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辉,“网文之父”再度出走腾讯

近日,在广大吃瓜群众坐等罗志祥大瓜的时候,网文圈界可谓是先炸开了锅,首先是有着“网文之父”之称的吴文辉辞去阅文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并且原起点创始团队先后辞去管理层,后有爆出阅文集团拟新合同风波,欲将写手打造成流水线工人。

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文辉跟其团队已不是第一次出走。早在2013年三月,吴文辉及其团队逼宫盛大文学,最终以失败告终,继而带领其团队出走盛大文学。

2000年从北大计算机系毕业的吴文辉因对小说的喜爱,通过互联网论坛,结识了一批网络文学爱好者,在2002年5月,吴文辉和他的小伙伴们在网上开设了一个论坛——玄学文学协会,自此起点成立。而起点的创始人分别是黑暗之心(吴文辉)宝剑锋(林庭锋)、藏剑江南(商学松)、意者(侯庆辰)、黑暗左手(罗立)、5号蚂蚁(郑红波),这6人分别居住在哈尔滨、北京、广州等5个城市,各自有其正式工作,管理论坛纯属业余好。他们彼此以QQ名互称,就像这些QQ名颇具江湖豪气一样,他们办公的方式也散发着网络时代浪漫传奇的气息:编辑与作者、客户、协同工作人员乃至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流全是在网上进行,完全电子化办公。

最初,起点中文网就如许多由网络读者和作者自发结合起来的文学平台一样,只是热衷于在各个网站的论坛上贴文,远没考虑到所谓行业这个层面。但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大型网站提供的免费空间越来越少,文学网站面临更加直接的生存压力。起点中文网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于是吴文辉所带领的起点中文网公开提出商业化设想,吴文辉力排众议,首创“VIP付费阅读模式” 实行收费的第一个月,起点中文网总共只有23部VIP作品,但是由于采用全额支付的制度,使得第一个月就有作者的稿费超过千元。网络写手们这才发现,原来网络创作也可以获得丰厚的收益。事实上,推出阅读收费这一制度,使起点中文网同时解决了作者、读者、网站三方的问题:每位读者支付的费用很少,而积少成多后,一部分作为稿酬,可以支持、激励作者安心努力写作,另一部分,支持了网站的运营和发展;而读者通过点击也就是付费的投票选择,鼓励了越来越多好作品的出现,也就满足了自己的需要。

当时,这个刚开始商业化就实现盈利、流量已经超越一些中型门户的网站,足够吸引资本市场的眼球。从2004年开始,就不断有风险投资商前来接洽,其中也包括TOM和盛大这样比较成熟的互联网企业。但起点创业团队一致的目标并非套现,而是想寻求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风险投资的“快速获利、套现退出”操作模式与此不符,因此他们没有采取多数创业企业选择风投的做法。在TOM和盛大之间,起点中文网的抉择现在看起来很是幸运,而当年他们主要是看中了后者强大的资源。

2004年10月8日,起点中文网正式宣布被盛大收购,成为盛大全资子公司。这使得“起点网得以从个人网站蜕变为正式网站,踏上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快速跑道。2006年,起点中文网的会员已经达到600多万,作者超过6万人,特别是全年盈利近3000万元,相比单打独斗时猛增了十余倍。在盛大的推动下,一般创业企业渴望的上市,起点中文网也有望得以实现。然而好景不长,2012年初因与盛大集团CEO陈天桥理念不合而出走盛。,盛大文学原计划2011年4月筹备上市,因为市场环境不好,暂缓了上市。到2012年下半年,盛大文学再次重启上市,却爆发了起点之乱。吴文辉等团队做起点中文网,在卖给盛大集团后,基本就变成了打工者,享受不到上市带来的好处。盛大文学高层曾与起点编辑们进行沟通,面对可能上市的诱惑,起点的编辑们本来打算妥协。甚至在头一天,侯小强还与吴文辉深夜谈判,安抚吴文辉。恰巧此时,一直做游戏,并抢下盛大游戏霸主地位的腾讯当时出手了。腾讯一直对网络文学虎视眈眈,趁着起点中文网内乱,腾讯与吴文辉这批起点中文网的创始团队建立了联系。腾讯承诺给予足够的发展资金,资源和独立性完全满足起点团队对网络文学发展的自由和需求后,让起点管理层选择与盛大文学决裂。以吴文辉为首管理层不仅拉着核心骨干出走,连起点作者一并要拉走,要另起炉灶,做一个与起点类似的文学网站,直接与盛大文学对抗。 到2013年3月,侯小强在致全体员工的内部邮件中表示,起点部分员工提出辞职,董事会已批准他们请求,自己直接负责起点工作。在进入腾讯后,吴文辉上演了一出王子复仇记,最终,盛大集团被腾讯文学并购,更名为阅文集团。

此次吴文辉团队的出走腾讯,一切彷佛历史重演,回归“起点”。也许正如吴文辉微博所说的“十年一觉江湖梦"。希望那个向往”面向大海,读书看花“的王子归来时仍是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