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玉:她的息影與老去,也代表著香港黃金時代的逝去


張曼玉:她的息影與老去,也代表著香港黃金時代的逝去


張曼玉曾有一個外號叫“張一打”。這是因為她巔峰時期一年拍12部戲,同一時間軋5部戲,但部部都沒真正得到觀眾認可。那時的香港影評界如此評價她:

“她給觀眾的印象,除了美麗之外,實在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主要是拍喜劇片,在這些影片中,飾演的大多數是天真而又帶點憨味的傻妹,熱鬧有餘,內涵不足。看到她的演出,只覺得她不過是一名在銀幕上走來走去的花瓶。”

1.參加港姐選美是因為虛榮

1964年,張曼玉出生於香港,8歲時隨父母移民英國。1982年,17歲的暑假,她專程從英國飛回香港去看偶像黃日華,哪知道在中環逛街時意外被星探挖掘去當了廣告模特。

第二年,18歲的張曼玉參加了香港小姐選美比賽,一舉拿下亞軍和最上鏡獎,順勢進入演藝圈。

張曼玉:她的息影與老去,也代表著香港黃金時代的逝去

由香港四大才子其中三位黃霑、倪匡和蔡瀾共同主持的訪談節目《今夜不設防》曾邀請張曼玉做客,主持人問:剛一回國就參加選美是不是貪慕虛榮?

張曼玉這樣回答:是啊,絕對是貪慕虛榮。這是事實,不怕說出來,而且也不是醜事啊。

真誠得出乎人意料。黃霑後來感慨,一生閱人無數,從沒有遇見過像張曼玉這樣磊落坦蕩之人,更何況,她還是一個女人。

張曼玉是憑藉美貌進的演藝圈,師太亦舒這樣形容她:

“最愛張曼玉,模樣好,白晰得離奇,一頭好頭髮,小小眼睛,厚腫小嘴巴,體格無瑕可擊,笑起來如純潔兔寶寶,無論穿什麼戴什麼古怪東西,仍然可愛活潑,據說皮膚吹彈得破,沒話說。”

於是1986年亦舒的作品《玫瑰的故事》搬上熒屏時,她直接欽點張曼玉來演,她和導演說:我不管她會不會演戲,只要她走出來,我就要看。

張曼玉:她的息影與老去,也代表著香港黃金時代的逝去


但張曼玉心裡早有不安,憑藉美貌進入演藝圈當然可以說是幸事,但幾年下來卻沒能演出任何一個讓人記得住的角色,她明白既然決定要吃演員這碗飯,那麼吃相就決不能太難看。

和成龍拍《警察故事》時,片中不少危險動作,張曼玉可以不用替身,十幾級高的臺階說高就跳。到拍續集時,她被倒下的鋼架砸破了頭皮,縫了17針。她對林青霞說,自己長得並不好看,演技也被罵,只能靠這樣的努力來彌補。

張曼玉:她的息影與老去,也代表著香港黃金時代的逝去

她以為夠努力吃苦,做一個“拼命三娘”,就能讓觀眾對她多一份喜歡和欣賞。

但沒有出彩的代表作,觀眾一樣只當她是隻花瓶,只不過是變成了一隻很用力的花瓶。

2.在王家衛之前,做演員對我來說就意味著做反應

當張曼玉遇上王家衛,後面的故事大家猜也猜到。

王家衛是調教演員的高手,他不教張曼玉具體的表演方法,只讓她領悟表演需要整個身心的投入,而不是光靠臉部和眼睛。

所以《旺角卡門》中張曼玉飾演的阿娥,不施粉黛,繞繞長髮,便是那麼風情萬種。和男主阿杰分別時,她自然生動的哭戲打動了無數人。

張曼玉:她的息影與老去,也代表著香港黃金時代的逝去


導演關錦鵬看了她的表演覺得十分驚豔:這是張曼玉嗎?跟她過去的表演完全不一樣!

張國榮說,張曼玉進步真的好大的。

電影《旺角卡門》可以說是張曼玉演藝事業上的一個轉折點。在這之後,她猶如被打通了任督二脈,從花瓶向實力派演員轉型。

“在王家衛之前,做演員對我來說就意味著做反應,而拍《旺角卡門》之後,我要尋找感情的切入點。從這開始,我就開竅了,我也決定將拍電影作為自己的事業。”

這部戲也為她帶來了人生中第一個金像獎女主提名。

張曼玉:她的息影與老去,也代表著香港黃金時代的逝去


3.獎在我手上,任憑你說什麼我不管

1991年,關錦鵬執導《阮玲玉》,這部為梅豔芳量身打造的電影,因梅姑不願到上海而被張曼玉“撿漏”。也許是陰差陽錯,也許是命中註定,說不清是張曼玉成就了阮玲玉,還是阮玲玉成就了張曼玉。

