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总工会介绍工会系统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相关情况


北京市总工会介绍工会系统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相关情况

北京劳动者为首都疫情防控构筑了坚强防线

在发布会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表示,首都疫情防控对全国具有重要标志性意义,我们要不断巩固和拓展首都疫情防控来之不易的成果,必须时刻紧绷防控之弦,必须把精准防控的举措牢记心中,一如既往地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一如既往地需要广大劳动者继续共同努力。

他表示,希望首都广大劳动者能够继续坚定信心、卯足干劲,弘扬劳动精神,克服艰难险阻,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故事,用辛勤劳动和扎实的本领为首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他指出,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新冠肺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科技、制造、城市保障、新闻、社区等首都各界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立足岗位、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汇聚起了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为首都疫情防控构筑了坚强的防线,为恢复首都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贡献了巨大力量,谱写了新时代的北京劳动者之歌。

他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向首都各界劳动者致以节日的祝福,向仍然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和助力复工复产、复市复业的劳动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彰显首都工会组织担当作为


在发布会上,北京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新闻发言人赵丽君代表北京市总工会,向奋战在各行各业的首都广大职工致以诚挚的问候!

她说,昨天,习近平总书记给郑州圆方集团职工回信,勉励广大劳动群众,坚定信心、保持干劲,弘扬劳动精神,克服艰难险阻,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故事,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这是总书记对新时期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殷殷教导,让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温暖。

赵丽君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市总工会在市委、全国总工会的坚强领导下,把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努力当好“娘家人”,帮到点上、帮到心上,战“疫”一线彰显工会组织担当作为。

职工有所呼,工会有所应

第一时间设立疫情防控专项资金,各级工会累计投入近3亿元,购买防疫物资、开展慰问帮扶、支持中小微企业。两年内全额返还小微企业工会经费。将新冠肺炎纳入“非工伤意外伤害险”范围;把在职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住院部分最高报销额度从8961元调整至17647元。设立“温暖武汉”公益项目,广大职工和相关单位捐赠款物4196万元。开通12351心理热线和线上法律咨询;推出《战“疫”工会课堂》等技能培训课程,为职工提供24小时“随身服务”。

市总工会还专门投入1000万元支持企业安全复工复产;投入1000万元加大困难职工帮扶力度;投入5000万元支持科技园区、商务楼宇中的小微企业建立工会组织;建立消费联盟,搭建企业生产、职工消费的对接平台,助力企业发展,满足职工需求。继续加大“首都职工创业小额贷款”项目力度,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全额贴息、免担保费等服务,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资金困难。依托“工会就业服务号”,发布涵盖261家单位的5.3万人的用工需求,提供“点对点”的就业直通车服务。

各级工会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积极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其中:


  • 东城区总工会直接参与集中观察点工作,夜以继日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当好“守门员”“疏导员” “宣传员”。
  • 西城区总工会围绕网约送餐员、保安等灵活就业群体,在薪酬待遇、劳动保护等方面加强集体协商,稳岗稳就业。
  • 朝阳区总工会为43个街乡全覆盖发放防疫物资,为百余家中小微企业发放70万只防疫口罩。
  • 海淀区总工会了解掌握4000多家受疫情影响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区委、区政府作决策提供依据。
  • 顺义区总工会向职工集中推送400个工种的线上技能培训资源。
  • 大兴区总工会举办6场网络招聘会,解决企业的招工需求。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针对中小企业流动资金困难,搭建企业、银行直通车,当天申请、当天审核、当天发放,创下了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亦庄速度”。
  • 北京环境卫生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工会设立困难帮扶专项资金,为困难职工送保障、送温暖、送服务。
  • 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为职工购买价值500多万元的防疫物资,助力职工安全复产、安心工作,全力保障首都市民“菜篮子、米袋子、奶瓶子、肉案子”供应充足和城市运转平稳有序。

唱响新时代北京劳动者之歌


在疫情防控中,广大首都职工团结一心,砥砺前行,医务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科研工作者攻关不停,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联防联控日夜奋战在社区防控一线,环卫工人坚守大街小巷清扫保洁,快递小哥坚毅前行,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建设者全面复工复产,生动诠释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时代内涵,谱写了新时代的北京劳动者之歌!

