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江南的青團,食材到底有多少種模樣?


風靡江南的青團,食材到底有多少種模樣?

春回田野,一種瑩潤青綠的食物將在中國南方風靡。蘇滬一帶通稱之為“青團”,除此之外,它還有諸多名字:清明糰子、清明果、清明粿、蒿粑、艾粑、艾果、艾蒿饃饃……

風靡江南的青團,食材到底有多少種模樣?


總之,它們都披著青綠的外衣,散發出誘人的田野的青香,嘗一口,便把春天的氣息吞進肚裡。

青團的青,何物為青?

風靡江南的青團,食材到底有多少種模樣?



吃青團,可不是今人的獨享。清朝時,它就已經風靡江南,有詩云:“青團黃粽爭相買,挖出荷包盡白錢”。

清朝老饕袁枚在大作《隨園食單》裡還特意提到了青團為何呈青色,“搗青草為汁,和粉做團,色如碧玉”。這裡的青草,自然不是野外隨隨便便薅的青草,給青團染色的青草一般有這三種:

漿麥草

風靡江南的青團,食材到底有多少種模樣?


蘇州青團,傳統做法是以新鮮的漿麥草為原料。盛放在田野裡的新鮮漿麥草,割下來用石臼搗爛出汁,再經過多次過濾,分離出葉渣,最後得到純淨的漿麥草汁。

風靡江南的青團,食材到底有多少種模樣?


用糯米粉和麵,一邊加入漿麥草汁一邊和麵,將面揉到既軟和又綠瑩瑩的,就可以包上餡兒,揉搓成圓圓的可愛的糰子。

艾草

風靡江南的青團,食材到底有多少種模樣?


在浙江、江西、皖南一帶一般則以艾草為原料,所以又有艾果、蒿粑等稱呼。

艾草,又稱艾蒿,表面是綠色,葉背部密生灰白色絨毛,莖葉散發著特殊的香氣。以艾草為原料的青團往往氣味更濃烈些。

艾草多野生,春來滿田野。野生的艾草一般經過大火熬製,有的還會加石灰水熗制,才能脫去了澀味。漂洗後倒出碧綠漿汁,也有保留根莖葉的,更野味。

將汁水澆在米粉裡,便如遠黛青山般亮眼。包好上屜蒸熟之後顏色會更加深,呈黛綠色。

鼠麴(qū)草

風靡江南的青團,食材到底有多少種模樣?


鼠麴草也是常用的青團原料,潮汕人喜歡的鼠曲粿就是以鼠麴草為原料。鼠麴草製作出來的青團,顏色要深一些,呈深綠,柔軟香甜,散發著天然鼠麴草的清香。

青團青團,不止於“團”

風靡江南的青團,食材到底有多少種模樣?



青團青團,當然“團”形居多,圓潤可愛,內裡包餡。

但也有例外。比如餃子形的,浙江有些地區把青團稱為“清明餃”,外形呈柳葉餃子形,還有精緻的花邊,更像一個綠色的大餃子。

還有一種“清明稞”,是用木製的模具將製作青團的面壓成圓餅型,上面還印有各式精緻的花紋,看起來古老而富有鄉土氣息。

還有呈餅狀的,比如《舌尖2》裡出現的蒿粑,米麵里加入鹹肉和處理過的艾蒿,按壓成一個個小園餅狀,煎制而食。

風靡江南的青團,食材到底有多少種模樣?


說起餅狀,吳江還有一樣時令美食:麥芽塌餅

之所有叫麥芽塌餅,是因為原料糯米粉裡面參雜了麥芽粉。麵糰裡還加入了鼠麴草,顏色跟青團一樣青綠好看,包上豆沙餡,塌成圓餅,油煎後清香甜糯。

青團的餡,有甜有鹹

風靡江南的青團,食材到底有多少種模樣?


青團的口味,大致也可以分為甜鹹兩派。

在蘇州、上海,傳統的青團餡料其實只有兩三種,且都是甜口的,例如豆沙、芝麻餡等。包括文魁齋等傳統老字號,如今也只做傳統口味。

已成名的的網紅要數蛋黃肉鬆餡,感覺它就是百搭餡,放在什麼裡面味道都不差。而其它諸如奶黃椰蓉餡、榴蓮餡、醃篤鮮餡、蟹粉餡……大概只能算是分庭抗爭的異教徒。

風靡江南的青團,食材到底有多少種模樣?


在皖南、浙北一帶,傳統的青團餡料更像是大雜燴:筍丁、鹹菜、豆乾、臘肉甚至辣椒,鹹香是唯一的口味認證。

在嗜辣的西南地區,連青團都是辣的。成都人吃的艾蒿饃饃不包餡,將艾蒿和麵粉攪拌做成小餅,炸熟後串在一根竹籤上,再撒點辣椒粉吃。

小小的青團,染一身山野春色,點綴了春天的餐桌。

風靡江南的青團,食材到底有多少種模樣?


至於哪裡的青團最好吃、哪裡的青團最正宗?當然還是自己家鄉的味道了,那是凝聚了時光的記憶與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