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羕對馬超“掏心窩子”後,被劉備處決:話若說盡,必有所失

三國時期,彭羕為蜀主劉備所重用。此人不怎麼喜歡諸葛亮,後來被諸葛丞相打了“小報告”,說他“心大志廣,難可保安”。劉備聽信諸葛亮之言,將彭羕園遠調。彭羕“失寵”後,鬱鬱寡歡,就找好朋友馬超喝酒,酒酣耳熱之際,說了劉備許多壞話,言中盡含謀反之意。馬超本是降將,寄人籬下,終日提心吊膽。他聽完彭羕之言,心想:

以彭羕為人,不應該說出這樣大逆不道之言才是,難道是主子派他來試探我的忠誠度?

馬超將彭羕酒後之言,記在心裡。散席後,一字不差地告訴給了劉備。劉備大怒,處決了彭羕。可憐彭羕才智過人,不過是酒後在好友面前說了一些“掏心窩子”的話,卻落得如此下場。

彭陽悲慘的遭遇告訴我們,人生在世,生逢其時,人心難測,話若說盡,必有所失

彭羕對馬超“掏心窩子”後,被劉備處決:話若說盡,必有所失

情商高者,遇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不是做人的世故,乃是一種高智慧的體現。

而情商“不見長”者,總愛說些“掏心窩子”的話,表面看起來,此人忠厚老實,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實際上,說的盡是些“欠考慮”之言,只會惹人恥笑遭人反感,甚至還會惹禍上身。

說句“掏心窩子”的話,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情商都不算特別高,做不到從我們嘴裡蹦出來的每句話,都能準確無誤地表達本意。話說多了,招人待見;話沒說好,讓人發怒。所以,說話時得注意,尤其是這3句“掏心窩子”的話,一定要悶在肚子裡,不能吐出來。

彭羕對馬超“掏心窩子”後,被劉備處決:話若說盡,必有所失

第1句:我們夫妻不合。

與人交往,要公私分明,工作就是工作,不應該把個人的家事扯進來。

可是有些人,酒過三巡,情緒就上來了,一邊抱怨生活的苦,一邊將夫妻之間的矛盾,扯了進來。

他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發洩心中的苦悶,另一方面,是想獲取聽者的同情。可是聽者哪裡會有那份閒心去同情呢,只會暗暗發笑,心裡想:這人真是個傻子!

如果遇到心懷叵測之人,還可能會插足他的婚姻,吃了他的生意不說,還挖了他的“牆角”。這樣一來,可就虧大了。

所以,在外的時候,就不要提起夫妻之間的矛盾了。

彭羕對馬超“掏心窩子”後,被劉備處決:話若說盡,必有所失

第2句:領導,你還是有缺點的。

在工作中,很多領導為了瞭解“民意”,會經常把我們叫到辦公室,要求我們指出他的缺點。其實,他自己有多少缺點,難道他自己不清楚嗎?當然不是。很多時候,領導只是想做個樣子而已。

進了領導辦公室,他會一改往日的嚴肅,變得特別客氣,先是對我們噓寒問暖,然後“進入正題”。他會說:有什麼意見,大膽地說,這裡沒有外人。

當我們恭維他的時候,他會喜笑顏開,頻頻自謙。當我們“熱血沸騰”,忍不住說出他的一兩句不好時,他的臉就“晴轉多雲”了,一邊說“日後我會努力改”,一邊又在以後的工作中,給我們“穿小鞋”。

不管如何,不要怪我們的領導。這本就是人性,無需大驚小怪。所以,我們做人,還是不要過於老實,只要是可能讓領導“不高興”的話,哪怕再真,也不要說。這是職場生存之道啊。

彭羕對馬超“掏心窩子”後,被劉備處決:話若說盡,必有所失

第3句:他這個人還真不怎麼樣。

言人是非者,必是非人也。在人前,說他人的不是,會讓人瞧不起。

和朋友或者同事小聚的時候,我們總免不了發一些“小牢騷”,談談生活的心酸,說說他人的不好,經常說的一句就是:他這個人還真不怎麼樣。

誰也不是誰肚子裡的蛔蟲,所以,說者的看法,並不能代表聽者的看法。當我們說出這句抱怨的話時,聽者可能會很反感,只是當時沒有發作,事後卻趕緊添油加醋地傳到了人家的耳朵裡。這樣一來,我們與人家結的樑子,可能就越來越深了。到時候,一點挽回的餘地都沒有。

所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還是不要當著別人的面去抱怨為好。輕則關係鬧僵,重則惹禍上身啊。

做人,是一門高深的學問,需要我們花費一生的時間,去深究。正所謂,禍從口出。所以,那些我們自以為是“掏心窩子”的話,如果沒有講的必要,就儘量不要說出口為好。朋友們,你們覺得有道理嗎?請在評論區留下自己的真知灼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