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杀降不祥,他为何偏偏冒天下之大不韪

战国最惨烈的大战非秦赵长平大战莫属了,最终白起坑杀赵国40万降兵,背上杀神之名,此战也成了白起的封神之战,反观赵国一片悲凉。直到临死前,白起仰天大呼,几十万冤魂索命来了!白起为何宁可背负骂名也要杀掉40万降兵呢?

一,天下形式决定的

战国诸侯争霸愈演愈烈,战争更加残酷,甚至范雎提出打歼灭战,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口号,这在之前的中国完全是耸人听闻的口号!但是天下统一的趋势已见端倪,魏韩已经是秦国的跟屁虫,楚国一蹶不振,燕国弱小,齐国国力大衰,只有一个赵国尚可一战,如果继续坚持以往的战略,不知道还会有多少的冤魂死去,反复的打打杀杀,歼灭战是快速统一的最好办法!

自古杀降不祥,他为何偏偏冒天下之大不韪

二,秦王与范雎的态度

战后因为降兵较多,白起曾多次催粮,秦王名面上答应,却始终不发粮,秦王的态度不言自明,因为降兵不能留,如果留下,第一种情况,他们会消耗很多的粮食,刚刚经过三年长平大战的秦国负担不起。

第二种情况,如果放回去无异于放虎归山这些人回去之后又是赵国的几十万人马,也是与大秦争雄的资本,未来将会有更多硬仗要打,同时也会有更多的人死去。有人说把他们手砍掉放回去不就行了?太天真了,这样他们不能反抗不假,但是他们可以为战争做后援。而且这40万人回去也会有惊人的繁殖能力。不出十五年赵国将会重新有至少五十万的人口增长,这也是潜在威胁。不要忘了古代什么最重要,人口和土地!

自古杀降不祥,他为何偏偏冒天下之大不韪

因此秦王是明智的,他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认为必须杀掉,但是作为一国国君却不能下如此的命令,因此只能隐晦的给白起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且这个锅也必须由白起来背!

第三,由秦王的态度可知,这个政策必须执行下去,而秦王是不可能来背这个锅的,因此只有白起来背这个锅,这是政治需要,也是当时的形式所迫!

第四,白起的个人原因!

纵观白起指挥的战斗风格来看,都是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就是搞杀戮,可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还可以另敌方胆寒。列国一听白起之名莫不胆寒,这就是白起打出的威慑力!

自古杀降不祥,他为何偏偏冒天下之大不韪

不管怎么说,几十万人还是杀了,在今天看来甚至在当时来看也是非常残忍,但是形式所迫,没有更好的办法,这就是战争的残酷,在那个时代,就要承受那个时代的宿命,每个时代的人有每个时代的宿命!

这就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意义,吸取古今教训,只有强大自己才能不被欺负,远离战争珍惜和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