他们当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 北京市援鄂医疗队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希望留给患者,生命至上,日夜坚守“医者战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出30毫秒内完成16个目标测温的体温预警系统。
  • 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围绕“城市绿心”重点民心工程,克服疫情影响,短期内全面复工,高效有序推进建设任务。
  • 丰台科技园区的依文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民营企业家夏华的带领下,将服装企业火速转产,加工防护服,带动上下游近百家企业复工、稳产,用担当践行了劳模精神,履行了社会责任。


北京援鄂医疗队队长刘立飞:一战到底 全胜而归 交出满意答卷

在发布会上,北京援鄂医疗队队长、职工代表刘立飞表示,北京市援鄂医疗队1月27日紧急受命驰援武汉,全队151名队员来自13家市属医院,在重症定点医院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连续奋战65天,成为去得早、回得晚的医疗队之一。医疗队和武汉协和医院共同承担三个病区150张床重症患者救治任务,累计收治患者345人,年龄最大的91岁,重症、危重症占88%,治愈出院患者220人,医务人员零感染。荣获全国新冠肺炎防控先进集体,2名队员荣获先进个人称号。

他说,冲向武汉保卫战的最前线的,既有参加过非典的“老兵”,也有瞒着父母冲锋陷阵的90后、95后。穿上防护服进隔离病区工作至少4小时,没法上厕所,北京中医医院护士蔡卫敏给同事们演示穿纸尿裤,这时候不顾形象了,第一次站着尿不出,第二次裤子两边都湿了。下夜班的护士赶上了大风,摔倒在地,膝盖也磕破了,年轻的小护士帮患者翻身扭伤了腰。世纪坛医院丁新民把“有事找我”4个大字“顶”在了防护服额头上,体现了科主任的责任与担当。宣武医院肖汉医生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别人都是“去武汉”,他说自己是“回武汉”,直到离开武汉前才敢告诉妈妈他在武汉呢。天坛医院负责院感工作的59岁石阿姨看着孩子们做好防护,安定医院59岁的姜长青主任每天在心理驿站缓解大家的心理压力,年过50的安贞医院贾明主任、朝阳医院张黎明主任,还和年轻人一样主动值夜班。3月30日,同仁医院护士祝丹丹哭着和病房里曾经最任性的病人老胡告别,老胡答应好好配合治疗,用实际行动回报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爱护。

他讲述了医患之间感人的故事。91岁的孙爷爷是四野战士,刚入院时病非常重,医护人员特别照料他,出院时他坐在轮椅上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朝夕相处2个月的医护人员都流下了眼泪。41岁的高龄产妇刘女士刚来时插了5根引流管维持生命,医护人员一直鼓励她坚持下去,出院时她说“我一定会让孩子记住这份恩情”,我们离开武汉时,她主动到酒店送别,跟在车后深深地鞠了一躬。喻女士是武汉当地的一名护士,在院期间经常安慰同病房的病友,她说隔离结束以后,尽快返回医院工作,和同事们一起战斗。朱叔叔和老伴都确诊新冠肺炎,老伴已经去世,医护人员为了朱叔叔的康复,对他隐瞒了这个消息,得知真相后他选择坚强地面对未来。司机游师傅经历了6天3500公里的艰险旅程,运来拉萨援助物资,车在雪山上熄火4小时,差10厘米掉下悬崖。这些感人的故事深深地鼓舞了每一位医疗队员。

刘立飞介绍,医疗队注重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关怀,鼓励患者坚定信心、战胜疾病;制定了会诊、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18项核心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患者,开展患者心理干预;快速推进高流量吸氧、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等治疗手段;与北京开展5G远程会诊,最大限度利用北京专家资源救治患者;提高了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得到了当地医院的肯定和患者的信赖。

京鄂相亲、团结奋战,医疗队员与武汉协和医院医务人员、武汉人民都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医疗队员发扬医务人员职业精神,形成了“战疫”文化,建立了医疗质量管理的北京模式,提出了院感防控的北京方案,总结了轻症、重症患者救治的北京经验,并分享给同行同事,不断提高临床救治效果。一战到底、全胜而归,向英雄的武汉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北京大工匠”王月鹏:奋战“疫”线 守护万家灯火

在发布会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首届“北京大工匠”、国网北京昌平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班长王月鹏表示,抗击新冠疫情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人民战争,国网公司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骨干企业,先后向社会发布了疫情期间居民欠费不停电、全力助推企业复工复产、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的30项举措。北京市电力公司上下以“不向困难退半步、只向胜利添精彩”的决心和劲头,全力确保防疫相关重要用户和老百姓不停电,全力保障复工复产用电需求。在这个特殊时期,他和同事们在小汤山工程建设一线加班加点,电网调控运行人员连续92天集中封闭、异地值班,上万名电网职工坚守岗位,奋力建设能源互联网企业。

