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加点——做人不能太猖狂(《成语背后的中国人》节选)

有个读书人长于文章辞赋,文章写得快又好,少年成名但恃才傲物,喜欢讥笑别人,绝对能成为愤青界的扛把子。曾经有人劝这位文章天才去投奔陈群(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为曹魏政权的礼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司马朗(司马懿之兄,为官深受百姓爱戴),这位老弟说到:“我怎么能和杀猪卖肉的人结交呢!”估计陈群、司马朗样子长得像卖猪肉的,祢衡根本看不起这两位官员。有人问他:“荀彧(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赵融(曹操底下的良将)怎么样?”他又讥讽说:“荀彧可以借他的脸去吊丧,赵融可以让他管理厨房膳食。”意思是荀彧的表情单一,成天哭丧着脸,他看着不爽,赵融肥胖,像个烧饭的伙夫,那个时候厨师地位并不高,不像现在高级厨师可是每个酒店的宝贝,有句广告词叫“看到新东方厨师,你就嫁了吧!”

从这些小事,可以看出这位先生是个喜欢讥讽挖苦人的,谁都看不上,一般外表很狂的人并没有什么城府,比那些外表堆满训练过的笑容看似谦虚低调而内心藏着细小的针的人要好的多,如果能碰到开明的领导,也不至于丢了性命,曹操因为有统一全国的壮志,需要更多的实际人才,如果在统一之后的和平年代,也许就不把这个人推出去了。

不过身边有这样的人也挺讨厌的。你想想,你身边有这样的人整天背地表面都在讥笑你,你是不是想砍他?写作天份也算不上多了不起,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嘛!写作高手跟炒菜、医术、养殖等高手的技术含量差不多,有这个天份是比较好,但不至于目空一切,别人都不如你。曾经有个同学,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好,基本不太用功就能学得很好的那种,可是为人比较差,总是觉得老师都不如他,喜欢在背后点评这个老师不行,那个老师没水平,对同学也是,喜欢背后说他人的是非,而且待人接物很傲慢,有很多的学生都很反感他,甚至想揍他,其实学习成绩好又能怎么样呢?可以目空一切?不是天才的人,也许更能虚心勤奋,磨练自己,不断地钻研某项技能,最终成为各自领域的专家,历经磨难百折不饶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小孩子太早成名未必是好事。

这个家伙跟大部分人相处的很差,可也有两个朋友——孔融与杨修,这两个也都是智商很高,少年成才的人,不过上天给了他们超高的智商,却给了他们悲惨的命运。这三个人在一起,每天估计都是愤青式的谩骂与酸腐式的嘲讽,沉醉在怀才不遇的相互同情安慰中,所以最后孔融与杨修被曹操杀了,这个家伙被黄祖杀了。

孔融曾向曹操推荐这位狂得没边的朋友,估计是看不起曹操的出生与长相等原因吧,还装狂病不肯见曹操。曹操一听这还得了,一个小小的文人这么大的架子?于是想当着文武大臣的面羞辱下这个家伙,让孔融的这个朋友当众击鼓,没想到他不吃这一套,你羞辱我,我也来羞辱你,于是当众脱光衣服,一边击鼓,一边大骂曹操,说曹操你没文化,没知识,没才能,没胸怀,简直就是四没新人,甚至是宦官家庭出生都给搬了出来,还把曹操的手下能臣猛将骂了个遍,什么程昱、郭嘉、张辽、李典等都是些酒囊饭袋,杂耍小丑,气得张辽当时就拔出剑要剁了他,幸好曹操阻止了,他估计也是中国历史上边裸奔边骂人的第一人了。

想想这都能忍,曹操也不是如传说中的气量小,他的内心估计想这个读书人不过就是有点才华的狂妄之人,也掀不起什么巨浪,可留在身边,会把大臣们得罪光。于是让他出使荆州,顺手推给了刘表,因为这个家伙名声在外,刘表一开始也挺重用他的,可后面被骂急了,也很想一刀砍了,转念一思考,这样的人如果杀了,岂不是让天下耻笑我刘表不能容忍有才华的人吗?怎么办,于是刘表把他打发到了江夏太守黄祖那里任书记官。有一次,这个家伙读到蔡邕所作碑文,过目不忘,事后默写,一字不误。这件事深受黄祖之子黄射敬佩。文字水平不高的人,总是会羡慕那些天分极高的人。一次黄射大宴宾客,有人献鹦鹉一只,他应黄射之请,在黄祖公堂上即席作《鹦鹉赋》一篇,提笔一挥而就,文不加点,让众人大为赞赏,渐渐又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在一次宴会上激烈顶撞了黄祖,据说是骂黄祖是个死老头,黄祖本就是个暴脾气,在众人面前失了面子,直接说给我拖出去斩了,黄祖的主簿(相当于秘书)估计平时没少受这位狂人的羞辱,生怕黄祖后悔,执行力超强,叫人拉出去就斩,估计黄射都来不及说情,只有在这位狂人死后将其厚葬,当时狂人只有二十多岁。

敢于直言是文人应该必备的品质,如果都是猥琐不堪,不愿意提意见,国家又如何发展?但敢于直言不同于见谁就喷,直言是看出工作的失误直接指出来,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正措施,而乱喷是只要看着不爽毫无理由与根据地乱说,然后还给自己贴个我这个人比较直爽的标签,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背后对别人指指点点,一概否定,看不到别人的优点,说出的话语全部是负能量的,对世界与他人不满,从来不检讨自己的失误与过错。最终看不惯别人、看不惯世界成了一种习惯,顾影自怜、自以为是成了一种习性,这样就很危险了。

这位狂人就是汉末文学家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今山东临邑)人,成语“文不加点”就是跟他有关,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比喻作文一气呵成,无须修改,也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出自萧统《祢衡〈鹦鹉赋>• 序》:“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狂妄的人往往能推陈出新,有创新精神,但过狂,就让人有点抓狂了,不如静下心来做做学问,读书还是需要冷静与思考的。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那么狂妄,有些人生性安静,喜好自然,虽然一心求官,始终没有机会,丧失了对官场的兴趣,就隐居起来,与清风为伴,与花鸟为伍,恣意人生,不再过问世事。

《成语背后的中国人》系列已经在阿里文学与书旗小说签约,请大家前往多多支持,评论。http://www.aliwx.com.cn/cover?bid=791663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