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京津冀丨三地之爭,常勝將軍趙子龍到底是哪裡人?


漫談京津冀丨三地之爭,常勝將軍趙子龍到底是哪裡人?

影視作品中的趙子龍


趙子龍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趙雲(?-229年),字子龍,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被劉備稱作“一身是膽”,其“常勝將軍”的形象被廣為流傳。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除了四處征戰,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除此之外,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 。趙雲去世後,於蜀漢景耀四年(261年)被追諡為“順平候”。

數不清的影視作品以趙子龍將軍為主角,將他的勇猛忠義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樣的一個歷史大IP,自然成為了各地為了發展文旅產業競相爭搶的對象。


趙雲故里之爭

2003年,河北邢臺臨城縣開始整理關於趙雲的各種傳說,並在一口枯井中發現“趙雲故里碑”,立碑年代1898年,位於臨城縣麒麟崗,經過臨城政府的一番努力《臨城趙雲故里傳說》作為民間文學於2009年7月成功入選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正定也曾發現趙雲故里碑,而立碑年代為1862年,早於臨城,兩地先後設立趙雲故里碑的原因人們已無從得知,為今日的故里爭奪埋下了種子。

漫談京津冀丨三地之爭,常勝將軍趙子龍到底是哪裡人?

正定趙雲廟


而石家莊市元氏縣加入紛爭則是在南水北調所帶來的常山郡古城的考古發掘之後,時任元氏縣政協主席撰文稱元氏人民對常山郡的歷史知之甚少,提及常山郡則認為是正定,其實趙雲生活的年代,常山郡在元氏境內;而當地的雕塑建設也未能與常山文化結合,亟需進行弘揚常山文化的相關主題公園建設。該文並未強調趙子龍出生地在元氏,而是強調了迫切發展當地常山文化的意願。部分網友基於當地的趙雲故里傳說,也加入了故里之爭。


漫談京津冀丨三地之爭,常勝將軍趙子龍到底是哪裡人?

元氏常山郡故城遺址


鑑於三地的歷史遺存證據有限,誰都不能給出確切證明,也難以說服對方。目前最有說服力的是《三國志》裡關於趙子龍的記載:“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古真定就是今正定,如果記載屬實,那正定是趙雲故里,就是板上釘釘的事。但懷疑者認為三國志作史存在疏漏,僅憑一句話難以下論斷。可以說,故里之爭到如今也無法有一個確切的結論,趙雲故里的爭奪激烈,也說明了常山文化有著很強的生命力。面對輝煌的常山郡歷史,正定、元氏、臨城可結合當地特點發掘的文化數不勝數,三地應該摒棄故里爭奪的零和思維,共同發揚常山文化,趙子龍文化,切實加強對境內常山歷史文物的保護,才是對文化的真正尊重與傳承。


常山郡的變遷

“常山”一名的由來:漢武帝時正式創立五嶽制度。《漢書·郊祀志》載,漢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頒詔,確定泰山為東嶽,華山為西嶽,霍山為南嶽,恆山(此恆山為古恆山,即大茂山)為北嶽,嵩山為中嶽。為避漢文帝劉恆諱,把(古)恆山改名常山,曲陽、唐縣南部區域即為漢代的常山郡(其實,包括現在河北省會石家莊市及周邊正定、元氏等地都是常山郡故地,元氏即是常山郡治所,後曾多次遷址,最後遷之現正定縣。現在正定縣的一些地名和企業名中還可以經常見到“恆山”)——摘自百度百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