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煎餅致富路!

薛城區周營鎮後金馬村貧困戶孫秀麗煎餅“攤”出脫貧路


棗莊煎餅致富路!


左手轉鏊子,右手握竹板,一團麵糊沿著鏊子的邊緣隨著竹板均勻地滾過,兩圈下來,一個大煎餅就攤平了。大約兩秒鐘的停頓後,鏊子邊緣的煎餅邊翹起,整個煎餅逐漸變得金黃,濃濃的麥香隨即飄來,伴隨著“刺啦”一聲揭起,一個地道的大煎餅便攤好了。

棗莊煎餅致富路!


4月8日一早,記者來到棗莊市薛城區周營鎮後金馬村採訪精準扶貧工作,一進門,就看到脫貧戶孫秀麗正在攤煎餅。

“早晨4點鐘就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淘洗麥子,然後打成糊調勻,6點鐘開始攤煎餅,大概在中午12點左右能攤完50多斤,一天下來,純收入能在90元左右,足夠一家人生活消費了。雖然辛苦點兒,但是憑著自己的勞動脫貧致富,覺得光榮。”孫秀麗說著,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然而,早在2014年那個冬天,孫秀麗卻怎麼也笑不出來。

這一年,孫秀麗的丈夫不幸去世,只留下了她和17歲的女兒、5歲的兒子。家裡沒有了勞動力,也就沒有了經濟來源,整個家庭陷入了困頓。面對這一雙兒女,孫秀麗愁眉不展。

棗莊煎餅致富路!


“脫貧攻堅時不我待。為此,後金馬村制定了精準扶貧政策,扶貧幹部進村入戶,找準各戶致貧原因,開展一對一精準幫扶、特色幫扶。”說起當時的幫扶,村黨支部書記李貴營說。

就是在這一年,孫秀麗被評定為後金馬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困難時候,黨和國家向她伸出了溫暖的雙手,扶貧幹部走進了家門。

沒技術,扶貧幹部組織人員帶著孫秀麗到城區攤煎餅大戶學習如何攤得薄、攤得香;沒有設備,扶貧幹部買來了打糊機器、不鏽鋼板鏊子、液化氣罐;沒有配房,扶貧幹部幫忙蓋起了兩間配房。

孫秀麗說,僅增添設備和蓋配房兩項,政府就在她身上花了2萬多元。2017年,她順利實現了脫貧。這期間雖然扶貧幹部換了一批又一批,但是,唯獨幫扶一直沒有停息,幫扶政策沒有改變。鼓勵的話語,有力的舉措,都化作她前進的動力,給了她撐起整個家的勇氣。

棗莊煎餅致富路!


在孫秀麗的客廳,記者在一張建檔立卡貧困戶信息一覽表上看到: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孫秀麗家庭總收入22628.5元,人均收入6942元。這一年,她鞏固了脫貧成果,脫貧沒有返貧。

“我現在吃穿不愁了,房子也是經過B級安全等級鑑定的,周營衛生院的醫生還定期上門檢查身體,咱也有了家庭醫生。”孫秀麗說:“現在,兒子也上小學了,不光免除了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每年還享受政府發放的1000元教育補貼。”正說著,孫秀麗上網課的兒子下課跑來了。孫秀麗晃了晃脖子,乖巧的兒子趕緊過來幫她揉了揉,孫秀麗欣慰地笑了,她說,兒子一天天長大,學習也不錯,日子更有奔頭了。(來源:大眾日報)

轉摘棗莊扶貧在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