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业单位工作需要搞清楚三个问题,涉及编制和工资的变化

阅读之前,麻烦朋友们点个“关注”,每天定时更新行政事业单位职场故事。

在事业单位工作虽然都是事业编制,但事业编制却根据财政拨款途径、个人身份等不同分为很多种。今天就和大家说说事业单位因经费来源不同,而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在事业单位工作需要搞清楚三个问题,涉及编制和工资的变化

首先科普一下事业单位的分类,事业单位根据经费来源形式不同,可以分为三类: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全额拨款,顾名思义,工资待遇,办公经费都是由财政预算全部承担;差额拨款则是由财政承担部分资金,其余部分由单位的收入承担;而自收自支则是由事业单位全部承担工资待遇及办公经费。

在事业单位工作需要搞清楚三个问题,涉及编制和工资的变化

需要注意的3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不同事业单位调动身份会转变

在工作中,虽然都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但参公事业单位和非参公事业单位区别却很大。参公事业单位的干部大多有参公身份,而一般事业单位没有参公身份,一般不建议参公身份调入非参公事业单位,假如可以一定要去行政单位,转变公务员身份。因为参公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到普通的事业单位,可能参公身份将会变成普通事业编制,这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了车补,无法享受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

在事业单位工作需要搞清楚三个问题,涉及编制和工资的变化

第二,事业单位之间区别很大

虽然事业编制的调动,都会考虑干部职工所在单位的经费来源形式,但一般情况下,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到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相对容易,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到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也相对容易,但是倒着来,从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到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则相对较难。所以,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到其他单位时一定要搞清楚所到单位的财政拨款形式,再做决定。

在事业单位工作需要搞清楚三个问题,涉及编制和工资的变化

另外,现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过程当中,经营性事业单位因为有自己的收入,下一步的改革方向可能是企业,但也可能会根据收入情况变成差额拨款或者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对此大家要有预见性。

在事业单位工作需要搞清楚三个问题,涉及编制和工资的变化

第三,不同事业单位的工资构成不同

这里还要接上一个问题继续说,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调入差额拨款或者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也许工资的变化不是很大,但是工资的构成、工资的来源途径却发生了变化。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工资要相对稳定的多,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工资受经营和收入的影响较大,单位收入好了,干部职工工资还是按照级别发放,不会提高,单位收入少了可能就会影响工资的发放。

在事业单位工作需要搞清楚三个问题,涉及编制和工资的变化

小编一位朋友,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调入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当领导,结果单位收入不景气,干部职工的工资经常不能按时发放,时间久了只能向财政部门求助,所以一般不建议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调入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

假如给你提拔的机会,你会选择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到差额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