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學霸的高考數學第一輪複習方法總結,值得借鑑

過來人的第一輪複習方法總結,值得借鑑

腳踏實地,步步為營,切忌盲目攀高,以防眼高手低

1.抓基礎,鞏固基礎;

做好書本中的的常規題型,所謂做好就是要用最少的時間把題目做對。

部分同學在第一輪複習時對基礎題不予以足夠的重視,認為題目看上去會做就可以不加訓練,結果常在一些“不該錯的地方錯了”,最終把原因簡單的歸結為粗心,從而忽略了對基本概念的掌握,對基本結論和公式的記憶及基本計算的訓練和常規方法的積累,造成了實際成績與心理感覺的偏差。

2.總結數學方法

在掌握基本知識點的基礎上,必須對基本的解題思路與方法作小結與歸納。上課時要把老師解題的方法,主要是數學思維方法學到手。每個學生必須對數學基本題的要求及應答方法、技巧做到心中有數。

抓住自己基礎知識方面的薄弱環節,做到有針對性複習

每個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問題有共同點,更有不同點,一節複習課,老師所解決的是共同點,而你自己的個別問題可以通過自己的思考,與同學們的討論,向老師求問得以解決,我們提倡學生多問老師,要敢於問。

每個學生必須瞭解自己掌握了什麼,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要明確只有把漏洞一一補上才能提高。複習的過程,實質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解決了,複習的效果就實現了。同時,也請同學們注意:在你問問題之前最好先經過自己思考,不要把不經過思考的問題就直接去問,因為這並不能起到更大作用。

在平時做題中要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1.樹立信心,養成良好的運算習慣

部分同學平時學習過程中自信心不足,做作業時免不了互相對答案,也不認真找出錯誤原因並加以改正,導致“會而不對”。可結合平時解題中存在的具體問題,逐題找出原因,看其是行為習慣方面的原因,還是知識方面的缺陷,再有針對性加以解決。必要時作些記錄,也就是錯題本,每位學生必備的,以便以後查詢。

2.做好解題後的開拓引申,培養一題多解和舉一反三的能力

解題能力的培養可以從一題多解和舉一反三中得到提高,因而解完題後,需要再回味和引申,它包括對解題方法開拓引申即一道數學題從不同的角度去考慮去分析,可以有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法。

考慮的愈廣泛愈深刻,獲得的思路愈廣闊,解法愈多樣;及對題目做開拓引申,引申出新題和新解法,有利於培養學生髮散思維,激發創造精神,提高解題能力:

(1)把題目條件開拓引申

①把特殊條件一般化;②把一般條件特殊化;③把特殊條件和一般條件交替變化。

(2)把題目結論開拓引申

(3)把題型開拓引申,同一個題目,給出不同的提法,可以變成不同的題型。

俗稱為“一題多變”但其解法仍類似,按其解法而言,這些題又可稱為“多題一解”或“一法多用”。

3.提高解題速度,掌握解題技巧

提高解題速度的主要因素有二:一是解題方法的巧妙與簡捷;二是對常規解法的掌握是否達到高度的熟練程度。

高考試題大體分為兩類,常規性題目和創造性題目。要想在高考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提高解常規性題目的速度,只有這樣才能節省更多的時間去做創造性題目。怎樣提高解常規性題目的速度建議如下:

(1)要熟練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體系,深刻理解數學概念,準確掌握數學定理、公式、法則及各種形式;熟悉基本的常用的邏輯推理方法和數學方法。熟記常用的各函數圖象特徵,在腦中模型化,就是說想到一個函數,腦中立即浮現出這個函數的圖象。

(2)多記一些數據。

(3)多掌握靈活的運算技巧,諸如解方程、解方程組、解不等式、配方、指數運算、對數運算、三角函數運算、數列求和運算、複數運算等,都應提高到極熟練的程度。

(4)提高解題速度很重要的一條是:用腦推算,養成直接書寫過程的好習慣,不要養成在草紙上寫好過程再往試卷上抄的毛病。

4.做好解題後的善後工作,養成對解過的題進行分類總結和經常複習的習慣

題型分類

數學複習中要求同學們把做過的題分為:A、B、C三類。

A類就是在有效時間內能夠完成的題目,這類題目做完過後,一般不用再作複習。

B類題目是能夠獨立做出來,但在有效時間內完不成,這類題目不能一做了事,要認真找出解題速度慢的原因,過一段時間要再次對B類題目進行復習,看能否在有效時間內做出來,如果能說明這類題目已經轉化為A類。

C類題目是自己不會做,通過老師講解後會做的題目,對這類題目要認真探索研究,真正把握解題思路,達到自己會做,把這類題目轉化為B類,然後再複習轉化為A類。由C類題目轉化為A類題目需要多次複習才能達到。

在第一輪的複習中掌握正確和良好的複習方法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會為你邁向高考成功提供堅實的基礎。希望同學們藉助於接軌考試認真分析和總結,不斷完善自己,在今後的複習中取得更好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