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科普《拯救大兵瑞恩》知識點,深入解讀八人救一人的真正意義

大家好,這裡是夏影娛說。

本期電影解讀——《拯救大兵瑞恩》。

詳細科普《拯救大兵瑞恩》知識點,深入解讀八人救一人的真正意義

影片信息

這部於1998年上映的二戰題材影片由夢工廠和派拉蒙聯合出品。

斯皮爾伯格執導,湯姆漢克斯領銜主演,全球票房4.82億美元。

獲獎記錄:

  • 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並提名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
  • 榮獲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影片並提名最佳導演和劇情類最佳男主角。

故事背景

盟軍登陸諾曼底前,二戰各主要戰場的戰況:

  • 非洲戰場——突尼斯戰役結束,德意非洲集團軍群被全殲。
  • 西歐戰場——西西里島登陸戰役結束,歐洲南大門洞開。
  • 蘇德戰場——庫爾斯克戰役結束,德軍轉入戰略防守。
  • 亞洲戰場——正值緬北滇西戰役,此戰揭開了反攻日軍的序幕。
  • 太平洋戰場——美軍策劃發起塞班島戰役和馬里亞納海戰,日海軍處於覆滅前夕。
  • 大西洋戰場——德軍U型潛艇部隊在美英海空軍的絞殺下遭受重創。

盟軍諾曼底登陸的過程和意義:

1944年6月6日6時30分,盟軍越過英吉利海峽,分別攻佔猶他、奧馬哈、金灘、朱諾、劍灘五處灘頭陣地。之後288萬盟軍如潮水般湧入法國腹地,一舉扭轉二戰格局。

詳細科普《拯救大兵瑞恩》知識點,深入解讀八人救一人的真正意義

諾曼底登陸行動中的真實故事:

屬於美軍101空降師的E連負責攻佔位於猶他灘西側的卡倫坦灣。戰鬥結束後,士兵弗裡茨尼蘭得知他在陸軍航空隊服役的大哥愛德華和在第82空降師服役的三哥羅伯特以及在第4步兵師服役的二哥普雷斯頓相繼陣亡(事實上大哥於一年後從戰俘營救出)。這意味著他的媽媽尼蘭夫人將在一天內接到三封兒子犧牲的電報。鑑於這種情況,盟軍最高統帥部決定把唯一倖存的小兒子弗裡茨送回國。

電影《拯救大兵瑞恩》正是據此改編,劇情為:

瑞恩家有四個兒子,肖恩瑞恩戰死於奧馬哈灘;彼得瑞恩戰死於猶他灘;丹尼爾瑞恩戰死於太平洋戰場的新幾內亞島;隸屬於101空降師的詹姆斯瑞恩被空投到敵後作戰,下落不明。美軍陸軍參謀長喬治馬歇爾將軍獲悉後決定派出搜救隊找到小兒子瑞恩並把他送回後方。於是,剛剛在奧馬哈結束搶灘作戰的第二突擊隊C連米勒上尉組建一支八人小隊。

詳細科普《拯救大兵瑞恩》知識點,深入解讀八人救一人的真正意義

他們穿越德軍守區,在狙擊手對決戰和雷達站搶奪戰中接連犧牲兩位隊員。雖然終於找到擔負守橋任務的詹姆斯瑞恩,但他以軍人職責為由不願離去。戰事危急,米勒上尉毅然帶領其餘隊員以及為數不多的守橋傘兵和數倍於己的德軍展開慘烈巷戰。最後,八人小隊中只有兩人倖存,守橋傘兵除瑞恩外全部陣亡。米勒上尉在犧牲前對瑞恩耳語道:“別辜負大家……”

詳細科普《拯救大兵瑞恩》知識點,深入解讀八人救一人的真正意義

影片細節答疑

1.電影開頭的登陸日是1944.6.6,結尾處米勒上尉的十字墓碑上銘刻的陣亡時間是1944.6.13。由此可知,核心劇情的時間跨度是八天。再結合米勒上尉的搜救隊是八人,而老年瑞恩的家庭成員也是八人。

詳細科普《拯救大兵瑞恩》知識點,深入解讀八人救一人的真正意義

問:這樣的劇情安排純屬巧合嗎?

解釋:八天之內,八個人為救一個人以命相搏。幾十年後,被救的人帶全家八人來緬懷英烈。如此設定,象徵著生命與精神的傳承。

2.電影33分18秒處,獨臂上校向馬歇爾將軍彙報時說:“瑞恩四兄弟本來都在第29師的同一連隊服役,但薩利文兄弟在朱諾陣亡後,我們便分開了他們。”

詳細科普《拯救大兵瑞恩》知識點,深入解讀八人救一人的真正意義

問:薩利文兄弟是誰?朱諾又是什麼?

