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古絲綢之路上重要的陸上交通工具——民勤駱駝客

甘肅民勤是甘肅乃至中國一個比較古老的縣城。漢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民勤設郡立縣,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民勤養駱駝有著悠久的歷史,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在歷史上造就了民勤人和駱駝的不解之緣。《鎮番遺事歷鑑》記載:民勤在明成祖永樂十一年癸已,始定養駝制,每五戶養一駝,三年增倍,凡五丁養二駝者免應差,地畝徵糧一半,五丁養五駝者,徵糧皆免,一丁超養一駝者,按例獎賞,“故鎮邑駝日有增加,不幾年,其數至十萬計”。

民勤人不但養駱駝,還將駱駝作為古絲綢之路上重要的陸上交通工具,而那些代代勤勞勇敢的在絲路上掌管駝隊的人,則被稱為駱駝客,他們在長期的運輸中形成了一些特定的規矩和風俗,沿襲百年。他們和他們的駝隊為絲路商品貿易、文明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2011年,民勤駱駝客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甘肅古絲綢之路上重要的陸上交通工具——民勤駱駝客

很長一個歷史時期,民勤養駱駝是比較集中的,養殖數量大的區域有民勤的東湖鎮、中渠、泉山鎮、蘇武鄉、三雷鎮等。養駝人最負盛名的當屬明末清初的東湖鎮的馬永盛,俗稱馬百萬。據說馬家光白駱駝就有三百多峰,馬永盛經營商業,開辦茶莊,生意遍佈全國十三省。北京、西安、洛陽、蘭州等地都有他較大的茶莊貨棧。在主要駝道“包綏路”、“漢中道”上,馬氏商隊絡繹不絕。曾被雍正賜封“永盛”,咸豐賜“詔書”、 “官商馬合盛”,1907年清政府連續頒發諭旨,以護國員外郎賜封馬氏家族的馬香亭為“貨政大夫”。商務大臣張之洞題詞祝賀,皇帝還賜宮中二女與香亭二子彤卿、選生聯姻。馬氏亦不忘皇家恩典在民勤縣城西門外,樹碑八塊,組成碑亭,以示紀念。只可惜碑亭毀於“文革”,現今只有兩棵柏樹,蒼翠挺拔,做視蒼穹。在這一時期,民勤養駱駝達到了高峰,駝戶有三千戶之多,駱駝總數約在四五萬峰以上。

民勤地處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的包圍之中,在科學技術、交通運輸非常落後的情況下,只能靠著駱駝來進行商貿交易,駱駝是貨物流通、人們遷徒的主要交通運輸工具。駝隊所經之地,大都是沙漠、戈壁和草,往往十數日杳無人煙。駱駝數日不飲不食,照樣行走不誤,因為駱駝腹中有水囊,可以蓄存水,駝峰中又能蓄存養料,可以照常供應。駱駝的這種特殊構造,使它贏得了“沙漠之舟”的美稱。駝隊主要馱運貨物或兼以客乘,大體說來,往外運輸的是本地土產,如毛皮、甘草、蓯蓉、枸杞及民勤土布等,運進絲綢、布匹、鋼鐵、棉花、工業產品及日用百貨等。

甘肅古絲綢之路上重要的陸上交通工具——民勤駱駝客

駱駝隊有一定編制數量,每11只為一小隊,俗稱“一把子”。一般大戶人家有5到7把子左右的駱駝。為了防止駱駝脫韁走散,或路遇劫匪,駝隊最後一隻駱駝的頸項上掛上一隻“咋鈴子”,聲音清脆悅耳好聽,“咋鈴子”是銅製的,有碗口大,口沿向內微縮,裡面有四個捀棰形的銅(或鐵)芯子,綴在“十”字形的鐵絲上。為了防止野獸侵襲和相互傳遞信息,駝隊的中間要掛大型的駝鈴,是用薄鐵皮製作的,其形狀如微型的扁平的水桶。長約尺餘,正寬約四五寸,側寬約一兩寸,裡面系一圓木芯子,芯子中心拴一束紅色的纓子。駝鈴一般要系在膘肥體壯、走式優美、富有搖鈴經驗的騸駝的身上。據說,掌櫃的在家中遠遠聽到駝鈴聲,就能分辨出是自家的駝隊還是別人家的駝隊,更能從駝鈴聲中分辨出買賣走勢和生意盈虧狀況,駝鈴響起來很通人性,當聽到“咕咚、咕咚"聲時,就是“黃金、黃金”,“咣噹、咣噹”,就是“發財、發財”;反之“叮咚、叮咚、叮咚咚”,就是“倒灶、倒灶、窮倒灶" …

每“一把子”駱駝,必須有1至2人專管專拉,這些人就叫“駝把式”,多年甚至一輩子拉駱駝的人,稱“駱駝客”。駱駝客經驗豐富,膽識過人,有勇有謀,能夠應付各種惡劣條件和處理突發事件。途中若遇狂風大雪,無法搭立帳篷,駝把式們就把駱駝拉成一個圈兒挨個臥下,人們在圈中拂開積雪,鋪上栽毛腳蹬褥子,蓋上羊皮大襖,睡在駱駝頸項下面,駱駝頸下的厚毛,可以把人完全覆蓋,一夜不動,人就可以暖和地度過風雪之夜。

甘肅古絲綢之路上重要的陸上交通工具——民勤駱駝客

民勤駱駝隊對民勤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影響,不但為民勤引進了生產生活用品,擴大了對外貿易,將民勤本地的產品運出,促進了商貨發展,而且由於駝隊所行道多為荒漠無人之地,在長期的運輸中,民勤的駱駝客們逐步積累了野外生存的各種經驗,培養和鍛鍊了民勤人民堅強不屈的意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隨著現代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駱駝及駱駝客從人們的記憶中遠去,“駱駝客”、栽毛褥子、腳蹬氈,羊皮皮襖,火鉅子,悠揚的駝鈴聲、清脆的咋鈴子成了老一輩人的回憶,年輕人只能在文獻資料中瞥見曾經的輝煌。現在,駱駝、駝鈴等作為旅遊景點的道具還存活在世人的面前。

甘肅古絲綢之路上重要的陸上交通工具——民勤駱駝客

民勤曹宗讓的父輩曾經是當地較有名氣的駱駝客,曹宗讓從父輩那裡學到了許多行業經驗,雖然作為交通運輸的駝隊及駱駝客退出了歷史舞臺,但駝隊的許多民俗實物被收集保存了下來。2011年,曹宗讓被甘肅省文化廳公佈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民勤駱駝客的代表性傳承人。

來源 |《多彩風情--甘肅民俗》

備註:目的及版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目的只為信息共享宣傳甘肅,並無其他目的;如有異議,請聯繫處理,其他平臺轉載請註明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