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程内容太多,课时不够,怎么破?你可以试试单元教学方式

选修课不能采取必修课的教学方式

高中语文开设了选修课,提供了很多选修课程,如人教版教材就提供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言文字运用》、《中外传记作家作品》、《影视名作欣赏》等多达16门选修课程,这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选择性需求。但对教师来说,如何进行选修课程的有效教学却一直是个难题。

选修课程内容太多,课时不够,怎么破?你可以试试单元教学方式

如何进行选修课程的教学是个难题

有不少教师仍然采用必修课的单篇阅读鉴赏的教学方式,姑且不论是否符合新课程精神,首先必然会产生一些无法调和的矛盾如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教学深度和教学进度的矛盾,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课时紧张的问题。

以列入高考范围的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例,第一单元“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这一单元有赏析指导,赏析示例提供一篇《长恨歌》,自主赏析提供屈原《湘夫人》、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杜甫《蜀相》、陆游《书愤》四首诗,外加推荐作品提供的五首诗,一共有诗歌十首。

如果仍然采取传统的单篇教学,就算略去推荐作品,还有五首诗,如果象必修那样一篇又一篇地慢慢教学,再加上赏析指导,没有八九个课时是完成不了的。这样每个单元计算过来,势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也很难保证。

选修课程内容太多,课时不够,怎么破?你可以试试单元教学方式

课时紧张

事实上,就算课时允许,逐篇教学也是违背新课程理念的。

选修课与必修课的价值取向是截然不同的,关于这一点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表述:必修课立足于共同基础,而选修课则是在必修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选修课程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也有教师为了解决课时问题,从整本书中抽取几篇精品用必修课的教学方式来鉴赏,余篇不做考虑,这样看似删繁就简,既解决了课时问题,又符合应考的功利性。但这显然无法实现“诗歌与散文”选修课程的总目标,即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选修课程将形同虚设。

很明显地,选修课的教学不可能再采取必修课的教学方式。

选修课程内容太多,课时不够,怎么破?你可以试试单元教学方式

必须改变教学方式

选修教材有自身的特点

那么选修课到底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明了选修教学是实现差异性的教学这个基本价值取向之外,还要弄清选修教材的特点。

“课程标准制约选修课程的开设,选修课程的性质决定这种教材的编法,而选修教材的特点又影响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又关系到教学方法的选择。”所以,要想教好选修课,必须先弄清楚教材的特点,进而尊重选修教材的特点。那么选修教材有何特点呢?

选修课程内容太多,课时不够,怎么破?你可以试试单元教学方式

弄清教材特点

从大的方面看,“五种选修系列的教材,本身的特点各不相同,有的重在实际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如《语言文字应用》;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重在情感和审美的体验,如文学欣赏类的教材;有的重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如“文化论著”研读类的教材。”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例,它属于文学欣赏类,理所当然侧重于审美目标。

从小的方面看,每种选修教材又有自己的编写特点,譬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每个单元就是由“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自主赏析”、“推荐作品”组成的,其中“赏析指导”确定并详细阐释了此单元的主题。“赏析示例”提供了具体赏析的方法,“自主赏析”、“推荐作品”提供的诗歌其实是实现主题的一个例子。

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例,根据它的类型特点和编写特点,经过实践检验,个人觉得,单元教学的方式是与之相适应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选修课程内容太多,课时不够,怎么破?你可以试试单元教学方式

单元教学非常有效

选修课程可以采取单元教学方法

所谓单元教学是相对必修课程的单篇教学而言的,就是以每个单元的主题为出发点,在教学中化单篇为一类,以一类来印证主题,同时也以主题来指导经典单篇的学习。

以下仍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例,来谈谈单元教学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

01、保护原生态阅读。

实施单元教学的前提是让学生自由阅读整个单元的诗歌散文,感受原汁原味的文本。

这既是对必修课程倡导的还原学生阅读中的主体地位的延伸,也是遵循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保证一定的阅读量。当然,对于经典的诗文,最好能背诵下来。

这个环节可以利用早读课进行,也可适当留出课时供学生做初步诵读,使之从容完成对文本的体验和感悟。

选修课程内容太多,课时不够,怎么破?你可以试试单元教学方式

保护原生态阅读

02、研习单元主题。

在学生对于整个单元的篇章已经做了原生态的阅读体验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单元主题进行研习。虽然选修课不提倡也没必要系统地讲授文学鉴赏理论,但必要的方法介绍和研习还是不可缺少的。因为选修课程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础方法。