解釋:1942.11.13,太平洋戰場爆發瓜達卡納爾海戰。美軍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朱諾號被日軍擊沉,在艦上服役的薩利文五兄弟集體陣亡。美軍為了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規定同胞兄弟不得在同一戰鬥單位服役。1948年“僅存者條例”正式出臺,條例規定當兄弟姐妹在軍事行動中死亡且家庭只剩一個子女時,經“僅存者”本人申請,獲准後可以返家。1971年該條例被修改,將適用對象從“僅存者家庭”擴大到至少有一位子女陣亡的家庭。

3.電影25分17秒處,投降的兩名德軍嘰哩哇啦說了一堆,但最後還是被登陸的美軍擊斃。

詳細科普《拯救大兵瑞恩》知識點,深入解讀八人救一人的真正意義

問:他們說了什麼?又為什麼被擊斃?

解釋:投降士兵說的是捷克語,大意為“請不要開槍,我不是德國人,我是捷克人”。二戰中,東歐戰場有大量戰俘被迫加入德軍。他們投降後被擊斃是為了和後續劇情中米勒上尉放走德軍俘虜做對比,以此提升主角的人物形象,進而烘托電影關於尊重生命的主題。

4.電影41分36秒處,盟軍登陸奧馬哈海灘第三天,大量士兵和裝備陸續上岸,灘頭上空有多艘飛艇。

詳細科普《拯救大兵瑞恩》知識點,深入解讀八人救一人的真正意義

問:畫面中的飛艇有什麼用途?

解釋:這些飛艇是防空熱氣球,艇身懸於半空,由一根鋼索與地面相連。這種飛艇主要是為了防止德軍俯衝轟炸機的低空飛行和戰術投彈。

5.電影中,中校安德森、上尉米勒、下士厄本、二等兵瑞恩,他們的頭盔圖案都不一樣。

詳細科普《拯救大兵瑞恩》知識點,深入解讀八人救一人的真正意義

問:如何區分二戰中美軍頭盔的軍銜?

解釋:美軍將官的頭盔圖案是五角星:五星為特級上將,四星為上將,三星為中將,兩星為少將,一星為準將;美軍校官的頭盔圖案有三種:鷹頭是上校,銀色樹葉是中校,金色樹葉是少校;美軍尉官的頭盔圖案也是三種:銀色兩道槓是上尉,一道槓是中尉,金色一道槓是少尉。

美軍中,有些部隊的標誌比較特殊。比如片中厄本的頭盔圖案形如太極,那是第29步兵師的標誌,俗稱“藍灰師”。再比如米勒上尉的頭盔背面圖案是遊騎兵2營的標誌,瑞恩的嘯鷹袖章是101空降師的標誌,而101空降師的頭盔圖案就更復雜了。

詳細科普《拯救大兵瑞恩》知識點,深入解讀八人救一人的真正意義

101空降師有501、502、506、327四個團,分別用撲克牌的花色形狀作為標誌(均為白色)。方塊代表501團,紅桃代表著502空降步兵團,黑桃506團,梅花代表327團。

6.影片中,八人小隊把尋找瑞恩的任務形容為“FUBAR”並調侃說這是德語,但作為翻譯的厄本卻根本不知道這個詞。雖然電影字幕顯示為“苦差”,但總感覺哪裡不對。

詳細科普《拯救大兵瑞恩》知識點,深入解讀八人救一人的真正意義

問:FUBAR到底什麼意思?

解釋:影片在119分鐘07秒處說明了這個詞的意思,大家自行看圖,自行領會吧。

7.電影最後的守橋戰,米勒上尉依託地形和現有武器設置兵力節節抵抗。橋的另一端是最後防線,如果被德軍打到這裡,還活著的人就要把橋炸掉,米勒上尉就是在這裡中槍犧牲。

詳細科普《拯救大兵瑞恩》知識點,深入解讀八人救一人的真正意義

問:為什麼不直接炸橋?

