒有鞋穿,他們都是赤腳踢球。


100年前,一個基督徒在中國創造的文明奇蹟,令人驚奇!

曾經的足球場


後來,石門坎成為貴州省的“足球搖籃”,大部分足球隊員都來自石門坎一帶。1949年後的第一支國家足球隊,就有2名隊員來自石門坎。


8.不洗澡的民族建了游泳池


過去的苗人,一生只洗三次澡。出生時洗一次澡,死亡時洗一次澡,結婚時洗一次澡。實際上,生和死的澡都是別人給洗的,自己一輩子就洗一次澡。


柏格理跟苗人一起把竹子砍下來,打通竹節,從山上把泉水引下來。在中國西南地區建了第一個室外游泳池,而且分了男池 & 女池,淺池 & 深池。

100年前,一個基督徒在中國創造的文明奇蹟,令人驚奇!

曾經的游泳池


9.荒野奇蹟


在貴州石門坎這塊貧瘠的土地上,柏格理先後創建了教堂、學校、醫院、麻風病院、孤兒院……若干所。

並且,全是柏格理在英國籌集到的款項。

柏格理服侍中國整整27年,期間他僅僅回了3次英國——為了籌集資金,來中國創辦醫院、學校。


柏格理和他的教會培養、資助了一大批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他們畢業後,全部回到石門坎,全部回來建設苗族。

100年前,一個基督徒在中國創造的文明奇蹟,令人驚奇!

1910年石門坎運動會(伯格里攝)


民國教育大師輩出,與諸多教會大學的巨大貢獻密不可分。抗戰時期的條件如此艱難,博格理的教會卻在西南邊陲的石門坎,創造了不輸於東部教會學校的巨大成就。


其中,有一個人叫朱煥章,16歲才讀小學一年級,但是他天資聰穎。教會資助他去成都華西大學讀書,他是那一屆畢業典禮的發言人。


朱煥章才華橫溢的演講,引起了坐在下面的蔣介石的注意,蔣介石單獨召見他,希望他到總統府工作,但是被朱煥章婉拒。

朱煥章說:“我的老師柏格理告訴我們,每個苗族人受到高等教育都要回到石門坎,為苗族人服務。”

100年前,一個基督徒在中國創造的文明奇蹟,令人驚奇!

著名教育家朱煥章,1955年自縊於貴陽


朱煥章不慕權位的精神,深深贏得了蔣介石的器重。蔣介石夫婦送給他很多牲畜、農作物的良種,讓他帶回石門坎。


1946年,朱煥章當選為“國大”代表,到南京參加會議,他是苗族人中進入廟堂參與國家大事的第一人。


會議結束以後,蔣介石再次單獨召見他,希望他出任民國政府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司長,再次遭到朱煥章的婉拒。


他毅然回到石門坎,在石門坎開辦了第一所中學,並自任校長。在這所學校裡,他培養出了很多優秀的苗族青年,這些人後來都成為建設苗族地區的骨幹。


100年前,一個基督徒在中國創造的文明奇蹟,令人驚奇!

30年代的苗族人家


10.殉道異國他鄉


1915年秋,傷寒病,即苗族人所恐懼的“黑病"在石門坎肆虐,苗民、學生紛紛病倒,不少人外出躲避瘟疫,但柏格理一直堅守在石門坎救護病人。


柏格理在救助學生的過程中,不幸也被感染。在藥品極為稀缺的情況下,他將僅有的“盤尼西林”全部用在學生身上,自己終於病倒。

在柏格理住院期間,數以千計的苗、彝族人翻山越嶺幾十裡從各處前來探望他,雙方眼裡都浸滿淚水,依依不捨。山民們早已將柏格理視為自己的親人。


100年前,一個基督徒在中國創造的文明奇蹟,令人驚奇!

苗文版《路加福音》


1915年9月15日,51歲的柏格理長眠在了這塊浸滿他汗水、血水與淚水的土地上。數千百姓排成長龍,一路哭泣著為他送葬。

下葬後,苗族同胞自發為他守墓,幾天幾夜不忍離去。直到今天,當地民眾提到他,仍然時常哽咽,無不懷著極度的敬重之情。


在當年的政治運動中,柏格理的墳墓被搗毀,屍骨被拋擲野外。


第二天天還沒亮,有個善良的苗人冒險去撿柏格理的屍骨。當他趕到時,卻發現有人已經在半夜悄悄地收起了柏格理的屍骨。


苗族人永遠不會忘記:他們曾經被世界拋棄,然而上帝的使者伯格里,卻在困苦中溫暖了他們,在黑暗中照亮了他們。


100年前,一個基督徒在中國創造的文明奇蹟,令人驚奇!

修復後的柏格理墓地


時至今日,每年都有許多中外人士,來柏格理墓前憑弔。每年清明節,總有十里八鄉的村民來到他的墓前,或獻上野花,或一個鞠躬,以寄上他們的感恩。

在柏格理墓地周圍,有幾百個苗人的墓地。他們說我生不能和柏格理牧師在一起,死了之後要世世代代伴隨他的靈魂。苗人對柏格理的情感是如此之深。


11.文明因何興起?又因何衰敗?


1946年,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曾做過人口普查:漢人每10萬人中有2.19個大學生,而苗族人每10萬人中有10個大學生。

100年前,一個基督徒在中國創造的文明奇蹟,令人驚奇!

廢棄的籃球場


不要忘記,這曾是一個“生存在極端邊緣環境”的地區。僅僅30年,它的整體教育水平,遠遠高於當時的全國平均水平,甚至高於漢人的平均教育水平。

100年前,這個西南邊陲小鎮,已經有足球場、雙語學校、中學、小學,麻風病院,郵局……

1989年,再次調查的結果,讓人痛的難以呼吸!石門坎地區10個人共1床棉被,兒童失學率達到88%,因為貧困而接受救濟的家庭達到98%,文盲達到80%……


那些曾經的學校、游泳池、醫院、孤兒院如今只剩下殘垣斷壁,無人問津,一派荒涼景象。


100年前,一個基督徒在中國創造的文明奇蹟,令人驚奇!

柏格理故居


100多年前,伯格里在全中國最蠻荒的烏蒙山區,創建了中國第一所苗族小學,第一所麻風醫院。短短數十年內,他將這個被世界遺棄的角落,變成了西南苗族文化的最高區,西方人眼中的“文化聖地”、“海外天國”,憑藉的究竟是怎樣一種精神?


作者溪水旁,原標題為《他使一個民族熱淚盈眶:在絕望的黑暗中,給他們光明和溫暖》。


來源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