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陰之戰”使“鶴立雞群”的他揚名立萬!

晉代的戴逵在《竹林七賢論》中說:嵇紹入洛,或謂王戎曰,“昨於稠人中始見嵇紹,昂昂然如野鶴之在雞群”。這便是成語“鶴立雞群”的由來,而故事的主人公正是嵇紹。

嵇紹(253一304年),字延祖,今安徽濉溪縣人。其父是著名的“竹林七賢”之一嵇康。嵇紹十歲的時候,其父因司馬氏集團徵召不從而被殺,他也被迫退居鄉里,不能出來做官。後經吏部尚書山濤力勸和舉薦,任秘書丞,又出任汝陰太守、豫章內史、徐州刺史等職,晉惠帝時官至侍中(相當於現在的秘書長或中央辦公廳主任)。

“湯陰之戰”使“鶴立雞群”的他揚名立萬!

侍中嵇紹

嵇紹有著父親良好的遺傳基因,據《晉書·嵇康傳》記載:嵇康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鳳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自然。也是就說,嵇康是個一米九O左右的風流倜儻的美男子,不用化妝就很帥氣,就像“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嵇紹長得又高又帥自然在情理之中了。

晉惠帝時,嵇紹官為侍中。當時皇族爭權奪利,互相攻殺,史稱“八王之亂”。但嵇紹對皇帝始終非常忠誠。有一次都城發生變亂,形勢嚴峻,嵇紹奮不顧身奔進官去。守衛宮門的侍衛張弓搭箭,準備射他。侍衛官望見嵇紹正氣凜然的儀表,連忙阻止侍衛,並把弓上的箭搶了下來。

嵇紹初到洛陽,走在大街上,凡是看到他的人無不讚許稱羨,許多人還情不自禁地在後面跟著他走。有個人多方打聽,得知他是嵇康的兒子,就專程去拜訪嵇康的好友王戎,想了解更多的情況,講道:“我今天在集市上看見嵇康的兒子嵇紹了。他高俊挺拔,站在眾人間,真像一隻鶴站立在雞群當中一樣。”王戎聽罷笑了笑,回答說:“您還沒見過他的父親呢!”

晉武帝司馬炎雖然英武蓋世,但沒有選好繼承人,也沒有選好太子妃,致使八王亂晉,兄弟相殘,西晉僅四世而亡(晉武帝、晉惠帝、晉懷帝、晉愍帝)。由於晉惠帝司馬衷的愚弱,皇權下移,掌控朝政的人不斷更替。先是賈后殺汝南王司馬亮而專權,然後是趙王司馬倫殺賈后自立為帝,接著是齊王司馬冏殺趙王,長沙王司馬乂殺齊王掌控朝政。晉惠帝太安二年(公元304年),盤據西京長安的河間王司馬顒與鄴城的成都王司馬穎結成聯盟,發兵直指東都洛陽,討伐長沙王司馬乂。晉惠帝下詔說:“司馬顒竟敢發大軍直指京師,我將親率六軍誅討叛逆”。於是皇帝下詔,以東海王司馬越為大都督,御駕親征北伐。出發前任命前侍中嵇紹隨皇帝北伐,侍中秦準對嵇紹說:“這次北伐鄴城,安危難測,你準備了好馬嗎?”嵇紹正色說:“臣子扈衛皇上乘輿,生死相隨,要好馬乾什麼!”

“湯陰之戰”使“鶴立雞群”的他揚名立萬!

忠義之鄉河南湯陰

事有湊巧,戰爭的結果果然不妙,右衛將軍陳眕有兩個弟弟在鄴城,他們從鄴城逃出來,說城中的人都已經逃散了,於是陳眕等產生了輕敵情緒,不料司馬穎的部將石超突然率軍掩殺過來,晉惠帝率洛陽的軍隊在鄴城南面的湯陰(當時寫作蕩陰,史稱蕩陰之戰。)與之遭遇 ,猝不及防,一時潰退,混亂之中惠帝中了三箭,面頰受傷。這時,皇帝的衛隊及侍奉官員都已逃散,唯有嵇紹身穿朝服,下馬登上皇帝的乘輿,用自己的身體護衛皇帝。追兵很快就圍了上來,要殺嵇紹,惠帝說:“他是忠臣,不要殺!”兵士說:“皇太弟有令,只不犯陛下一人!”於是揮刀殺了嵇紹,鮮血濺在惠帝身上。司馬穎派遣盧志迎惠帝入鄴城,左右要清洗惠帝的衣服,惠帝說:“這上面有嵇侍中的血,不要洗!”

再後來等到惠帝被張方挾迫遷往長安時,河間王司馬顒上表請求追贈嵇紹司空,進爵為弋陽(今信陽潢川)公。正值惠帝還洛,此事暫時擱置。

“湯陰之戰”使“鶴立雞群”的他揚名立萬!

昔日“殞村”今日雲村

光熙元年(306年),東海王司馬越出屯許,路經滎陽,經過嵇紹墓時(湯陰縣誌載,嵇紹死後即葬在湯陰殞村),哭得非常悲傷,為其刊石立碑,又上表請贈官爵。懷帝於是遣使贈嵇紹侍中、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進爵為弋陽侯,賜一頃墓田,以十戶人家守護,以少牢禮儀祭祀。

永嘉六年(312年),琅玡王司馬睿為左丞相,認為嵇紹死節之事重大,但贈禮沒有表彰他的功勳,於是表贈太尉,以太牢禮儀祭祀。

太興元年(318年),司馬睿即東晉皇帝位,賜嵇紹諡號“忠穆”,再次以太牢禮祭祀。

後來,嵇紹被歷代朝廷奉為忠君典範,特別是在宋代。北宋宰相韓琦應湯陰令張懋之邀,為廟修葺作記,他在《重修嵇公廟記》中說:夫以忠事君,人臣之常分也。然遭大變,臨大節,或心無所主,為禍福所動,以苟一時之生,而貽萬世之戮者多矣。若鼎鑊在前,鋒刃加己,能挺然知義所在,分固當耳。輕其命若鴻毛然,卒死而不顧者,幾何人哉?惟晉侍中贈太尉忠穆嵇公,則其人也。對嵇紹進行了高度讚揚。南宋文天祥在元大都獄中作《正氣歌》,又把“嵇侍中血”寫入其中,流傳更廣。

“湯陰之戰”使“鶴立雞群”的他揚名立萬!

湯陰雲村社區一角

湯陰縣誌載:浣衣村在縣西南七里。《晉書》曰:惠帝昏弱,諸王作亂。帝躬北征,成都王穎以兵犯帝前,侍衛奔走。侍中嵇紹以身捍帝,血濺帝衣而殞。帝至相,左右欲浣之,帝曰“此嵇侍中血,不可浣也。”因名地曰浣衣村。因是嵇侍中殞命之所後又改作“殞村”。上世紀七十年代因大興簡化字,村人以諧音“雲”字代之,稱為雲村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