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農民病重,女兒在家找出一張“破紙”,揭露了老農真實身份

用身體堵住敵人槍口的黃繼光;忍受焚身之痛一動不動的邱少雲……英雄的逝去總是格外慘烈,但也因此成就了英雄。為國犧牲的烈士應該名垂青史,但更有立下大功的千千萬萬的戰士也應該得到應有的榮光,卻

低調得如同每一個隨時與你我擦身而過的行人。

輝煌過往

盧文煥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河南農民,和其他普通的農民一樣,老實、勤懇,在他女兒的眼裡,父親沒有什麼特別,沒事的時候會坐在門檻上抽抽旱菸,還時不時地在鞋底上磕一磕,一個典型的老農民形象。

雖然曾經當過兵,但那也都是以前的事了,對於過往事,無論是腥風血雨還是滿身榮譽,這個淳樸的農民隻字未提。

河南一農民病重,女兒在家找出一張“破紙”,揭露了老農真實身份

大圖模式







2011年,盧文煥纏綿病榻,女兒留在老家照顧他。有一次女兒在打掃的時候找到了一張泛黃的紙,看上去已經很有年頭了,女兒好奇地展開紙看,卻震驚地發現這是一張獎狀,原來,盧文煥在當兵期間曾獲得過特等功榮譽。特等功是什麼概念呢?

從新中國建國以來,獲得過特等功榮譽的軍人屈指可數,這樣的崇高榮譽可以說是用命換來的。

經過歲月年復一年的沖刷,獎狀變得破舊不堪,紙已經褪色斑駁,只有軍隊的印章還鮮紅著,昭示著盧文煥光輝燦爛的過往。

盧文煥身世悽慘,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只能在地主家做長工來換取棲身之處,常年的勞動讓他變得意志堅強。長大後,他選擇了參軍。

河南一農民病重,女兒在家找出一張“破紙”,揭露了老農真實身份

大圖模式

在盧文煥還是一名小兵的時候,土匪窩點異常猖獗,那是新中國剛建立的時期,各地戰亂平息,土匪開始興風作浪,全中國有好幾個大的土匪窩點,百姓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政府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才剿清土匪。

其中僅僅一個河南西部地區,就有一夥土匪十分猖狂,無惡不作,但土匪有幾百號,想剿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土匪頭子李子奎不是一般的土匪頭子,他在清末的時候就已經成了土匪,幾十年來奪取了幾百人的性命,當地的百姓人心惶惶,人人都害怕他。不僅手段狠辣,李子奎還有一個敏感的身份——國民黨軍師長,這個身份更是讓我黨深惡痛絕,誓要剿滅他的據點。

李子奎是個“資深”土匪,15歲時,他就已經開始打家劫舍、殺人放火,被國民黨任命為軍師長後,他更是站在了人民的對立面,不斷地挑戰我黨的底線。幾十年的土匪生涯讓他越來越狡猾,再加上他的窩點佔據了有利的地勢,除掉他的任務難上加難。

1949年7月21日,第一次剿匪戰展開,解放軍加上民兵共800人,對李子奎率領的國民黨軍隊進行圍剿,23日一天一夜的激戰後,剿滅了500多匪徒,李子奎在混亂中喬裝改扮,逃了出去。此後,解放軍陸續又進行了幾次大規模圍剿,匪徒1700多人被剿滅,幾個土匪頭目落網。

河南一農民病重,女兒在家找出一張“破紙”,揭露了老農真實身份

大圖模式







當地的頑固土匪被剿滅,當地群眾民心甚慰,解放軍也士氣大振,但土匪頭子李子奎才是最大的毒瘤,自從他逃亡後,東躲西藏,而且每一次都能給自己找到後路,多次躲過了圍剿,全身而退,讓部隊很是頭疼。生擒匪頭

12月,解放軍終於掌握了李子奎的行蹤:他離開了窩點,逃到了一戶地主家。得到消息後,解放軍馬上出發捉拿李子奎,軍隊包圍了整個村莊,怕李子奎故技重施,連附近的村莊也圍了起來,舉軍隊之力抓捕他一個人。

河南一農民病重,女兒在家找出一張“破紙”,揭露了老農真實身份

大圖模式

李子奎得知解放軍來抓捕他後,躲到了地主家的地洞中,他早就知道這裡的地形,所以才會選擇這裡作為藏身之處。地洞地形複雜,有兩個出口,還有一個暗洞,李子奎躲在這個暗洞中。俗話說狡兔三窟,老謀深算的李子奎就算是走到了絕路,也會給自己留最後一條退路。

解放軍在參加抓捕的戰士裡選出12個人,組成了最精銳的突擊隊,當時27歲的盧文煥就在其中。突擊隊堵死了兩個洞口,盧文煥獨自一人在地主的帶領下向洞內潛入。地洞裡既狹窄又漆黑,地主在盧文煥的前面,提著一盞小油燈,燈光微弱。

盧文煥看不清裡面的情況,他只能警惕地聽著動靜,盯著黑暗的地方,注意每一絲細小的變化。盧文煥注意到黑暗處有東西動了一下,他馬上撥開地主衝了上去,正是李子奎。盧文煥的衝鋒槍抵在了李子奎腹部,但李子奎更是個狠角色,見自己已經無路可退,回過身就衝著盧文煥開了一槍。

河南一農民病重,女兒在家找出一張“破紙”,揭露了老農真實身份

大圖模式

如此近的距離,這一槍如果打中,盧文煥恐怕就要犧牲了,也許是上天庇護,李子奎這一槍卡彈了,他見狀還想作最後的掙扎,把槍扔到地上想要虛晃一招,沒想到盧文煥沒有上當去撿槍,而是藉機制服了李子奎,揪著他的衣領把人拽出了地洞,早就等在洞口的戰士一擁而上,把李子奎捆了個結實。

至此,人民和政府的眼中釘——土匪頭目李子奎終於被抓住,而且是生擒,消息傳了出去,百姓震驚之餘便是狂喜,解放軍也算完成了一個艱鉅的任務。如果沒有盧文煥深入地洞,在危急關頭仍然臨危不亂的沉著冷靜和捨生忘死的獻身精神,恐怕又會有不必要的傷亡。

1950年,盧文煥被授予特等功榮譽。

兩年後,盧文煥退伍,回到家鄉專心務農,對於在部隊那段時間的經歷和榮獲特等功勳的事蹟,他從來沒有提過,就這樣,這位年輕的特等功勳獲得者被人遺忘了。雖然為國家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但盧文煥從不以此為傲,在家鄉,他熱心地幫助鄉親,認真地做一個勤勤懇懇的農民。

河南一農民病重,女兒在家找出一張“破紙”,揭露了老農真實身份

2011年,盧文煥因病去世,沒有留下什麼財產,在他的遺物裡也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唯一特別的就是這張特等功的獎狀,如果不是女兒發現,他的英雄事蹟恐怕還沒有為人所知。

當兵的記憶和獎狀一樣,盧文煥一直珍藏著,不是掛在嘴上,而是放在心裡;不是不在意,只是換了一種方式,也許這樣可以讓這段記憶無限延長,在他心裡最深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