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稱為騰訊“親兒子”,今市值縮水30倍,3年鉅虧11億!

經濟學中有個概念,叫做“複利”,簡單來說就是“利滾利”。在投入一定本金後,產生的利潤會併入本金,使得收益越來大,最後呈現爆炸式增長。比如巴菲特曾說他一生中99%的財富都在50歲之後獲得的,這便是複利的神奇效果。

對於普通人來說,想要日子過得越來越順,而不是年輕時瀟灑、年老時窮困,就更要注重複利效應。比如學習知識先求“專”,再考慮“雜”。再比如不要頻繁改行,而是要堅持在一個行業深耕。

它被稱為騰訊“親兒子”,今市值縮水30倍,3年鉅虧11億!

正如普通人不應該輕易改行,企業也不應該頻頻“換賽道”,否則對於企業來說將是巨大的災難。而三度站上風口的蘑菇街,曾經市值達30億,如今市值縮水30倍,僅剩一億,正面臨頻頻“轉行”帶來的窘境。

放棄社區 被小紅書反超

蘑菇街成立於2011年,以社區起家,聚集了一群18-30歲的女性用戶。如今看來,少女是位於消費力排行榜頂端的人群,只要好好運營社區,其商業價值是不可限量的。而蘑菇街的創始人陳琪也動起了腦筋。

它被稱為騰訊“親兒子”,今市值縮水30倍,3年鉅虧11億!

為了盈利,陳琪將社區轉型為了導購平臺,在淘寶站內導流。這一度為蘑菇街帶來巨大收益,然而卻因為威脅到了淘寶的流量,2013年被阿里封殺。之後,陳琪不得已再次轉型做電商,在業務重心的不斷轉移中,原本是核心競爭力的社區業務就這麼被荒廢掉了。

再後來,同樣是社區起家的小紅書火了。藉助良好的社區氛圍,小紅書後來也“順勢而為”地做起了電商,二者的結果卻迥異。

它被稱為騰訊“親兒子”,今市值縮水30倍,3年鉅虧11億!

錯過海淘 洋碼頭後來居上

轉型做電商的蘑菇街,在2014年開始試水海淘。那時候互聯網還沒有流行海淘,如今看來確實是非常好的機遇,倘若蘑菇街堅持下來,把這一業務做好,或許能與網易考拉海淘、洋碼頭等網站匹敵。

然而,機遇的另一面是挑戰。競爭少意味著市場還不成熟,蘑菇街在試著做了幾個月的海淘後,發現沒有打通整個鏈條,於是砍掉了這個業務。結果後來海淘興起,越來越多的平臺發力跨境業務。

它被稱為騰訊“親兒子”,今市值縮水30倍,3年鉅虧11億!

2014年,阿里推出天貓國際,亞馬遜開始“直郵中國”,後來,網易、京東也相繼推出考拉海購、京東海外購;而洋碼頭更是在2019年以70億市值登上《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榜》,此時的蘑菇街3年虧損近11億,只能望洋興嘆了。

它被稱為騰訊“親兒子”,今市值縮水30倍,3年鉅虧11億!

騰訊“親兒子”拼不過拼多多

蘑菇街還曾獲得騰訊的投資,並得到騰訊的流量支持,一度被外界稱為騰訊的“親兒子”。微信小程序也一度對蘑菇街優先內測、上線後率先開放。然而,蘑菇街的表現一直不佳,在外界看來是“扶不起的阿斗”。

反而是拼多多“後來居上”,憑藉簡單粗暴的“砍一刀”玩法,最大程度地挖掘了騰訊的流量紅利,成為了獨角獸企業。

它被稱為騰訊“親兒子”,今市值縮水30倍,3年鉅虧11億!

​雷軍的那句“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讓不少人過於重視風口的力量。而是事實情況更接近馬化騰所說,“其實抓住機遇只是一個開始,對於互聯網企業產品才是王道。”打磨產品之路,在馬化騰看來往往要用最笨的方法才能最快地跑完全程。追著風口四處奔走的蘑菇街,沒能實現價值沉澱,或許正是因為“太聰明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