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這種病害曾經愁壞了農民,如今卻成了寶貝

在起好的壟上,用竹竿均勻地紮上等距離的窟窿眼,往裡面撒幾粒種子,然後加一匙黑色粉末,再培上土,最後壓一遍滾子。4月25日,葫蘆島市連山區新臺門鎮新臺門村,幾個農民在地頭手腳麻利地忙活著。

“這是在種高粱烏米,黑色粉末是烏米菌。”見記者好奇,新臺門鎮興遠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紅豔說。眼下正是種烏米的時候,有兩種播種方式,這種是人工下種穴播,株距4-5寸,每穴5-8粒,比較費功,但烏米率高;另一種是直接播種包著烏米菌的種粒,速度快,省事,但烏米率相對要低,一般忙不過來的時候才用。”

“烏米”其實是一種土傳病害,又稱高粱黑粉,是高粱絲黑穗病的“俗稱”,一般生長於高粱等作物的頂部,可食用。這個過去曾危害我國高粱生產的主要病害,2000年後由於抗病品種普及,基本絕跡。可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烏米”卻變成了“新貴”,還有國家將其列入食用菌系列。

奇!這種病害曾經愁壞了農民,如今卻成了寶貝

“種子下地,一週出芽,7月中旬就能收穫。”王紅豔說,收穫時最累,一大早下地,得帶著露水採,到中午哪怕40度高溫也得堅持,不採就老了。種烏米四五年,從最初兩畝來地發展到現在50多畝,她逐年擴大種植面積,去年還建了冷庫。“這附近就數我種的多,烏米保存期短,也就一兩天,有了冷庫就可以常年賣了。”

一斤40多塊錢,一畝地產100多斤,種烏米可比種玉米等作物收入高多了,為什麼農民種的不多呢?“主要是不容功夫,當天成熟當天就得采,採了就得賣”,王紅豔快人快語,農民自己找不到銷售渠道,又沒冷庫可儲存。她主要通過微信和快手銷往南方城市,也有部分送到當地飯店。“雖然烏米營養價值高,但認的人不多,目前還是小眾產品。”

“小眾”烏米,完全可以大面積種植。“今年有家連鎖超市跟我聯繫,如果能簽定合同,就直接賣給超市了。”王紅豔說,她還考慮過發展深加工,做成罐頭,“我們現在有高粱烏米做的面,等有了穩定的銷售渠道,就可以擴大種植面積,帶動更多農民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