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時期古人對於生活的儀式感:薰衣香

正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在中國古代時期女子的愛美程度也不亞於現代社會的女性。不僅在是在穿衣、髮髻、頭飾等外在形象,在化妝方面也發明出了各種像粉底、胭脂、黛粉之類的美妝產品。在現代社會中女性出門之前經常會往自己身上噴一些香水,來提高自己的品味和自信。其實在西晉時期,愛美的古人也想到了這一點,在古代的香譜裡就記載了宮中的“蜀主燻御衣香”,在後宮的嬪妃之中也有“南陽公主薰衣香”等等。

西晉時期古人對於生活的儀式感:薰衣香


由此可見在古代時期,人們也崇尚美和追求美。古代的薰衣香種類也分為了很多種:端莊高雅的沉香型、清新淡雅的藥香、沁人心脾的花香等等。有許多詩人也提筆寫下了很多關於薰衣香的詩句,例如宋代詞人吳文英就曾寫下《天香·薰衣香》:“珠絡玲瓏,羅囊閒鬥,酥懷暖麝相倚。百和花須,十分風韻,半襲鳳箱重綺。茜垂西角,慵未揭、流蘇春睡。燻度紅薇院落,煙鎖畫屏瀋水。”在這首詞裡,吳文英就通過自己愛人身上散發的衣香從而聯想出了薰衣香的場景。

西晉時期古人對於生活的儀式感:薰衣香


除去吳文英,南朝的詩人劉孝威也寫下一首《賦得香出衣》:“香出衣,步近氣逾飛。博山登高用鄴錦,含情動靨比洛妃。香纓麝帶逢金縷,瓊花玉勝綴珠徽。蘇合故年微恨歇,都梁路遠恐非新。猶賢漢君芳千里,尚笑荀令止三旬。”在這首詩中劉孝威就用華麗的辭藻威讀者描繪出了這麼一副場景:一位婀娜多姿的美人穿著散發著芳香的衣裳緩慢走近,隨著微風吹過,衣裳上散發出來的芳香更加迷人、沁人心脾。

西晉時期古人對於生活的儀式感:薰衣香


其實在西晉時期,人們就開始注重起了薰衣,尤其是在皇室和個豪門貴族。這位身份地位都非常高的人,在薰衣的方面也是十分講究,甚至就連去世後,薰衣的器皿也成為了眾多陪葬品之一。在江蘇常熟石梅,存在著一座西晉太康三年的紀年墓,在這座紀年墓之中就出土了一組保存良好且完整的青釉薰衣明器。這祖青釉薰衣明器扥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件帶丁字提樑的仿竹的編熏籠;二是一隻形狀為敞口式的小香爐;最後一部分是一個香盤。


西晉時期古人對於生活的儀式感:薰衣香


那麼有了這一套完整的青釉薰衣明器,當時的人們又要怎麼去使用它來薰香呢?當時西晉人民的薰衣方式也被記載於《備急千金要方》、《洪氏香譜》、《陳氏香譜》等最經典著作中。但是在正式薰衣之前,需要做的準備工作也不少。

西晉時期古人對於生活的儀式感:薰衣香


步驟一:準備一個熏籠並在蒸籠下面放上一香盤熱水,接著將要薰香的衣裳放在蒸籠的頂上,這樣做的是為了能夠讓熱水冒出的蒸汽溼潤衣裳,這樣衣裳才能更好的吸附香料。

步驟二:將一塊專門用來燒香的碳餅用火烤紅,再將碳餅放在香爐裡面,再用香灰堆覆在碳餅周圍之後將隔火片放置在香餅的上面,其實這就是普通的焚香程序。

步驟三:將香爐放在已經準備好的水盆裡,使得香爐周圍都是熱水。這時候拿出薰香丸放在隔火片上面,把蒸籠合攏後鋪開衣裙,才可以正式開始薰衣。

西晉時期古人對於生活的儀式感:薰衣香


在薰衣過程中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薰香丸的,一旦薰香丸被烤焦了,那麼衣裳上無法避免也會有烤焦的味道。等到衣裳以及燻好了之後也不能立即穿上,而是要將衣裳摺疊起來放置一晚上,這樣衣裳上的香味既好聞又能維持很久的時間。其次需要注意的就是保持衣裳從始至終的滋潤度。不僅要在開始薰香之前就要用熱水散發出來的水汽溼潤,在正式薰香的時候,始終也要保持衣裳有水汽的滋潤,如若不然燻出來的衣裳就會是烤焦味而不是芳香味。在這之前所做的所有準備工作都功虧一簣了,由此可見在古時候的人們在薰衣過程也是非常講究的,並且也有他們獨特的方式。

此外薰香丸的選擇和製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備急千金要方》中就記載著五種薰衣香方,以及《陳氏香譜》中也記有九種,例如薰衣梅香和薰衣笑蘭香,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梅花和蘭花的香味。眾所周知不用的薰香丸燻出來的衣裳也是不同的香味,於是在多選擇的情況下,古時候的人們都會按照身份和地位來選擇相對應衣裳香味。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古人對於美的追求都是精益求精的,並且在製作東西的時候也是十分用心和有耐性,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古代的香料香味都十分沁人心脾。

西晉時期古人對於生活的儀式感:薰衣香


​通過西晉的人民對於薰衣的方式和薰香丸的製作,我們也不難看出當時人們對於生活儀式感的追求和對於美的崇尚。同時也揭露了香薰衣物背後悠久的歷史,薰香的過程並不僅僅只是為了時衣服沾染上香味,而是為了讓人和芳香達到更完美的結合。總的來說,香其實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哲學的一種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