解釋:影片中交代,麥德里特河上的所有橋樑均已炸斷,只有這裡和瓦隆尼可以通行。對於交戰雙方來說,這兩個地方至關重要。如果被一方佔領,另一方就會陷入極大的被動。所以,無論是盟軍還是德軍都必須搶佔這座橋,不到萬不得已不能炸燬。

8.最後守橋巷戰中,猶太裔士兵梅利和一名德軍士兵近身肉搏,厄本因為膽小懦弱沒有及時出手相救,導致梅利被敵人用匕首刺殺,但當這名德軍士兵撞見厄本後,反而沒有動手。

詳細科普《拯救大兵瑞恩》知識點,深入解讀八人救一人的真正意義

問:刺殺梅利的德軍士兵和雷達站戰鬥後被放走的德軍士兵是不是同一個人?他為什麼不殺厄本?

解釋:刺殺梅利的德軍士兵和被米勒上尉放走的德軍士兵不是同一人,仔細觀察領章會發現,一個是黨衛軍,一個是正規軍。

詳細科普《拯救大兵瑞恩》知識點,深入解讀八人救一人的真正意義

這名黨衛軍不殺厄本,在主題上是為給後續劇情中米勒上尉被放走後重新參戰的德軍俘虜槍殺做鋪墊。米勒上尉不殺戰俘和黨衛軍不殺厄本,都是因為對方已經不是戰鬥人員或者不具備戰鬥能力,而重新參戰的德軍俘虜擊殺米勒上尉和厄本最後開槍打死這名重新參戰的德軍俘虜,這兩者在意義上又有所區別。米勒上尉不殺戰俘沒有錯,重新成為士兵的戰俘殺掉米勒上尉也沒有錯,這就是戰爭的殘酷。厄本之所以開槍殺掉他而放走其他人,是因為厄本既要報仇,又有仁慈的一面。

矛盾嗎?這就是真實的人性。

電影怎樣體現戰爭的殘酷

《拯救大兵瑞恩》被譽為“有史以來最逼真的戰爭電影”,除了還原真實的戰場環境,影片在戰爭殘酷性的表現手法上亦可謂獨具匠心。最直擊心靈的震撼,不是穿雲裂石的炮火和血肉橫飛的屍體,而是片中人物簡短的對話和瞬間的沉默。

詳細科普《拯救大兵瑞恩》知識點,深入解讀八人救一人的真正意義

比如當小分隊在教堂休息時,隊員之間聊著往事,而醫護兵韋德想起了媽媽。他說:“參戰前媽媽經常很晚下班,自己想和她說話卻總是睡著。後來媽媽提早回家,自己卻又裝作熟睡的樣子。現在想想,真不知道當時為什麼那樣。”雷達站戰鬥韋德中彈,他在抽搐中不斷呼喚著“媽媽”,直到吐盡最後一絲氣息。

比如厄本讓米勒上尉把賭注累積到1000元再公佈身世,上尉說:“萬一我們活不了那麼久怎麼辦?我覺得到500就可以了。”談笑間,悲壯感悄然而生並迅速充斥腦海,然後無限放大。

詳細科普《拯救大兵瑞恩》知識點,深入解讀八人救一人的真正意義

比如米勒上尉在地圖前部署行軍路線,眾人看到他不停顫抖的手後默不作聲。在他們眼裡,米勒上尉是一位善戰的指揮官,可就是這樣受人尊敬的英雄也有脆弱的一面。這種滋味,讓人感慨萬千。

比如最後大戰前,機槍手萊賓向霍瓦特中士和猶太裔士兵梅利講述了一位豐滿夫人到服裝店買胸衣時對他說的話:“嘿小子,如果將來你在戰場上害怕了,就想想我的身材。”突然,正在大笑的三人不再說話。他們若有所思,那種氣氛應該就是恐懼吧。

詳細科普《拯救大兵瑞恩》知識點,深入解讀八人救一人的真正意義

他們是視死如歸的軍人,所以義無反顧。

他們也是普通的小夥子,所以膽戰心驚。

矛盾嗎?這依然是真實的人性。

八人救一人的電影主旨

這部影片最讓人深思的,就是八個人冒著九死一生的風險去敵後營救一個人,這種做法是否值得?

由此拓展,也就帶來了關於影片核心主旨的探討——生命的價值到底如何衡量。

電影為了讓觀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劇情編排上層層遞進,巧妙至極。

首先,利用片中的人物立場拋出觀眾的內心想法。

馬歇爾將軍在做出搜救瑞恩的決定前唸了一封悼亡信,那是林肯總統寫給一位母親,她在南北戰爭中失去五個兒子。這處情節有兩個含義:

  1. 不能讓悲劇重演。
  2.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場戰爭就是為了拯救世界上千千萬萬陷入苦難的生命,但如果連一個母親唯一倖存的兒子的生命都無法拯救,那這場戰爭還有什麼意義?