王月鹏说,疫情期间,为保证昌平地区31个隔离点,17条防疫保障线路以及老百姓不间断供电,从春节到现在他们连续作战,完成带电作业335次,减少停电时间900余小时。3月6号那天,辖区内一条10千伏线路接头发热,随时都有断线风险,此时正值供暖季,这条线路不仅是“煤改电”线路,更是境外输入人员隔离点保障线路,电是一刻也不能停,消除缺陷刻不容缓。相关部门第一时间给出了施工方案,需要停用4台变压器,虽然已将停电范围降至最小,但仍会有部分用户受到停电影响。他当时就想,能不能一户都不停呢?于是拿来图纸,仔细研究了现有方案及周边线路运行情况,最终,结合现场实际制定出了一个更为完善的施工方案,在一个用户都不停电的情况下顺利地完成了缺陷处理工作。

王月鹏所从事的带电作业是不折不扣的高危职业,不仅是因为带电工作,更是因为电压等级高,是一万伏,家用电器使用220伏电压,而他的工作电压是它的50倍。有一次,一辆重型卡车刮碰了运行中的电杆,造成固定导线用的绑线绷断,断落的绑线对横担只有3厘米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处理过程中,作业人员随时可能被短路所产生的巨大火球吞噬,缺陷的排除难度不亚于拆弹专家,最终险情排除,用户们都称他们是高压线上的 “手术师”。

王月鹏介绍,给高压线做手术需要精湛的技艺,更需要匠心,匠心是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是不断追求极致与完美。工匠需要承载更多的责任与担当,而他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是六个字“承诺、坚守、传承”。小小一度电,千家万盏灯,连接着所有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电力人的承诺就是不负人民的信任,以自己的用心换群众的安心。坚守就是选择了这份职业,不管遇到任何艰难困苦,内心始终秉承着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传承就是将从师傅那里学到,在工作中自己悟到的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不断传递下去,让匠心传承,工匠精神永驻。

王月鹏说,经常听老百姓说多少年都没赶上过停电了,能为百姓提供用电的稳定保障,为他们的高质量生活做点实事,心里觉得很满足。在服务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中,首都电力人以实际行动担当责任。这份信念,他从没有改变。作为一名产业工人,也是一名工匠,他会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展现新时代电力人的新形象,为百姓传递光明送去温暖,为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首钢园运动中心职工刘博强:从炼钢工人成功转型冬奥“制冰师”

在发布会上,首钢园运动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一线职工刘博强介绍,2016年,冬奥组委进驻首钢园区,从那时起,保障冬奥,成了他们的首要任务。原来的车间,被改造成了冬奥训练场馆。随着冬奥会进入北京时间,刘博强也转型成为了一名技术含量很高的“制冰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首钢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扛起国企责任,彰显硬核担当。他们这些为国家队提供服务保障的工作人员,也跟国家队一起进入封闭状态。为避免发生交叉感染,他们工作时穿上防护服,行走路线和进出场馆的时间也要和运动员错开,严格保证安全。每天两点一线,工作时间在训练场馆,休息时间在临时酒店。两个多月不能回家,说实话,真的很难熬。但他们明白,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刘博强表示,说到给国家队提供服务,就不得不说他的专业“制冰”。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制冰,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只要把地面的温度降下来,往上泼水就齐活了。但是又很难,因为制冰,对水温、洁净度、PH值都有严格的要求。不同的比赛项目对冰的软硬、薄厚和温度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湿度大了房顶会滴水,温度高了冰面会有水,要想制成合格的冰场,不下一番功夫是不行的。这对于他们这些“半路出家”的转型职工来说,难度就更大了。为了摸清冰场的运行规律,必须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他们在场馆内外分别放了温湿度表和测温箱,每天早上五点半,天还没亮,他就跑到冰场,每隔两小时做一次记录,同时记录冰面的温度,反复测算温度、湿度值。经过连续一个月的测试比对,终于总结出了最合适的温度、湿度值,掌握了冰场的运行规律。

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就是精益求精。以冰壶为例,冰壶是一项极具观赏性的运动。但冰壶赛道制冰的难度却是最大的。和普通的冰场不一样,冰壶赛道的表面不是光滑的,而是有一层小的凸起,叫冰点,目的是为了增加冰壶赛道的滑度,方便控制和刷冰。制作冰点的过程叫做“打点”,是一项技术难度极高的工作。目前,全世界的顶级制冰师也不超过20人,里面没有一个中国人。首钢冰壶馆邀请的,是来自加拿大的顶级制冰师JIMMY。为了掌握这项技术,刘博强借来打点壶,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来到场馆外的马路上,把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的分界线,当成冰壶赛道的中心线,摸索打点的技巧。背着四十多斤重的打点壶,练习了将近两个月,他总算是找到了一点感觉。说来也巧,刚好有一天,JIMMY临时安排他上冰“打点”, 凭着之前马路上训练的经验,竟然一次成功了。给JIMMY吓了一跳,他是真没想到刘博强上来就能打点,并当场决定从今天起,他可以正式上冰啦。

