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革新的变故,且看诗豪刘禹锡如何活出最豪迈的一生

导语:诗仙李白,盛唐荣光,盛世之下的诗仙太白;诗圣杜甫,晚唐衰败,末日之下的现实圣人。唐代作为一个高歌的时代,有着李杜这样的诗仙和诗圣,歌颂着一个朝代的兴衰更替,但是也有着诗豪刘禹锡这般笑看人生,豪气万丈的铮铮铁骨之辈。

诗豪刘禹锡,他不是最顶尖的歌颂者,却以豪气万丈名千古;他不是最优秀的政客,却以浪子之身高歌行;他不是最幸运的历史人物,却以豁达心胸走向未来。刘禹锡的一生,在经历了永贞革新所带来的大起大落,让他练就了一颗越挫越勇、豪情万千的勇者之心。

青年时代的一帆风顺

刘禹锡,出生于唐代,其祖先为汉朝景帝贾夫人的儿子刘胜。父亲刘绪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殃及池鱼,便举家迁居苏州,而刘禹锡也是在这之后在苏州出生。而世代为官的家族背景,也为刘禹锡提供了极为优秀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贞革新的变故,且看诗豪刘禹锡如何活出最豪迈的一生

刘禹锡

刘禹锡自幼热爱学习,对于诸子百家和诗词歌赋皆精通于心。在苏州的江南水乡,刘禹锡感受到了最为丰富的诗歌氛围,吸收了最为新鲜的诗赋技巧。在得到著名诗僧皎然和灵澈的指点和熏陶后,在作诗方面刘禹锡的成长更是与日俱增。

在大约十九岁的年纪,刘禹锡在洛阳和长安等地游学。不同于李白和杜甫穷游天下的坎坷和颠簸,刘禹锡的游学之路可谓是一帆风顺,甚至在士林之中收获了极高的声誉和赞扬。刘禹锡的游学是为自己以后的仕途积攒人脉和声誉,铺平道路,不同于李白和杜甫的游历是为了开阔眼界,结识官员,试图寻找入仕的机会。

贞革新的变故,且看诗豪刘禹锡如何活出最豪迈的一生

刘禹锡游学

在游学归来之后,刘禹锡顺利的于同时期的柳宗元一同考上进士及第,通过科举考试的传统选拔方式走上了仕途,随后又考中博学鸿词科,担任唐朝的监察御史,二十三岁便位极人臣,凭借着自己的学识和才华成为了太子校书,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坦坦荡荡。

可以说刘禹锡的青年时代是一帆风顺,后来的为官仕途也是平步青云,相较于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这样的著名诗人来说,他的前半生是风调雨顺,没有磕磕绊绊的。而也正是这样顺利的人生道路,在遭遇巨大变故后,才能激发出刘禹锡潜在的豪放气概的性格和宁折不屈的精神。

永贞革新之变故

作为一帆风顺走上仕途,甚至位极人臣的刘禹锡,自然也有着一个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梦想。但是国家的腐败和宦官权贵的阻挡,让刘禹锡的理想难以实现。于是便在永贞年间,以官僚士大夫为主要力量,以打击官宦权贵势力、革除国家弊端为主要目的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孕育而生,刘禹锡也参与其中。

贞革新的变故,且看诗豪刘禹锡如何活出最豪迈的一生

一同参与永贞革新的柳宗元和刘禹锡

但是官僚士大夫的力量,在手握兵权的宦官权贵和藩镇军阀面前,终究只是螳臂当车,自寻灭亡。一场永贞革新,没有为唐朝带来全新的改变和进步,反而是让皇帝被逼禅位,刘禹锡和自己的同僚也面对着贬官流放的悲惨结局。

作为改革领导人的王叔文被赐死,王伾也在被贬之后病死,剩下刘禹锡和同期入仕的柳宗元等人均被贬为边远八州的司马,这便是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位极人臣的刘禹锡,一时间从人生的巅峰跌落谷底,而这一跌便是跌了二十三年之久。