張曼玉:她的息影與老去,也代表著香港黃金時代的逝去

接拍這個角色時,媒體和觀眾都在唱衰張曼玉,覺得她根本不能演出那個寫下“人言可畏”的悲情阮玲玉。

但也許一切都是上天冥冥中的安排。戲裡阮玲玉因被前男友公開私下交往細節,被人們傳成遊走在兩個男人之間的淫婦而絕望尋死,戲外張曼玉也同樣被前男友將十多封情書及合影出賣給媒體而悲痛難忍。

戲裡有個場景是在阮玲玉故居拍攝,有天攝影師跑來張曼玉耳邊和她說了一句:你知道嗎,阮玲玉就在這裡,邊看你演,她邊掉眼淚。

張曼玉就真的和阮玲玉的靈魂對起話來:如果你真在,請保佑我演得好一點,我演得好,你也能安息。

一部《阮玲玉》,讓張曼玉首次囊括各大影展影后桂冠,成為華語影史上首位在歐洲三大電影節獲獎演員。

張曼玉:她的息影與老去,也代表著香港黃金時代的逝去

關錦鵬說:我猜張曼玉把(情書被曝光的)憤怒帶進戲中了。《阮玲玉》不可能重拍。它就是那一部電影,不可能說換個人、換個時間,再來一次。

導演賈樟柯評價:對演員宿命的認同,讓她好像靈魂附體,這一刻我把她當做中國所有天才女演員的結合體。

1993年,第十二屆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張曼玉憑《阮玲玉》拿下影后,她手捧獎盃笑著說:“事後都會有很多人爭論,怎麼會是她拿這個獎,不應該由她拿。以前會很介意,可是現在學會了,獎在我手上,任憑你說什麼,我不管。”

張曼玉:她的息影與老去,也代表著香港黃金時代的逝去


接下來的十年間,《東邪西毒》《青蛇》《甜蜜蜜》《花樣年華》......一部部叫好又叫座的電影將張曼玉送上演技神壇,人稱“曼神”。

張曼玉:她的息影與老去,也代表著香港黃金時代的逝去


張曼玉:她的息影與老去,也代表著香港黃金時代的逝去


4.我跟梁朝偉拍戲的時候,是挺合拍的

比起演藝事業,張曼玉的“愛情成績”可要潦草得多。設計師,美術指導,導演……身邊的人換了又換,卻沒一個能讓大眾記得住,也沒一個能陪她走到底。

有人問張曼玉,你怎麼可以在愛情上這麼勇敢?

她的答案是:“死性不改,衰完又衰。”

不過,談到張曼玉的愛情故事,總也繞不過的一個名字是“梁朝偉”,種種往事不可細究,一部《花樣年華》足可讓無數看客意難平。

《花樣年華》的拍攝長達15個月,這段日子裡,兩人幾乎到了朝夕相處的境地。

張曼玉:她的息影與老去,也代表著香港黃金時代的逝去

劇裡的蘇麗珍和周慕雲,反覆痴纏,兜兜轉轉,卻只能遺憾留下彼此的花樣年華。

劇外的張曼玉和梁朝偉,相識相知,靈魂交心,最後橋歸橋,路歸路。

時隔8年,2007年梁朝偉和湯唯拍攝電影《色戒》,他牽著湯唯走著走著,有一瞬感覺回到了《花樣年華》,彷彿交錯了時空。他趕緊停了下來,對導演李安說:

我得緩緩,我得將張曼玉放下。

同年,梁朝偉接受鳳凰衛視採訪。主持人許戈輝問他:“人生有沒有一段時間,是你最想讓它停留的?

此前一直對答如流的梁朝偉此時陷入了沉思,他又是笑,又是咳嗽,幾度欲言又止,最後才答:“可能,38歲的那個時候吧。

許戈輝不解,“38歲發生了什麼?

梁朝偉輕言道:

“拍《花樣年華》的那個時候。當時感覺上,所有的東西都是最高峰。”

主持人不再追問,但懂的人,也都懂了。

張曼玉:她的息影與老去,也代表著香港黃金時代的逝去

張曼玉幾乎沒有對這段傳言作出過回應,只有一次,她上綜藝節目,一個年輕後輩問她:“你最合拍的男演員是誰?”

她沒有躲閃與迴避:

我跟梁朝偉拍戲的時候,是挺合拍的。

也是,一個是四次獲得金馬影后,五次獲得金像獎影后,一次柏林影后,一次戛納影后的“影后記錄保持者”。一個是五屆金像獎最佳男主、三屆金馬獎最佳男主,拿獎拿到手軟的影帝。

又般配,又契合。

梁朝偉和劉嘉玲結婚,是後話。

張曼玉:她的息影與老去,也代表著香港黃金時代的逝去

5.香港黃金時代最後一個妙人

有人形容張曼玉為:香港黃金時代最後一個妙人。

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大師輩出、群星璀璨。在那樣一個瑰麗浪漫的年代,張曼玉一定是濃重厚實的一個印記。

她的息影與老去,也代表著香港黃金時代的逝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