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直播不拍短視頻,到底能不能帶貨

直播已經紅海一片,可還有很多人沒學會游泳。

沒有團隊,做不了直播;沒有天賦,拍不了短視頻……在洶湧而來的直播大勢下,很多傳統老闆不知所措。不做直播,不拍短視頻是不是真的就死路一條了?


今天我們迴歸到產品本身的營銷,通過一則案例,解答大家的問題。


不做直播不拍短視頻,到底能不能帶貨

銷售目標:《靈飛經》小楷臨摹字帖。



紅海情況下,銷售產品的關鍵在於,如何找到產品的差異化定位。

所以我們首先要對產品進行分析。

典則書社版本的《靈飛經》小楷臨摹字帖套裝的一些基本特徵:採用原漿藝術紙,全綵高清印刷,燙金工藝,裝幀精美。客觀功能,鑑賞+臨摹。

第一反應判斷,這就是一款裝幀精美的字帖,目標人群不明確,至於是否有購買衝動,作為無練字需求的人,從產品介紹,無從判斷。

沒有引發需求,就沒有購買動機,沒有動機,就無法產生銷售,所以需要從用戶角度對產品進行梳理。

解決思路:梳理《靈飛經》價值屬性,歸類選擇競品對手,尋找消費者心智空缺的市場機會,塑造差異化核心價值,形成文案,撰寫軟文。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調研,是所有營銷活動開展之前的第一步。



使用傳統搜索引擎對《靈飛經》做進一步瞭解。度娘所收錄的有關《靈飛經》的資料非常有限。拋開道教經典的內容屬性,主要集中在對書法地位的描述。


書法地位能不能成為這款產品的核心競爭優勢呢?暫時不著急下定論。

有了基礎瞭解之後,我們可以嘗試對產品進行歸類。用戶的購買需求一般情況會和品類綁定,那麼《靈飛經》如何歸類會對銷售產生更加正面的影響呢?

產品的歸類主要依據兩個維度:市場規模和價值空間。

市場規模決定銷售的廣度,價值空間影響定價的高低。


《靈飛經》小楷字帖到底可以當作哪些類別進行銷售呢?

讓我們移步某寶網,分別對:字帖,禮品,抄經進行定向產品搜索。


搜索顯示:字帖類產品的銷售數量最多,覆蓋人群最廣,但內容單一,價格空間較小。


不做直播不拍短視頻,到底能不能帶貨

禮品類,比較駁雜,產品差異過大,很難尋找共性。


不做直播不拍短視頻,到底能不能帶貨

抄經類,市場規模足夠,市場沉澱時間長,具備文化屬性,定價空間充裕,所以我們鎖定為抄經類產品。

我們要在抄經類產品異軍突起,就需要研究同類別產品,設定競品。


不做直播不拍短視頻,到底能不能帶貨



不做直播不拍短視頻,到底能不能帶貨



不做直播不拍短視頻,到底能不能帶貨

在抄經類產品中,佛經一家獨大,《金剛經》、《心經》佔據大量市場份額,而《靈飛經》的知名度幾乎是一張白紙,是不是這樣就完全沒有機會了呢?


作為職業營銷人,以弱勝強才是我們的最大價值體現。

再次回到產品本身,嘗試尋找自身的優勢。


不做直播不拍短視頻,到底能不能帶貨


作者?推薦人?

《靈飛經》作者唐代鍾紹京,書法家鍾繇18代傳人,白手起家,位居要職,主要成就是協助平滅“韋氏之亂”。只是和產品本身關聯不大,似乎沒有太多故事可以挖掘。

而出品《靈飛經》小楷字帖的典則書社,由白雲先生創建,這是一個強有力的背書。只是,瞭解背景的消費者已經不需要理由,而我們的目的是把優秀的文創傳播給更多的人,如果從科普白雲先生開始,顯然本末倒置。


不做直播不拍短視頻,到底能不能帶貨

思維一度陷入困境。

既然是文創類產品,本身的文化屬性能否起到決定性作用呢?這次的靈光一現讓佐一把目光聚焦在《靈飛經》本身的內容上。


不做直播不拍短視頻,到底能不能帶貨

繼續搜索抄經的好處,大致集中在以下幾個功效:增長智慧,訓練耐心,親近某法,修身養性,增加功德。


《靈飛經》是一本道教正統修煉經典,文內詳細描述了詳細時間節點的具體修煉方式。佐一腦海中頓時浮現出很多修行相關的詞彙:靜心,修行……

有了進一步價值判斷,再比較競品,進行排查。

靜心,單從字面上來講,《心經》似乎更符合大眾的第一判斷。

修行,打坐,放生,被成功商人曹德旺反覆引用的《金剛經》傳播度更廣。

無論是從信徒數量,還是虔誠度,佛類書籍顯然更佔優勢。

那麼抄經的動機是什麼呢?經過抄經,動機有沒有獲得滿足?



搜索抄經的困惑,得到以下答案:抄經有雜念?心依然靜不下來?


原來,文字本身是有能量的,如果文字和內容不匹配,功效就會出現紊亂,就像操著一口廣東腔的崑崙奴一樣奇怪。

這時候,佐一腦海中浮現出百事可樂利用自身年輕化的定位挑戰沉澱多年的可口可樂案例,對方的最大優勢,同時也可能是最大的侷限性,靈感來了。

《金剛經》、《心經》是佛類經典,而佛源於天竺,我們所看到的其實是漢語翻譯版。這是無法辯駁的事實,也完全符合消費者的普遍認知。

結合上面的疑問,念外國咒語能保佑咱們老百姓嗎?抄外國文章能給咱們老百姓積功德嗎?答案呼之欲出。

《靈飛經》的差異化優勢至此被提煉出來,文案也隨之而來:抄正統漢學經書,積自家子孫福報(主標題)……道家小楷《靈飛經》,華人抄經第一選擇(副標題)。

甚至軟文標題也水到渠成:《抄翻譯的經,能忽悠不懂外語的鬼嗎》




至此,整個營銷模擬流程,就可以告一段落,剩下的就是海報製作以及推廣環節了,是拍短視頻還是寫軟文公關稿根據各自的情況。


眼下的直播或者短視頻,已經成為常規化手段,就像我們曾經的開線下店一樣,全民皆兵,拼到最後,還是營銷。


在渠道同質化,產品同質化的紅海中,真正決定產品銷售的,是本身的差異化優勢。

如果你通過上面的案例,對營銷流程有所感悟,就點個關注,給佐一點個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