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1661年才成為中國領土,距今350多年,為最晚納入我國的領土

先提個問題,最晚納入到中國統治之中的領土是哪部分?有人會說,那肯定是西藏呀,直到元朝才正式歸中國統治。其實事實卻不是這樣的,西藏開始歸中國統治是在元朝,也就是13世紀,距今也有700多年,不算短了。然而還有一地,直到1661年才成為中國領土,距今350多年,為最晚納入我國的領土。這地就是臺灣島。

此地1661年才成為中國領土,距今350多年,為最晚納入我國的領土

先普及一下我國各部分領土的納入時間吧:漢人傳統地、新疆(內外西北,也就是我們說的西域)、內蒙、朝鮮半島北部、交趾(越南),於公元前納入,距今至少2000多年;內外東北、外蒙、中亞,唐朝納入,時間7世紀;西藏、西伯利亞、緬甸北部,元朝納入,時間13世紀;印尼蘇門答臘島大部分、緬甸南部,明朝納入,時間14世紀。目前有些地方已經不屬於我們。

回過頭來說臺灣島,為什麼說臺灣島是最晚納入我國的領土呢?到這,肯定有人會說了,三國時候吳國孫權曾經派軍隊到過臺灣島,所以臺灣島納入中國要從三國時算起。可是,對於這次軍事行動,史書是這樣記載的:軍士萬人徵夷州(即臺灣島),軍行經歲,士眾疾疫死者十有八九。

此地1661年才成為中國領土,距今350多年,為最晚納入我國的領土

也就是說,孫權派了軍隊過去,想要將臺灣島納入到自己的統治範圍中來,但是一萬多士兵病死十有八九。最後在臺灣島待不住了,不得不搶了幾千個土著回來,得不償失。最終孫權想要經營臺灣島的計劃失敗。派了一支軍隊去,搶了幾千人回來,這塊土地就是孫吳的了,就說臺灣島從三國起就屬於中國。這話肯定說不通。

有人也感覺到這樣實在說不過去,於是又提出了臺澎一體論,其實這也講不通的。雖然元朝在澎湖島設了澎湖巡檢司(相當於現在派出所),但這個澎湖巡檢司只官澎湖及其周圍島嶼。臺灣島是不歸它管的,因為那時的臺灣島在當朝統治者眼裡是化外之地。壓根就沒設立過行政機構,臺灣島還是歸島上土著管轄。

此地1661年才成為中國領土,距今350多年,為最晚納入我國的領土

到了明朝,發生了料羅灣海戰 (崇禎明荷海戰),爆發戰爭的原因就是荷蘭想要明朝割讓澎湖列島給他做港口和割據地。戰爭的結果最終是明軍勝利,後來明朝大臣對荷蘭人說:“澎湖是我們的,不可能給你們,但你們可以到對面的臺灣島去,在那裡你們想做什麼都行。”荷蘭人無奈之下只得去經營臺灣島。

可見,即使到了明朝,臺灣島還是不歸中國統治。縱觀整個歷史,臺灣島在明朝滅亡以前,大陸既沒有在島上設過羈縻府州,也沒有設過羈縻衛所,島上的部落首領也沒有向大陸王朝進過貢、稱過臣。大陸更沒有在臺灣島上設官置守。說句實話,在明朝滅亡之前,大陸與臺灣島之間只是交流比較頻繁。

此地1661年才成為中國領土,距今350多年,為最晚納入我國的領土

完全不是統治與被統治之間的關係,臺灣島就是個獨立的王國,一群土著在島上自娛自樂,連是中國的藩屬國都算不上。那臺灣島是什麼時候被納入到中國的統治之中呢?就是在鄭成功趕走荷蘭人,在臺灣設置行政機構開始。明亡後,公元1661年,鄭成功以荷蘭人侵佔了其父鄭芝龍的地盤為理由,東征臺灣島,趕走荷蘭人。

並將臺灣島改稱東都,赤崁地方更名“東都明京”為承天府,為臺灣最高行政機構,仿明朝中央官制,設六官;府城分為東安、西安、宋南、鎮北四坊,各設首領,管理事務;府之下設二縣,承天府以北叫天興縣、以南叫萬年縣。這是臺灣設置郡縣的開始,也是中國人第一次在臺灣建立行政機構。

此地1661年才成為中國領土,距今350多年,為最晚納入我國的領土

從這時起,臺灣島正式成為中國領土,臺灣土著才成為我們中華民族大家族中的一員。明鄭滅亡後,清朝繼承其統治地位,繼續管轄臺灣島,直到今天。因為臺灣島從明鄭開始就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加上我們統治它的時間最長,文化,人種也與我們也一樣。

《雅爾塔協定》也明確了臺灣是我國的領土,所以,說臺灣島自古以來是我們的領土是沒錯的。這跟文章前面說的並不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