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家会伤人》:你转嫁给孩子的焦虑,是对他无形的伤害


我们了解到孩子的分离,也要了解怎么和孩子相处。

《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从两个方面出发,一个是孩子的接受点,和父母的出发点。

首先在现在社会中,焦虑也是情理之中。全职妈妈担心自己与社会脱节,职场中人担心自己工作做的不够完美,希望能够升值加薪,私营企业者更是会担心电商的竞争压力,等等…

《为何家会伤人》:你转嫁给孩子的焦虑,是对他无形的伤害


就像书中说的:

在采访中,徐博士几次感叹说:“为什么家长们的忘性这么大?他们难道彻底忘了自己童年时的愿望、感受?他们难道忘了被父母控制一切的郁闷和痛苦?为什么现在他们做了父母,给孩子的压力更大?”

她分析说,这是因为两个原因:

第一,个人原因。他们担心跟不上社会的步伐,担心被社会淘汰,但自己又缺乏成长空间,于是将成长的压力全放到了孩子身上。

第二,社会原因。现代社会的确缺乏保障,这严重加大了父母的焦虑。

父母的焦虑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最最大的体现就是孩子的成绩,有这么几种情况:

转嫁一:有劲儿全往孩子身上使,“全陪妈妈”逼儿子成少白头

董太太的女儿蓉蓉上高二了,现在什么家务活都不干,尽一切可能节省女儿时间让她去学习,这成了董太太的原始心理需求。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潜意识中,她对社会的变迁感到焦虑,觉得自己适应不了目前激烈的竞争。但是,她又没有勇气去提高自己,于是就暗暗希望女儿能考上名牌大学,在社会竞争中“占据制高点”,自己也因此产生了成就感。


《为何家会伤人》:你转嫁给孩子的焦虑,是对他无形的伤害


所以,她有劲儿就往女儿身上使,而不是往自己身上使。

转嫁二:把“理想自我”强加给孩子,知识分子要求孩子更上一层楼

前面的转嫁方式中,父母一方停止成长,而将“提高竞争能力”的压力完全转嫁给孩子。但还有一些家长,自己并没停止成长,但孩子则成了他们证明自己的工具,而不是独立成长的另外一个人。只有孩子成功了,自己才有脸面。如果孩子不能出类拔萃,自己会觉得很丢脸。“知识妈妈”们对孩子的标准普遍苛刻,因为她们比的不是孩子有没有考上大学,而是有没有考上清华、北大,是否去了哈佛。

转嫁(三):孩子是实现目标的对象,教育学家的“完美教育”逼孩子自杀

其中一家,父母都是某师范大学教师,他们为孩子设计了一套“完美”路线,要求孩子严格按照该路线去发展。孩子小时候还不错,但年龄越大问题越多。第一次高考时,没考上重点大学。在父母的要求下,他第二年参加了复考。就在考试成绩公布的前一天,因为担心自己考不上父母要求的重点大学,他跳楼自杀了。令人痛惜的是,成绩公布后,他的分数超出了重点大学的录取分数线。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有他自己的心理需求和人格,但这两个教育学教授,和那些“全陪妈妈”一样,他们都忘记了这一点,将自己的梦想强加在了孩子的身上。

《为何家会伤人》:你转嫁给孩子的焦虑,是对他无形的伤害


转嫁(四):通过打孩子宣泄情绪,“打是亲,骂是爱”的潜意识并不伟大

小龙的语文考试不及格,爸爸把他揍了一顿,并且告诉徐博士:“就这么一个孩子,我们爱得不得了。打他是为了他好,再这样下去,他以后连个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那可怎么办?打是亲,骂是爱,我怎么就不打邻居的孩子啊?”

但是爱的结果呢?小龙的语文成绩毫无长进,他还对语文课产生了厌恶感。显然,小龙消受不了父亲的“爱”。

一些家长,当对孩子的暴力起不到效果时,会将暴力转向自己,做一些自残的极端事情。

看完内心都是沉痛的,那么我自己是否也把焦虑转嫁给我的孩子了呢?

一个两岁多的孩子,早已拿点尿不湿,会告诉我妈妈尿尿了。可通过我的细心观察,发现事情有些蹊跷,每每她告诉我尿尿之前,她的双腿已经在不自觉的夹紧了。

站立的时候不站直,总是在扭呀扭的。基本这个时候我问,“是不是尿尿来了?”“我没有…”。

《为何家会伤人》:你转嫁给孩子的焦虑,是对他无形的伤害


可实际是尿已经憋不住了,我都能感受到痛苦和难过了,带她去她就是不去。更有甚者,到后来,憋尿难受的时候就开始吵闹,话还没说两句就哭,日常要做的事,非常的抗拒,哭闹。

当我发现这个问题,我问我老公有没有什么办法解决。他的回答真的是…逼她?打她?不是会让她更着急吗?

我网上看了下憋尿的后果,后果非常严重,但我很清楚打和骂绝对解决不了问题,这不是我的答案。

我找了一棵树,告诉她,给大树施肥,让她茁壮成长,尿完后我再问她的感受“是不是尿完小肚肚不涨了,很舒服也不着急了呀?”。她有点不好意思对我说是的,大概知道之前憋尿哭闹是不对的,并且尿出来是真的很舒服。

《为何家会伤人》:你转嫁给孩子的焦虑,是对他无形的伤害


后来我就想,这段时间对她的要求也很高,发脾气,其实是我心里焦虑。焦虑没有找到自己的价值感,焦虑经济自由。

我把焦虑不满都转嫁到我女儿身上,我要给她多鼓励,好好和她说话,让她感受妈妈还是爱她的,只是妈妈出了点小问题。

很神奇的是,我开始了我的写作之路后,她每次尿尿都很积极,我也会在有限的时间里陪她做她自己决定的游戏。

我在写的时候,她就在我的旁边,自己角色扮演,第一次还不习惯我进入写作状态,希望我不要写,后来适应了,我写的认真她也玩的认真。我没有那么焦虑,她也很开心的享受着她的童年生活。

《为何家会伤人》:你转嫁给孩子的焦虑,是对他无形的伤害


宝贝,对不起,谢谢你选择我做妈妈,有时妈妈没有控制好情绪,但妈妈会努力的,就像会努力我的写作一样。写的越多,内心越开阔,会更少发脾气的,我想和你拥有同样灿烂的笑容。

妈妈们,我们都是伟大的,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感受,去感悟,去爱吧!把焦虑转化成前进的动力,我们会创造出更伟大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