馬歇爾將軍代表了那些認為應該搜救瑞恩的觀眾。

詳細科普《拯救大兵瑞恩》知識點,深入解讀八人救一人的真正意義

安德森中校對米勒上尉傳達搜救任務前聽取了他的戰況彙報。這裡有一個細節,當米勒上尉在地圖上詳細標註敵我態勢時,安德森中校卻沒有關注,他只是靜靜地望著這位上尉,許久才回過神。

這處情節說明安德森中校知道這個搜救任務無異於讓他們去送死,他的神情流露出無奈和惋惜。安德森中校代表了認為這些優秀士兵沒有死得其所的觀眾。

八人小隊出發伊始,機槍手萊賓和狙擊手傑克遜分別發了一番牢騷,大意為:

  • 瑞恩的命是命,搜救小隊八個人的命就不是命嗎?
  • 用八個人去換一個人,這是浪費戰爭資源。

這處情節體現出小隊成員十分不理解拯救瑞恩的意義,而他們的立場也最直觀的反映了大部分觀眾的想法。

詳細科普《拯救大兵瑞恩》知識點,深入解讀八人救一人的真正意義

當圍牆倒塌,米勒上尉等人與小股德軍狹路相逢。生死時刻,米漢上尉拍馬趕到解決殘敵。事後,米勒上尉向他講明此行的任務。他表示理解,因為他也有幾個兄弟在參戰。米漢上尉代表了那些能夠感同身受的觀眾,但純粹是情感上的理解,並沒有深入思考生命的價值。

最後米勒上尉找到瑞恩,但瑞恩覺得不能因為哥哥們犧牲,自己就可以“臨陣脫逃”,於是他堅決要求留下來繼續戰鬥。這裡在體現美軍士兵無畏的同時也代表了那些認為戰爭中沒有特殊化的觀眾。

詳細科普《拯救大兵瑞恩》知識點,深入解讀八人救一人的真正意義

這些不同的聲音在影片中都有所表達,而為了讓觀眾的思想交鋒更加激烈,電影特意設置了一處情節。

飛機殘骸裡,中尉駕駛員告訴米勒上尉,為了保護搭乘的少將而在機腹焊接了一塊鋼板,但由於機體過重導致墜機,機上22名士兵和少將全體陣亡。

詳細科普《拯救大兵瑞恩》知識點,深入解讀八人救一人的真正意義

22人為一人而死,這和“八換一”的搜救任務似乎如出一轍。將軍的生命比士兵的生命更金貴嗎?瑞恩的生命就值得讓八個人以命相搏嗎?

電影到此,已經把最根本的命題擺在了每一個觀眾的面前。然後,影片通過米勒上尉的視角來回答所有疑問——這不是八換一的算術題!每一個生命都應該被尊重,但如果註定有鮮活的生命要消逝,那麼就讓一人的犧牲換取更多人的重生。

詳細科普《拯救大兵瑞恩》知識點,深入解讀八人救一人的真正意義

影片中,米勒上尉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在家鄉,他是一位文學老師兼棒球教練,是那種一看長相就知道職業的人。

在戰場,他是一位有著極高戰術素養的指揮官,但是誰也猜不到他曾經是老師。

殘酷的戰爭改變著每一個人,有些人變成了踐踏生命的劊子手,他們以戰爭之名隨意殺戮,就像那兩個戲殺投降德軍的美軍士兵。有些人變得更加尊重生命,就像米勒上尉。

詳細科普《拯救大兵瑞恩》知識點,深入解讀八人救一人的真正意義

雷達站戰鬥,他力排眾議要求小隊成員肅清守敵。雖然為此犧牲一人,但避免了後續部隊更多的傷亡;他放走德軍俘虜,雖然險些導致小隊內訌,但維護戰場法則也就維護了生命的價值,即使是敵人的生命;他留下來一起守橋,雖然被重新參戰的德軍俘虜擊殺,但他以自己的生命捍衛了拯救更多生命的職責。

詳細科普《拯救大兵瑞恩》知識點,深入解讀八人救一人的真正意義

為生命而戰,米勒上尉如此,他的小隊如此,瑞恩如此,無數犧牲的士兵也是如此。

那些重生的人,他們的生命會因為承載著英烈的榮光而變得更加厚重。

這不是交換,而是凝聚和傳承。不要辜負大家,不要辜負自己,不要辜負生命。

我想,這就是電影要告訴我們的最終答案。

加入圈子“龍套影視訓練班”,獲取更多影視娛樂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