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水草變肥料 越城區創新推出水上垃圾標準化分類處理法

河道水草變肥料 越城區創新推出水上垃圾標準化分類處理法

河道水草變肥料 越城區創新推出水上垃圾標準化分類處理法

“最近每次出船差不多都能撈起250公斤左右的水草,別看這些東西會破壞河道整潔,運到我們的垃圾中轉站技術處理一下,就能變成有機肥料了。”4月2日上午10點30分,紹興市越城區鑑湖街道王家葑村河道保潔員馮柏松撐著小船在村裡的鵝子渡河段打撈水上垃圾。只見狹長的小船上擺放著顏色不一的垃圾分類桶,除了把水草類的易腐爛垃圾打撈起來之外,馮柏松還要將其他水上垃圾按不同類別扔進相應的垃圾桶內。

這是越城區水利局創新實施水上垃圾標準化分類處理的首道環節。記者在鵝子渡河段現場看到,經過水上初揀之後,保潔員會將桶內垃圾運送至河埠頭的水上垃圾臨時堆放點,並將桶內垃圾裝入全區統一制式的專業分類垃圾桶。最後,那些水草、浮萍、枯葉等自然產生的易腐垃圾經專車運輸至街道專設的垃圾中轉站制肥基地進行技術加工,變成可供農民使用的有機肥料。

越城區水利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整條流水線被稱為閉環式水上垃圾分類處理法,這是該局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向縱深發展的一次嘗試,也是我市目前正大力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的又一次大膽探索。

據介紹,越城區內河道每年可打撈水上垃圾約9萬噸,其中浮藻類水生生物每到夏天都會瘋長,嚴重影響河道美觀,加上水上垃圾處理存在分揀耗時長、乾溼分類難、綜合再利用率不高等問題,成為推進垃圾分類過程中亟需破解的一大課題。

對此,越城區水利局以鑑湖街道為試點積極推行水上垃圾標準化分類處理。目前,該街道11個行政村、28條河道已全部實行“一河一船一員”工作機制,並設置豐樂村、王家葑村、街道中心3處垃圾制肥基地,基本實現水上垃圾分類處理全覆蓋。去年,該街道實施“水上垃圾”標準化分類6000餘噸,直接為周邊農民無償提供漁業有機飼料和農業種植肥料5000餘噸,價值達1000餘萬元,群眾參與率達90%以上。

“從實際效果來看試點工作已基本成熟,下階段我們將在更多鎮街推廣。”越城區水利局有關負責人說。

河道水草變肥料 越城區創新推出水上垃圾標準化分類處理法

河道水草變肥料 越城區創新推出水上垃圾標準化分類處理法

365綠色有機食品招商網--打造國內外最專業的綠色有機食品招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