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陵之戰” 真的是龐涓指揮的嗎?

春秋戰國是我國古代非常著名的亂世時期,當時各國爭霸,衍生了不少有名的戰役,其中最著名的就有“馬陵之戰”,我們都知道“馬陵之戰”的兩位主人公乃龐涓與孫臏,可是時至今日卻有不少學者提出疑問,“馬陵之戰” 真的是龐涓指揮的嗎?

“馬陵之戰” 真的是龐涓指揮的嗎?

首先,我們簡單介紹一下馬陵之戰中兩位主人公之間的糾葛,據說龐涓與孫臏是同門師兄弟,一同在隱世高人鬼谷子門下學習兵法,龐涓很快就學成了,去魏國當了將軍,當時孫臏卻還沒有著落,但是龐涓深知孫臏才學遠高於自己,於是假意讓孫臏投入魏國,師兄弟二人一起,大展拳腳。

“馬陵之戰” 真的是龐涓指揮的嗎?

可是沒想到當孫臏真的到l了魏國之後,龐涓卻藉助自己的身份地位給他捏造罪名,然後"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這個刑法是相當嚴重的,不僅挖去了孫臏的膝蓋骨,還給他臉上刻字,讓他沒臉見人。

“馬陵之戰” 真的是龐涓指揮的嗎?

“馬陵之戰” 真的是龐涓指揮的嗎?

但孫臏比想象中更堅強,一次偶然的機會,齊國使者到魏,孫臏藉機到了齊國,並且很快得到大將田忌的賞識,成為了他的門客。並且在田忌與別人賽馬時提出著名的"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理論,從而一鳴驚人,被齊威王尊為了軍師。孫臏其實一直沒有忘記他與龐涓之間的仇恨,於是就有了著名的“馬陵之戰”。

“馬陵之戰” 真的是龐涓指揮的嗎?

在《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有詳細的記載:公元前343年末, 魏國聯合趙國向韓國發動進攻,韓國求救於齊,次年,齊成王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發兵攻魏而教韓。這次戰爭魏國的指揮是將軍龐涓,他見齊軍來援,便暫時放棄韓國掉頭迎擊齊軍。齊軍在孫臏的策劃下,施出行軍減灶之計,即第一天行軍營地有10萬灶,第二天減少5萬灶,第三天3萬灶,裝出一副軟弱無能的樣子。

“馬陵之戰” 真的是龐涓指揮的嗎?

龐滑不知真相,心中大喜,說道:“我就知道齊軍害怕了,到我國才三天,就逃亡過半了!”於是將步兵落在後面不顧,與輕銳部隊日夜兼程追逐齊軍。孫臏估計魏軍在黃昏時會到達馬陵(今山東莘縣西南),於是在那裡佈置伏兵。馬陵道路比較狹窄,旁邊有很多險阻。孫臏設下包圍,又把包圍圈中的一棵大樹斫去樹枝,上而寫了八個大字“龐涓死於此樹之下”。龐涓在當晚果然率領魏軍追至馬陵,見樹上有字,於是點火想看個究竟。沒等到龐涓把樹上的字看完,兩邊埋伏的齊軍萬弩俱發,魏軍頓時大亂。龐滑自知智窮兵敗,於是自盡,齊國因此大破魏軍。

“馬陵之戰” 真的是龐涓指揮的嗎?

《史記》中的這段記載言之確鑿。但是,近來人們發現這段史實是有問題的。根據據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出土的漢簡《孫臏兵法》記載,魏將龐涓早在馬陵之戰前11年(公元前353年)的桂陵之戰中,已被齊軍生擒。他又怎麼可能去指揮馬陵之戰呢?有的學者認為,龐渭在桂陵之戰被齊軍生擒後,可能不久就獲釋放,因此可以任“馬陵之戰”的指揮。但是,桂陵之戰中他就是因孫臏的伏兵狙擊之計被生擒的,他怎會不吸取教訓,在馬陵之戰時再次上當呢?

“馬陵之戰” 真的是龐涓指揮的嗎?

龐滑是否指揮了馬陵之戰,是司馬遷錯記,還是被俘又降,再次上陣指揮,歷史事實的真相還有待於進一步探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