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716考古学基础》考研真题详解

考研真题详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716考古学基础》考研真题详解_才聪学习网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1文物[南京大学2014年研]

答:文物是指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迹和遗物。也可以说,文物是历史上人们创造的或与创造活动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

2文化景观[北京大学2011年研]

答:文化景观是指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和具体的自然环境基础上,在人的作用下形成的地表文化形态的地理复合体。它是历史时期以来人类活动所塑造并具有特殊文化价值的景观。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景观,它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文化景观的形成是个长期过程,每一历史时代人类都按照其文化标准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并把它们改变成文化景观。

3金石学[吉林大学2014年研]

答: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是以传世或零星出土的铜器、石刻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它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用以证经补史。金石学形成于北宋,至清代兴盛,研究对象为古代的铜器、石刻、甲骨、简牍、封泥、印章、瓦当等。其资料多靠传世或未经科学发掘出土获得,局限于对器物的考证和考据。考古学在中国确立后,金石学为其有机组成部分。

4王国维[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研]

答:王国维(1877~1927)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学者,在哲学、文学、史学、美学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他字静安,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927年于北京跳湖自尽。他是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在历史研究方面,将出土材料与传世文献结合,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他对甲骨文也有深入的研究,观堂是“甲骨四堂”之一。梁启超先生称其为“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世界所有之学人”。著作有:《人间词话》《观堂集林》《殷周制度论》《古史新证》等。

5文物鉴定[中山大学2014年研]

答:文物鉴定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辨识文物的年代、真伪、质地、用途、价值等,为文物研究或其他学科利用文物研究某一问题(或专门史)打下基础。同时,研究文物鉴定又是一门专门学问,文物鉴定学是文物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文物鉴定的主要对象可分为:可移动文物与部分不可移动文物;文物鉴定的主要内容包括:辨别文物真伪,判明文物年代,评定文物价值等。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在鉴定过程中,应辨证对待,不可将它们孤立起来;文物鉴定方法主要分为:传统与现代科学方法两种。

6赝品[复旦大学2011年研]

答:赝品本义指工艺精湛的仿真品,价值和价格可以紧随为仿品,现在通常指工艺拙劣的仿冒品。赝品是古董及书画市场的交易中以假乱真的行货。由于这些物品并非原创,是临摹、仿制或复制的,而持有者、贩卖者却诓称是原作,所以把这些物品称为赝品。

7古钱币[中山大学2014年研]

中国社会科学院《716考古学基础》考研真题详解_才聪学习网

答:古钱币是中国古代使用的实物货币、铸造货币和纸币的统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中国古代古钱币分为金属铸币和纸币两种。金属币有铜币、铁币、铅币、金币、银币。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最初以贝币作为交换单位),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秦,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北宋。古钱币是古代经济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8毛公鼎[浙江大学2014年研]

答: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相传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其通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腹内有铭文32行499字,为现存最长铭文的青铜器。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它是研究西周晚期政治的重要资料,现藏台湾省台北市。

9芒口[南京大学2012年研]

答:芒口是一种烧造的工艺缺陷。为了增加烧造产量,窑工发明了口对口烧造,即芒口覆烧法,制作烧造过程中造成口沿无釉露出胎骨,称之芒口,见于北宋的定窑,景德镇的湖田窑等。后因芒口覆烧法易留下粗糙的芒口,影响瓷器的美观,南宋后期渐被淘汰。

10司母戊鼎[四川大学2011年研]

答:司母戊鼎(现今学术界将其纠正为“后母戊鼎”)是商代晚期铜器,1939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因腹内壁铸“司母戊”而得名。该鼎造型庄严雄伟,长方形腹,每周四边及足上部饰有兽面纹。双耳、外侧则饰双虎噬人兽纹。四足中空,用陶范铸做,鼎体混铸。司母戊鼎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也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11蠔蛎啄[西北大学2011年研]

答:蠔蛎啄是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打制石器,常出现在滨海地区的贝丘遗址中,是一种用于在海滩上挖蠔的典型工具。这种器形的制作均采用两面交互打击法,两个在尖端相交的刃缘修理的比较精细。

12文人画[复旦大学2011年研]

答: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文人画的题材多为梅、兰、竹、菊、高山、渔隐之类。文人画由于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方面各有追求,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文人画的特点是:学养深厚、言之有物、格调高雅。文人画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的结合。

13《历代名画记》[北京大学2011年研]

答:《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唐代张彦远著。全书共十卷,可分为对绘画历史发展的评述与绘画理论的阐述、有关鉴识收藏方面的叙述、370余名画家传记三部分,具有当时绘画“百科全书”的性质,在中国绘画史学的发展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承先启后的里程碑意义。

14鹿石[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鹿石是指经过人工雕刻加工而成的一种碑状石刻,因雕刻有鹿的图案而得名。一般面东而立,反映了对太阳的崇拜。它分布极其广泛,从内蒙古呼伦贝尔横跨蒙古高原、俄罗斯图瓦和南西伯利亚、我国新疆的阿勒泰地区,经过吉尔吉斯、哈萨克斯坦、黑海,直到欧洲的德国和保加利亚等地,几乎遍及整个欧亚草原。它主要有三种类型:①具图案化鹿形象的;②具写实性静态动物形象的;③上部仅刻圆圈及点线纹、下部有兵器图案的。

15居延汉简[中山大学2013年研]

答:居延汉简是内蒙古和甘肃交界的居延峰燧遗址出土的汉代简牍。汉代居延、肩水两都尉府所辖城郭和烽燧遗址出土的简牍,统称居延汉简。1930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发现1万余枚,现藏台湾省台北中央研究院。1972~1976年甘肃居延考古队发现约2万枚,藏甘肃省博物馆。居廷简形制种类繁多,有简、牍、觚、楬、封检等。内容主要是官私文书,少量典籍、历谱等。官文书中,一类是诏书律令、司法文书、品约以及处理各类事务的文书;另一类是各式簿籍。私人文书主要是买卖契约和来往书信。古籍有《算术书》《九九术》《仓颉篇》《急就篇》《论语》等,多为残篇。此外,还有历谱、医药方等。它真实地反映了汉代边塞屯戍生活,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对研究汉代边塞屯戍历史有重要意义。

16侯马盟书[山东大学2012年研]

答:侯马盟书又称“载书”,是指春秋晚期晋国世卿同卿大夫间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1965年在山西省侯马晋城遗址发现,并进行了挖掘。侯马盟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5类:宗盟类、委质类、纳室类、诅咒类和卜巫类。它记载了春秋末期晋国赵鞅参与晋国内部,由六卿内争至四卿并立的一场激烈政治斗争。正是这场政治斗争,拉开了作为标志战国时代开端的“三家分晋”这一重大事件的序幕。侯马盟书的发现对研究中国古代盟誓制度、古文字和晋国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