人生能有几个二十三年,而作为原本寿命就不如现代的古人,刘禹锡的二十三年则显得极为珍贵。作为心怀治国平天下的志向的有为青年,二十三年的虚度光阴,是刘禹锡自己的损失,也是国家和百姓的损失。

而刘禹锡最让人敬佩的,便是无论遭遇何种苦难,他始终能够笑对人生,不改初衷。面对当朝权贵的迫害,刘禹锡如同一只打不死的小强般越挫越勇,生命力旺盛。而诗词歌赋,也就成为了刘禹锡宣泄心中所想和心中所向的主要途径,中国诗词迎来了一位诗豪的灌溉和滋养。

物是人非 我心依旧

十年之后,刘禹锡回到了整个早已物是人非的京城。十年的变化,让整个大堂朝廷皆是趋炎附势、攀高结贵的小人,面对着一群靠着投机取巧坐上权贵之位的得意之人,不以为然的刘禹锡用自己的诗句给予讽刺和批判。

贞革新的变故,且看诗豪刘禹锡如何活出最豪迈的一生

刘禹锡居住的陋室

一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让好不容易从偏远地方熬出头的刘禹锡又一次麻溜地"滚"了回去。心中豁达豪放的刘禹锡不怒反喜,能够揭穿小人嘴脸,何乐而不为呢?不过刘禹锡面对的,是自己嘲讽对象给予他的"最高待遇",连续在多个偏远地方来回辗转,甚至还有来自地方知县这样的地头蛇的欺压和针对。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故事便是在这条地头蛇对刘禹锡住所的不断压榨之中,孕育而生。一首让刘禹锡名垂千古的《陋室铭》,一颗困境之下的豁达豪放之心,刘禹锡向世人展示了他初心不改,愈挫愈勇的人生态度,一切的苦难终究是伟人更靠近天空的垫脚石。

随着老母亲的病逝,好友柳宗元的病故,刘禹锡一时间失去了倾诉和宣泄的对象,庆幸的是又有了一见如故,惺惺相惜的白居易。

贞革新的变故,且看诗豪刘禹锡如何活出最豪迈的一生

《陋室铭》

不出所料,刘禹锡虽然回京,但又因为变本加厉的讽刺当朝权贵再次被贬。终于在六十五岁的年纪,刘禹锡上书辞官,结束了自己三起三落的政治生涯。值得庆幸的是,虽然仕途坎坷,但其晚年却也还是善始善终,以正三品的虚职退居洛阳养老,有好友白居易为伴,两人常有诗词来往,均是名满天下的佳作。

倔强行为 是对是错

或许很多人觉得刘禹锡三起三落,皆是因为自己言多必失,逞一时意气,误一生大计。倘若他能够放放下手中讽刺的手笔,潜心发展一段时间,或许永贞革新的旧日光辉可以再现。圆滑世故一点,或许也能够封侯拜相,荣华富贵一生。

但是"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刘禹锡用自己的诗句向世人做出了最强有力的回应。大丈夫倘若没有了高尚的德行,选择去混迹于污浊不堪的虚假荣光中,即便坐拥金银财宝也是碌碌无为之辈罢了。而刘禹锡也是一直这样坚持的,永贞革新只历经了短短一百多天,而刘禹锡却用一生来坚守。

贞革新的变故,且看诗豪刘禹锡如何活出最豪迈的一生

坚守一生的刘禹锡

无数次希望和失望的交替,没有让这位屡遭苦难的才子失去信仰,向权贵低头,反而在一次又一次的沾墨挥笔中,坚定了自己的人生原则。苦难难以磨灭一个心胸豁达,豪情万丈之人的心境。错与对,只在于是否违背了自己的初衷,而非最终的结局是否美好。

结束语:

刘禹锡的一生,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坚守,更是不为半斗米折腰的豪情。刘禹锡的人生,虽然大起大落,甚至最后未能重回巅峰的位极人臣,却也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将当朝权贵讽刺个痛快,将针对自己之人气个半死,刘禹锡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值回票价了!

苦难从来不是阻挡我们走向伟大的绊脚石,而是帮助我们积累阅历靠近天空的垫脚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