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E模型:擦亮雙眼,區分事實和解讀,做出正確行動

人啊,總愛瞎琢磨,俗稱“腦補”,會因為一點點的風吹草動,就琢磨出暴雨狂風。


FIRE模型:擦亮雙眼,區分事實和解讀,做出正確行動


這裡面唯美一點的典故叫“秋香三笑唐伯虎”,不太好的成語叫“疑鄰盜斧”。到了現在,就演化成了段子:下班擠地鐵,不小心被旁邊女孩碰了下手,然後,我把我倆孩子的名字都想好了......

我們所說的“世界”,其實一直有兩個——一個客觀存在的真實的世界,一個我們主觀感受到的真實世界。第二個世界雖然不是客觀的,但是對每個人來說它又是那麼的真實。

而我們的行為,又是根據我們以為的真實而做出反應的,這就有點麻煩了。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對外界的反應都經歷了四個步驟:

事實——解讀——反應——結果


FIRE模型:擦亮雙眼,區分事實和解讀,做出正確行動

這個過程也被稱為“FIRE模型”。

舉個例子:


FIRE模型:擦亮雙眼,區分事實和解讀,做出正確行動

一個原始人獨自走在路上,突然聽到草叢裡簇簇作響(事實),他覺得這個響聲可能是一隻大老虎(解讀),然後感到了危險和害怕(反應),最終選擇趕緊跑走(結果)。

這就是“FIRE模型”起作用的過程。

再來看個例子:


FIRE模型:擦亮雙眼,區分事實和解讀,做出正確行動

一個原始人獨自走在路上,突然聽到草叢裡簇簇作響(事實),他覺得這個響聲可能是一隻小白兔(解讀),然後覺得晚飯可以吃烤兔子了,口水直流(反應),最終選擇趕緊衝進草叢抓兔子(結果)。

你發現了嗎?我們的反應和結果並不直接來源於事實,而是來自我們對於事實的解讀,而同樣的事實,會有著非常不同的解讀方法。

那麼,我問你:一個原始人獨自走在路上,突然聽到草叢裡簇簇作響,這時候,把響聲解讀為大老虎的人和解讀為小白兔的人,那種更多一些呢?

給你三秒鐘時間思考:

3

2

1

答案是,解讀為“大老虎”的人更多。

原因也很簡單:

如果我們把響聲解讀為老虎,最終發現其實不是老虎而是隻小白兔,我們最多會嘲笑自己一下;可是反過來,如果解讀為白兔,結果事實上是一隻大老虎的話,這個人就被老虎吃掉了。

原始社會,那些盲目樂觀,總是把響聲解讀為白兔的人漸漸的被老虎吃光了,長期的進化過程之後,留下來的都是那些“凡是愛往壞處想”的人,這成為了一種基因,深深的印刻在了我們的思維深處。

也就是說,我們的反應和結果來自於對事實的解讀,而絕大多數人的解讀都是偏悲觀的。

知道了這一點,已經處在現代文明的我們,就要努力剋制自己的原始性,時刻提醒自己,不要過度悲觀解讀,要聚焦事實。

但,知易行難。


FIRE模型:擦亮雙眼,區分事實和解讀,做出正確行動

麥肯錫有一個著名的空雨傘模型:天空中烏雲密佈(事實),預計將要下雨了(解釋),出門需要帶上雨傘(行動)。

但,知易行難。

今天天氣很冷,這是事實還是解讀?

其實是解讀,因為每個人對於冷熱的感受差異很大。客觀一點的描述是,今天的溫度是-10℃

然後你就會發現,我們經常說的“XXX很帥、XXX很好、XXX很不錯......”全部都只是解讀而已。

真正的事實有這麼幾個特徵:

具體/Specific公正/Candid客觀/Objective不帶感情色彩/Unemotional及時/Timely這也被稱為“SCOUT工具”,符合“SCOUT工具”的,才有可能是事實。

知道什麼事實,才會讓自己看清事物本質,不被感覺迷惑。


FIRE模型:擦亮雙眼,區分事實和解讀,做出正確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