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够靠自己的能力挣扎出头


谁能够靠自己的能力挣扎出头


呼延灼在《水浒》第一次出场,缘于高俅的推荐,高俅这样向皇上介绍呼延灼:“此人乃开国之初,河东名将呼延赞嫡派子孙,单名唤个灼字,使两条铜鞭,有万夫不当之勇,见受汝宁郡都统制,手下多有精兵勇将。”

按宋代官制,郡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市吧,都统制这个官有点类似于武装部首长,管管地方上的民兵。这么个小地方小军官,说他“手下多有精兵勇将”,明显是夸张了。有趣的是,呼延灼奉旨进京后,不先去见皇上,反而先去见高俅,“高太尉问慰毕,与了赏赐”,然后才领他去见皇上。金圣叹在此处有一批语:“未见天子,先见太尉,可叹可笑。”

呼延灼的连环甲马被梁山破了,只剩下一个人落荒而逃后,他不敢回京交差,却想到要去投奔“慕容知府……却打慕容贵妃的关节”。

就从上面呼延灼的两处行迹来看,如果不考虑他所处环境,他实在是个龌龌龊龊的人,毫无大丈夫的血性可言,金圣叹的《读第五才子书法》中也这样评价他:“只是上中人物。”

然而,呼延灼的确是有万夫不当之勇,的确是有能力、有抱负的一流武将,他的能力才华也很有社会影响,大奸臣高俅都知道,并且认可。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万夫不当之勇的一流武将,也不得不拜高太尉的门子,不得不走慕容贵妃的关节。在那个时代,人才的处境,可想而知。

其实又何止大宋时代,纵观历史,哪一位英雄人物能够靠自己的能力挣扎出头?设若当时不是梁山强盗声势太盛,又哪里有呼延灼的出头之日?而呼延灼若不拜高俅的门子,又哪里有他的进身之阶!呼延灼若想保持自家名节,也就只好老死在县级军事长官的位置上,他的万夫不当之勇,那是永无施展机会。

千秋万古,一声叹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