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已死,瑞幸咖啡好运气用完了,互联网思维到底靠谱吗?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提出了“互联网+”战略,但是几年过去了,“互联网+”只是一个概念而已。共享单车创始人套现走人,用户押金无法退;瑞幸咖啡财务造假,股价大跌。为何这些打着互联网思维的企业都是融资后套现。


共享单车已死,瑞幸咖啡好运气用完了,互联网思维到底靠谱吗?

共享单车


一、盈利不是目的,融资才是目的

可以说很多企业在成立之初就是在画饼。很多打着互联网思维的企业都是靠融资活着,盈利模式根本不可行。或者说现在风险投资商更愿意去投资互联网概念,因为数字听上去很好听,中国人最愿意相信的就是“趋势”。毕竟想着一个拥有数千万或者数亿用户的平台不可能说没就没吧。而事实就是如此,一个拥有众多用户的平台,一个资产几十亿的公司,说跑路就跑路,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共享单车和瑞幸咖啡不管怎么说一个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一个解决了咖啡贵的问题,至少需求是存在的,是有存在价值的,而互联网金融,大多数就是圈钱。


共享单车已死,瑞幸咖啡好运气用完了,互联网思维到底靠谱吗?

瑞幸咖啡


二、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

互联网思维是什么?其实就是利用互联网成功的运营思维去做实体。互联网有哪些成功的思维?最普通的两个一个是免费思维,一个是用户思维。我们用微信聊天,用抖音看视频,用头条看新闻,都是不要钱的,那么这些互联网平台是如何盈利的呢?那就是接下来的用户思维,由于这些平台免费,用户粘度很强,所以积累了很多用户,形成了“人流量”,所以接广告成为了这些平台的主要盈利模式。比如微信的朋友圈广告,头条抖音的信息流广告。而这只是一部分收益,还有更多的增值服务,比如游戏,电商等。实体的利润率一般为20%比较多,但是互联网平台的利润率可能是数倍甚至数十倍。所以互联网思维被广泛应用于实体,于是打着互联网思维的产品就诞生了。P2P也好,共享单车也好,瑞幸咖啡也好,理论上运营逻辑思维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是创始人的初衷。

三、互联网+实体到底是否可行?

互联网+实体的思维究竟是否可行?当然是可行的,比如滴滴打车,就是互联网+交通的典范;再比如饿了么外卖就是互联网+餐饮的典范。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平台的起步一样会发现,刚开始平台都是烧钱的,不仅免费使用,还倒补贴钱给用户。一段时间后,形成了用户群体。然后再看看其盈利模式,最大的盈利点应该就是平台抽取商家的佣金。那么为什么这些平台可以坚持,而共享单车或者瑞幸咖啡就非常艰难。前面我们讲了用户思维,要利用用户去赚钱,不是只要有了用户就行,而是要用户粘度。用户粘度越强,则越容易变现。而瑞幸咖啡的APP虽然用户是积累了,但是用户粘度不强,一旦没有补贴,很多用户将流失,共享单车一旦涨价也会很多人流失。那么为什么要涨价?主要就是不同于饿了么等平台抽取佣金的模式,共享单车和瑞幸咖啡都是靠赚取产品差价,这种盈利模式和实体并无实际区别。所以这些平台只是有互联网概念,并无互联网运营逻辑。


共享单车已死,瑞幸咖啡好运气用完了,互联网思维到底靠谱吗?

P2P


四、互联网思维的逻辑是去中介化和再中介化的过程

什么是去中介化?即让中介消失。有了携程网后大家不再去中介购买车票或者机票,而携程则充当了新的中介,称之为再中介化。同样类似淘宝让很多经销商倒闭一样,淘宝的出现让厂家可以和消费者直接交易。既然我们称之为再中介化,那么互联网盈利的逻辑就不是靠自身去卖产品赚差价,而是赚取商家广告费和佣金。那么类似瑞幸咖啡和共享单车的赚取差价的模式到底是否可行,这就要取决于运营成本。共享单车难处在于单车的管理,瑞幸是否可以成功取决于产品是否真的适合国人口味。也就是瑞幸即使成功也不是因为所谓的互联网打法,而是产品本身过硬。

最后,年轻人创业千万不要去碰互联网,除非你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融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