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音樂、讀讀書,劉秀樂此不疲,中興之君也有嚮往的生活

不管是文治還是武功,說劉秀是一個稱職的帝王應該沒人有異議。在經歷了血雨腥風的征戰後,在執行著“柔道治國”的政策時,他是否有停下腳步歇一歇的想法?畢竟,是人就有七情六慾,是人也總會有自己嚮往的生活。


聽聽音樂、讀讀書,劉秀樂此不疲,中興之君也有嚮往的生活

劉秀劇照


一、“樂”能興國,也能亡國

在儒家治國的思想中“禮”和“樂”佔有同樣重要的地位,歷朝歷代的儒生都希望用正氣的音樂引導君王勤於朝政、治理民生。凡事總有兩面性,音樂會使人奮發圖強,也可能讓人沉迷於此。在天下一統、基業已定後,當劉秀躺在舒適的床上時,更想聽到的肯定是讓人充滿無限遐想的靡靡之音。這時一位大臣站了出來,他毫不留情地給了這位中興之君“當頭一棒”。


聽聽音樂、讀讀書,劉秀樂此不疲,中興之君也有嚮往的生活

禮樂圖片


宋弘是有名的直臣,不但留下了“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典故,也為劉秀推薦過很多人才。桓譚精於鼓琴,宋弘希望他能正面、積極地引導帝王。然而,人總有安於享受的天性,劉秀心中的“天籟之聲”無非也是先秦流行的鄭、衛之音,桓譚則投其所好大肆演奏。可對於儒生來說,這卻是亡國之音,正如杜牧寫“後庭花”諷刺陳叔寶一個道理。事情的結果是宋弘在朝堂上就開展起“自我批評”,“批評”自己不該推薦桓譚。


聽聽音樂、讀讀書,劉秀樂此不疲,中興之君也有嚮往的生活

宋弘劇照


作為一個普通人,閒悶之時聽聽流行音樂,好像也無可厚非。可作為君主,他的言行已不完全屬於個人了。尤其是涉及到江山社稷存亡的問題時,眾臣們更得不惜生死地直諫。劉秀最終當然沒有對宋弘做任何處罰,相反還得向他道歉並以此為戒。

對於劉秀這種英明的君主來說,“有錯就改”也許是唯一的選擇。當年汲黯對漢武帝的譏諷遠比宋弘說得難聽百倍,漢武帝也只能若笑幾聲作罷。而劉秀此刻恐怕也能體會到作為帝王的無奈了,想過自己隨心所欲的生活真的挺難。


聽聽音樂、讀讀書,劉秀樂此不疲,中興之君也有嚮往的生活

劉秀劇照


二、色字頭上一把刀

憑良心說,劉秀並不是一位好色的君主,只有三個女人為他生過孩子。除了郭聖通和陰麗華,只有楚王劉英的母親許美人,而《後漢書》還特意為這個女人強調了兩個字:“無寵”。也就是說,真正走進劉秀感情世界裡的也只有兩位皇后。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整個國家權力最大的人想要什麼樣的女人還不是易如反掌?但是,又有人站出來發聲了,竟然還是那個宋弘。


聽聽音樂、讀讀書,劉秀樂此不疲,中興之君也有嚮往的生活

劉秀和陰麗華劇照


有一次劉秀宴請群臣,在用餐時宋弘發現一幅新屏風上畫著許多美女。而劉秀則頻頻側目,不斷地看著這一個個美女。這時,他立刻說了一句話:“沒見過德行好像好色一樣深的人。”

每當讀到這個橋段時,不免為劉秀叫屈。一國之君只是看了幾張美女圖片,連真人都未曾染指,就被這樣上綱上線。但對於熟知歷史的群臣來講,女色誤國有著太多的前車之鑑,離當時最近的一起案例便是漢成帝與趙飛燕姐妹的事情。說西漢王朝毀於漢成帝不為過,說漢成帝毀於趙氏姐妹的女色也千真萬確。


聽聽音樂、讀讀書,劉秀樂此不疲,中興之君也有嚮往的生活

趙飛燕劇照


而劉秀怎麼面對宋弘的指責呢?他當即將屏風撤掉,並尷尬地開著玩笑說:“聽到正確的道理,我就服氣、認同,還不錯吧?”看到這段回答,我們也只能再一次對劉秀表示“同情”了。也許這就是要做一個明君必須付出的代價,自己的生活必須展現無數人的眼睛下,還要被無限倍數地放大。


聽聽音樂、讀讀書,劉秀樂此不疲,中興之君也有嚮往的生活

漢朝宮女劇照


聽流行歌不行,看美女更不行,那劉秀還有自己追求的生活嗎?有!

三、研習儒家經典樂此不疲

當天下已定,再無戰事時,劉秀最大的樂趣便是研習儒家學術了。每每與眾儒生聊到興頭之時都會忘記時間,常常午夜時分才睡覺。當時還是太子的劉莊(後來的漢明帝)就提醒父親要學會養生之道,劉秀的回答則讓後人萬般欽佩:“我自樂此,不為疲。”於是,也成就了“樂此不疲”這個成語。


聽聽音樂、讀讀書,劉秀樂此不疲,中興之君也有嚮往的生活

劉秀劇照


劉秀雖然馬背上得天下,可骨子裡卻透著濃濃的文人氣質。所以,他好音樂、愛美女,樂意結交儒生和儒將。“雲臺二十八將”中最後只有兩位可以參與朝政,便是十三歲就能背《詩經》的鄧禹和年少好學、精通《尚書》的賈復。也許,在追求學問的路上,他才能真正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


聽聽音樂、讀讀書,劉秀樂此不疲,中興之君也有嚮往的生活

東漢儒生劇照


結語

作為帝王,言行處處被“管制”,聽流行歌不行,看大美女不讓,自己嚮往的生活總是那麼遙遙無期。但是,這應該也是劉秀最終能被看作歷代帝王楷模的原因。退一萬步講,縱然沒有了音樂和美女,卻能心無旁念地研習經典,併為之樂此不疲,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幸福的生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