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有效互動方法「借鑑」


家園有效互動方法「借鑑」


家園有效互動方法「借鑑」


幼兒園在做家長工作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努力豐富家長參與幼兒園工作,深入挖掘家長,且與教師有效合作,拓展富有時代氣息的家園合作的新內容,以下5種家園共育的類型,為大家提供一些借鑑:

<strong>一 情感互動型

極的情感是教師與家長之間和諧交流的基礎,它能夠像虹橋一樣,將教師、家長、幼兒的心連接在一起。以往開展家長工作,教師們往往很關注聯繫方式的創新,卻忽視了與家長建立真誠的情感聯繫。因此要注重在家園工作中更多融入情感因素,從細節中密切家園關係,從活動中貼近家長。

案例1

牛牛剛病癒來到幼兒園,老師急忙迎上前,從家長手中接過孩子,輕輕對牛牛說:“牛牛,大家都想你了。”並關切地向家長詢問情況:“牛牛咳得還厲害嗎?”教師的關心,頓時使眉頭緊皺的媽媽心情愉悅了許多。教師緊接著又問:“牛牛還需要繼續服藥嗎?”媽媽說:“已經放到醫務室了。”“好,放心吧,我會叮囑醫務室老師,一定會按時、按量給牛牛服藥的。”隨後用微笑送走了家長。帶班過程中教師隨時關注牛牛的情況。為了不讓家長擔心,中午孩子睡著了,老師特意拿出手機,給牛牛媽媽發了一個短信,上面寫道:“牛牛的藥已吃,喝了不少水,基本不咳,體溫正常,敬請放心!”晚上,媽媽來接牛牛了,老師給牛牛準備了“健康寶寶小精靈”的祝福卡,上面寫著:“祝福牛牛,快快好起來!”當牛牛把手中的健康寶寶卡送給媽媽時,媽媽很感動。

案例2

在期初的候,為了能夠儘快和家長熟悉起來,增進彼此間的感情,為今後的家園工作順利開展奠定良好基礎,小班教師精心組織了一次“登景山親子游園會”。在登山過程中,老師一邊細心關注著每一個孩子登山的情況,一邊不失時機與家長進行有針對性的交流:“洋洋動作很靈活,最喜歡玩攀爬玩具,您看他爬山的動作多協調!”“菲菲很文靜,多參加集體活動,會變得更開朗。”“依依,加油,老師、媽媽相信你能自己走!”老師的真誠感動著每一位家長。登至山頂,老師們又精心組織了尋寶等參與性小遊戲,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拉近著與家長的距離。

<strong>二、 研究互動型

家園互動的落腳點在促進孩子發展。一些具有突出特點的幼兒,如攻擊性強、自信心缺乏、有情緒障礙或者規則意識差,如果僅僅依靠以往的家園工作中的聯繫本、電話交談等方式,雖短時有效,卻難免流於形式。

案例3

文文小朋友一園就有“與眾不同”:經常亂放東西,行為自由,愛在地上爬,言語表達能力差,幾乎不能參加集體活動。為了幫助文文形成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老師積極與家長聯繫,建立起家園行動研究小組,踏上了尋找問題根源——制定行為策略——反思策略的有效性——再次實施策略的研究道路。

在與家長的交流中,瞭解到於文文從小由保姆、姥姥照管,姥姥的溺愛、保姆的寬容使文文形成了比較任性的性格。如果進行家園一致的教育干預是不是可以:如強化法,在文文出現遵守規則等良好行為時及時給予鼓勵;環境影響法,家長和教師都通過自身言傳身教給其樹立遵守規則的行為榜樣;技能訓練法,提高文文言語表達能力及與人交流的能力,學會通過協商解決問題,減少任性行為。

經過實踐,一段時間後,文有了變化:他開始喜歡與小朋友遊戲,一段時間內也能專注一件事,語言發展也非常迅速,學會了與別人交流。

但他玩得特別高興時仍會忘乎所,沒有成人提示也不能很好地自控。於是又和家長一起對原定策略進行了深入的剖析與反思,並制定了新的措施:在遊戲中培養幼兒的自控能力;進行隨機體驗教育;關注心理世界,給予充分的自由活動時間,營造寬鬆的環境氛圍。

在與家長的共同努力下,文文一天發生著變化,當其他幼兒不遵守規則時,還能主動地告訴同伴“看書可以輪流看,不能搶別人的”。有時習慣性地把玩具亂七八糟放一塊,但放到一半的時候,會自言自語地說:“玩具放亂了,明天我怎麼玩呀!”說著又把玩具分類放好。

