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競爭 vs. 指數加權

市值加權

滬深300、標普500等主流指數,基本按流通市值分配成分股權重,即市值越大,權重越高。

市值加權指數主要特點:

  1. 相信市場的效率。大家都看好的公司,不斷買入,股價上漲,市值提升,指數中對應權重也越高。

  2. 相信強者恆強。給予大市值公司更高權重,即認為大市值公司能帶來更多收益。

  3. 持有成本低。股價上漲,權重自然提升,不需要額外買賣,節省交易費用,也沒有大額買賣產生的衝擊成本。

等權重

然而市場競爭並不是永遠強者恆強,在技術快速變革、或者競爭態勢不明顯的行業,小公司有更多發展機會,大公司容易被小公司顛覆。這時,給予各個公司相同權重的

等權重指數,有可能會跑贏市值加權指數。

等權重指數主要特點是:

  1. 每年再平衡一至兩次,平均分配成分股權重。漲得多的減倉,跌得多的加倉,相對市值加權指數,會給予小市值公司更高權重。

  2. 認為機會均等,大公司並沒有特別優勢。

  3. 持有成本較高。每年高拋低吸,交易成本和衝擊成本會帶來損耗。

標普500

美股史上最長牛市的“發動機” 一文曾經提到過去一二十年,互聯網和手機快速發展,大幅改變美股結構。對比 標普500等權重(SPXEWTR)和 標普500(SPXT)指數漲幅,也可以發現類似變化。

2015年前,移動互聯網初露頭角,競爭格局不明顯時,標普500等權重指數表現優於標普500。2015年後,移動互聯網的網絡壟斷效應越來越明顯,市值加權指數又追了回來。

行业竞争 vs. 指数加权
行业竞争 vs. 指数加权

生物科技

美國大藥企普遍面臨專利懸崖和研發效率的挑戰(參考閱讀:製藥業,已瀕臨致命的衰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低垂的果實幾乎都被摘光,每年投入越來越多的研發經費,研發出新藥卻越來越少。

只有革命性的新藥研發技術(我個人覺得 抗體篩選平臺 和 RNA干擾技術 當前最有潛力),才有可能打破這一僵局,而美國從事創新生物科技研發的,往往是大學教授們成立的小公司,幾乎沒有營收,不斷燒錢做研發,一將功成萬骨枯,臨床實驗突破後市值暴漲,再被大公司收購。

這樣的行業,天然適合等權重指數,等權重的標普生物科技(XBI)表現也優於 市值加權的納斯達克生物科技(IBB)。

行业竞争 vs. 指数加权
行业竞争 vs. 指数加权

總結

  • 頭部公司競爭優勢明顯的行業,市值加權指數有優勢。競爭優勢越明顯,指數成分股越集中,超額收益越高。如果覺得移動互聯網公司地位穩固,就應該買納斯達克100和中概互聯,而不是標普500和中國互聯,因為前者給予 微軟、亞馬遜、Apple、Google、Facebook、騰訊、阿里更高權重。


  • 技術快速變革的行業,等權重指數有優勢。如果覺得生物科技行業處於技術革命中,應該優先考慮等權重的標普生物科技。


  • 如果對行業發展趨勢缺乏深入瞭解,那麼還是推薦買滬深300和標普500這樣的全行業市值加權指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