等真正上冰了刘博强才知道,一次成功真不算什么,每次都能做好才是真功夫。首钢冰壶馆的赛道长45.72米,宽4.72米,从头到尾打一次点需要45秒钟,慢了不行,快了也不行。它考验的是力度、熟练度和精准度。

刘博强说,一个顶级的制冰师,需要经过成千上万次的训练,才能形成“肌肉记忆”。他每天坚持训练,现在右胳膊明显比左胳膊粗了一圈。为了能和国际一流制冰大师更好地交流,学到最先进的制冰技术,他正在努力学习英语。

他说:“这几年,尽管工作岗位变了,但印刻在血液中的首钢人敢为人先的精神,却从来没有改变。办好北京冬奥会,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作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我从未如此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和国家发展、国家大事之间有着这样紧密的联系。我一定不辜负首钢各级组织对我的培养,我将以首钢 ‘制冰大工匠’的姿态,出现在保障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现场,展示一名产业工人的风采,实现一名首钢工人的冬奥梦。”


北汽集团工会主席张辉:特殊时期 让职工真正感到工会是可以依赖的家

在发布会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职工董事、工会主席张辉表示,疫情爆发后,北汽集团作为市属最大的国有企业,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一系列决策部署,科学谋划,有效开展防疫防控,积极推进复工复产。2月3日在京企业实现复工,2月10日实现京内外全面复工。北汽福田和福建奔驰生产负压救护车1198辆,支援抗疫一线。今年一季度,全集团克服疫情影响,产销35.6万辆,跑赢大盘10个百分点,以实际行动发挥出首都经济“压舱石”作用。

围绕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北汽工会,一是建立疫情之下的工会工作机制,发挥工会组织优势。疫情爆发之初,北汽工会按照市总工会总体要求,坚持“早安排、早部署、早行动”,第一时间制定防疫防控工作方案,从七个方面进行针对性部署,形成了疫情期间工会工作机制,让职工真正感到疫情之下,工会是可以依赖的家。北汽新能源工会针对滞留湖北的员工,开展了“蓝谷等你回家”系列关爱活动,让职工倍感温暖。

二是坚持将科学指导和真心关爱结合起来,帮助职工解决困难。编发《新冠肺炎职工防范知识读本》,形成一万余字的详细防护指导,率先提出“有困难,找工会”!北汽春节离京人数为35327人,其中前往湖北地区518人,给节后返京防控带来很大压力。工会积极配合行政对返京职工开展“衣食住行心”全方位关爱,帮助无法进入租住小区职工安排临时酒店,为高风险地区职工安排观察周转房,开启临时超市,尽最大努力为职工提供生活便利,为复工复产奠定基础。

三是创新工会工作方式,把职工队伍凝聚起来。运用“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网络职工之家的作用。依托“幸福北汽”职工线上服务平台,开展网上练兵活动,累计线上学习已超过80万人次。注重宣传引导,讲好职工故事,利用微信公众号传播防疫知识和职工“战疫”事迹,推出《疫情当前看担当》《凌晨两点半,你不知道的“老孟”故事》等60余篇一线战疫报道,坚定广大职工战胜疫情的信心。同时开展多种云端职工活动,实现了疫情可以隔离空间,但工会关爱不断线。

四是在复产工作推进中,彰显工会组织力量。北汽工会累计筹集防疫资金2718万元,为职工采购配发26万瓶消毒液,以及其他各类防疫用品20余万件。结合企业经营工作,开展“疫期经营攻坚行动”,发挥职工创新工作室作用,主动作为。

6000余名职工志愿者,参与各类服务活动。在完成归国人员医学观察服务任务中,北汽采育会议中心9名职工主动请战,组成志愿服务队,与医护人员同岗位值守,进入隔离区连续工作22天,为202名受观察人员提供完备的生活保障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张辉表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已经进入常态化,北汽工会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市委指示精神,按照市总工会、集团党委工作部署,履行好工会职能,教育引导职工积极投身复工复产,努力践行好“有困难,找工会!”


记者:白莹 陈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