<strong>三、 支持互動型

幼兒園是教育的專門機構,它除了承教育幼兒的責任,還要承擔指導家長的任務,為家長提供教育支持,協助家長開展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案例4

某幼兒園在開展肥胖幼兒的教育中針對家缺乏科學育兒的相關知識和策略,特別設計了“週末生活小錦囊”。錦囊的內容包括健康小寶典、營養小貼士、運動提示單、體格發育檢測表、留言便籤等欄目,提供營養食譜及開展適宜密度、強度的科學運動的指導,並及時將幼兒每月的身高體重變化反饋給家長,以便家長隨時調整。在留言便籤中,幼兒園開設了保健醫、教師、家長3塊留言板,為家園雙方及時交流提供平臺。

<strong>四、專題互動型

“幼兒園的孩子如何學?”“幼兒園是怎樣開展育鍛鍊的?”“音樂教育就是唱歌課吧!”常常會有一些家長問這樣的問題,面對家長的類似困惑,通過開展體驗式專題家長會,讓家長走進教學。在家長會召開之前,老師先要了解本班家長在教育方面的關注點是什麼,有針對地進行專題備課。之後,以邀請書形式向每一名家長髮出邀請,並寫清家長會時間、地點、目的以及形式內容,家長們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自願報名參加。

一個學期可根據具體情況組織多個小專題家長會,如:織家長參加幼兒的戶外遊戲,感受戶外活動的密度和強度;體驗一節音樂課,從練習發聲、欣賞樂曲、感受節奏的快慢等方面重新認識在新的課程觀下的藝術活動等等。

案例5

一個週五的下午,關注科學教育的家長們來到教,像小友一樣坐成一組。老師先向家長們介紹了幼兒園的科學教育目標、方式,科學探究的內容、意義。之後,拿出了一盆泡泡水吹起了泡泡:“泡泡是什麼形狀的?使用什麼形狀的工具吹出來的?”家長們紛紛附和著。接著老師又拿出了不同形狀的工具:“猜一猜,用它們吹出來的泡泡是什麼形狀的?”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引導家長思考 “為什麼要請幼兒猜一猜,猜的目的是什麼”。有的家長馬上說:“增加操作的目的性。”“看看孩子是不是知道。”老師立刻說:“家長們說得非常好,是調動幼兒已有經驗,進行分析。”針對猜想後的記錄,老師又提出 “記錄的目的是什麼,幼兒有哪些記錄經驗,可以怎樣記錄”。就這樣,每一步都請家長和老師一起體驗,再共同分析研討,感悟每一個活動的開展、每一個理念的支持、每一個策略的形成,在體驗中家長走進了幼兒園教育。

<strong>五、資源互動型

家長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教師應想辦法引支持家長走進教,真正把家長作為重要的教育力量。

案例6

某幼兒園開展 “愛牙知識小講堂”活動,邀家長朋友們做師對幼進行愛牙教育。活動一經推出就有不少家長報名,在家園雙方共同探討活動目標、內容、方式後,當醫生的森森媽媽和幾位家長就成了名副其實的老師。

當森森的媽媽穿著白色的醫生制服走進教室時,大家詫異極了。森森媽說 “我是醫生,我今天是來給小朋友看病的”,森森一聽,馬上坐好了,使勁看著媽媽。這時候,森森媽媽神秘地拿出了一張大圖片。上面畫著顯微鏡下的細菌以及蛀牙的樣子。問小朋友們:“這是什麼?牙齒怎麼了?”孩子們一看,都說:“哎呀,真可怕呀!”“蛀牙,真難看!”森森媽媽趁機講起了蛀牙的危害……孩子們一聽,都捂著嘴巴,直嚷可怕。這時,森森媽媽拿來一個牙齒模型和一個特製的大牙刷說:“那下面,小朋友們就來刷一刷牙吧,咱們把細菌都刷跑!”並請來一位小朋友嘗試刷,然後又親自表演刷牙。大家看得可認真了。媽媽通過請小朋友們比較兩人刷的有什麼不同,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最後我們給每位幼兒倒好水,擠好牙膏,進行了一次刷牙比賽,家長們親自指導、糾正幼兒的刷牙方法。活動結束後對此活動進行了座談,家長們在肯定活動方式的同時,建議繼續開展“愛牙小衛士”的活動,活動在家長們的策劃中走向深入。

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家園工作是幼兒園開展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分。在有效家園互動策略的探索和實踐中,密切關注與家長的關係,贏得了家長的理解、支持,更好地發揮了家庭蘊藏的教育資源,使家長的參與意識、角色認識、教育觀念、教育策略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真正實現了多角度、全方位、深層次的家園互動,提高了家園同步教育的有效性,共同促進了幼兒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