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读书档案


《实践论》——读书档案

经常看到有大牛推荐《毛泽东选集》,买了一套后也只是当做经典放置一边。周末读到一篇文章,介绍读《毛选》应该先从《实践论》和《矛盾论》开始读,这两篇代表了毛泽东思想的哲学观和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受此文的鼓动,也因为《实践论》太过有名,今天读完了《实践论》。最直接的感受是:把认识世界的过程讲的如此透彻,太牛了!

写《实践论》的读书笔记实在太难下笔,感觉处处都是经典。实在强烈推荐感兴趣的朋友自己去读原文,我这里摘抄的只言片语根本无法反应《实践论》的伟大观点。

1、阅读这本书的目的

了解《实践论》为何被许多大牛推崇

搞清楚《实践论》大概在讲述什么

2、阅读后的收获、感受

人想要成功,想要取得工作的胜利,一定要让自己的认知规律符合事实的运行规则,否则只会失败。

这本书讲出了认识规律的基本流程,首先从实践经验中总结,总结出一般规律,然后把总结出来的规律、概念应用在实践中,指导实践,并且在实践中完善理论,让理论随着实践来逐步完善。

总结的规律、概念是否正确,是否有价值还得回到实践中,得看是否能够用来指导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脱离实践的理论,任何不能指导实践的理论都是空想。

如果不能从实践中,从世界中总结出一般规律,那么对事物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第一阶段,只是停留在感知阶段。

要从感知阶段上升的理性认知阶段,需要从繁杂的世界中进行抽象,发现这复杂背后的运行规律,找到这些复杂现象背后的共性,形成认识这类事物的概念。有了概念,才算是认识了事物,才算是上升到了理性认识的层次。

书中关于认识客观规律的观点和强势文化的观念不谋而合,都强调要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让自己的认知符合客观外界的规律性。

3、阅读此书后,会采取哪些行动

定期反思总结工作,试着找到一些工作背后的规则

4、3个月后会做什么,有什么样的改变

总结出1~2条工作的规则

5、原文摘抄

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人们想要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认识的感性阶段,就是感觉和印象的阶段

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着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

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达于思维,到达了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间的内部联系,即到达于论理的认识

因而能在周围世界的总体上,在周围世界一切方面的内部联系上去把握周围世界的发展

低级认识阶段,认识表现为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认识表现为论理的。

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

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现象,才能暴漏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

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的和间接经验的两部分。

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否认了这个感觉,否认了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论者。

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没有把握呢?因为他对于这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没有规律性的了解,或者他从来就没有接触过这类工作,或者接触的不多,因而无从谈到这类工作的规律性。及至把工作的情况好环境给以详细分析之后,他就觉得比较地有了把握,愿意去做这项工作。

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

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只是主观自生的靠不住的东西了。

仅是片面的和表面的东西,这种反映是不完全的,是没有反映事物本质的。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

许多自然科学理论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不但在于自然科学家们创立这些学说的时候,而且在于为尔后的科学实践所证实的时候。

由于客观过程的反映和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使得人们的认识由感性的推移到了理性的,造成了大体上相应于该客观过程的法则性的思想、理论、计划或方案,然后再应用这种思想、理论、计划或方案于该同一客观过程的实践,如果能够实现预想的目的,即将预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在该同一过程的实践中变为事实,或者大体上变为事实,那末,对于这一具体过程的认识运动算是完成了。

客观过程的发展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发展,人的认识运动的发展也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发展。一切客观世界的辩证法的运动,都或先或后地能够反映到人的认识中来。社会实践中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

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在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致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