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为例,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要求学生学会用这两种鉴赏方式来深入探究诗歌的旨意。

本着这个主题,可以这样设计教学:

在简单解析“以意逆志”概念之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两个要点“识字”和“体会”,“识字”下包含了解特定意象和特定词语,“体会”下面分为主观感受和生活体验。然后从这四个方面指导学生探究。

在探究中提醒学生调动之前对这单元的阅读体验,效果很明显。如在探究读诗要抓住重要意象梳理出诗歌的意脉才能理解作者的情感时,有学生就注意到了李白的《越中览古》(推荐作品)里的鹧鸪意象,我顺势补充了辛弃疾的“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进而明确鹧鸪意象所暗示的凄凉之感。而在探究用生活经验解读诗歌时,有学生就从李清照《一剪梅》里的名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谈了他自己曾在生活体验感受过的落花随水流的无奈惆怅,由此我简单提及了《红楼梦》二十三回里的一段描写“那花瓣儿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和《西厢记》楔子里的“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以及《牡丹亭》“惊梦”中的经典唱词“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告诉学生好的诗歌来源于生活,所以鉴赏者也必须有深厚的生活体验,一个对生活漠视的人,不善于观察的人,既不可能邂逅生活中的美,也不可能真正读懂诗歌。

而在研习 “知人论世”时,为了便于理解,可以从“知人”和“论世”两个维度来指导学生探究。在“知人”这个环节,提示学生就陆游的《书愤》和《临安春雨初霁》进行对比阅读,学生很快就能体会到同一个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里的作品,感情基调会相应发生变化,因此深刻认识到了解诗人生平和为人的重要性。在“论世”这个环节,提示学生调动所学所读杜甫不同时期诗歌的积累,并且强调“知人”和“论世”不能截然分开。在探究中,学生更深地体会到“知人论世”的重要性,自然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加注意积累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

单元主题的研习基本上只需两个课时,但这两个课时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他们掌握了“渔”的方法,接下来更有可能自由地“捕鱼”了。

选修课程内容太多,课时不够,怎么破?你可以试试单元教学方式

研习主题

03、示范单篇鉴赏。

在引导学生研习单元主题后,单元教学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步骤不可忽略。那就是精选重点,鉴赏研读。当然这种鉴赏研读与必修课的阅读鉴赏有着很大的不同,侧重印证单元主题,向学生示范如何将单元主题所规定的解读方法运用于实际鉴赏中。

仍以第一单元为例,可以选择以《湘夫人》来做单篇鉴赏,在教学中有意糅合进“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解读方法,让学生既巩固了单元主题的掌握,同时也享受了一顿屈原和楚文化的丰盛大餐。

既然选修课程是实现差异性的教学,那么自然不必一篇一篇嚼碎了奢望所有的学生都能消化下去,只需将学生领进门,给愿意探宝的学生指明一个方向就够了。单元教学进行到这个环节,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师傅领进门”的工作。

选修课程内容太多,课时不够,怎么破?你可以试试单元教学方式

教师示范单篇鉴赏

04、鼓励个性化鉴赏。

这是单元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水平,结合单元主题自行鉴赏。擅长诵读的学生主要去揣摩不同的诗歌散文如何读出感觉来,有探究精神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喜欢阅读的学生则做课外延伸阅读,读诗集,读文集,也有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古典诗词的创作。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目光投向课堂之外,开展各种跟选修课程相关的活动,比如我在举办诗歌朗诵会时,从创意发起到组织流程,全部是由学生做的,学生还别出心裁地邀请了学校领导致词,朗诵会举办得非常成功,获得一致好评。

选修课程内容太多,课时不够,怎么破?你可以试试单元教学方式

鼓励个性化鉴赏

教学实践证明,单元教学的效果非常好。整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学习完之后,学生的鉴赏能力较之以前有明显的提升,最为喜人的是,他们对以前敬而远之的古典诗歌散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然,单元教学方法不仅适合于《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样适合于《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外国小说欣赏》等等选修课程。

同时,在单元教学之外,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实践,继续探索新的有效的选修课程教学方式,尝试更丰富多元的课型。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秦训刚 蒋红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雷玲.好课是这样炼成的[G].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选修课程内容太多,课时不够,怎么破?你可以试试单元教学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