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歲無業男用老婆的錢打賞主播上百萬,警方:不予立案!

此前,小蘇說過不少未成年人

偷偷用爸媽的錢打賞主播的案例

而今天,故事的主角是一位成年人。

無業男打賞女主播百萬

近日,杭州有媒體報道稱:一男子用妻子所賺得的錢,打賞主播百萬元,向公司追回無果後報警。

張先生是江西人今年41歲,他找到記者說“說自己這三年迷上了網絡直播,在家沒什麼事也就晚上的時候 會偶爾看看。”

41歲無業男用老婆的錢打賞主播上百萬,警方:不予立案!

他自稱的“偶爾看看的”的結果就是——給主播刷禮物花了100多萬,以這樣的打賞力度,張先生在直播平臺上的級別達到了充值10億能量的V10。

41歲無業男用老婆的錢打賞主播上百萬,警方:不予立案!

被問及為何打賞,張先生卻答不上來。

41歲無業男用老婆的錢打賞主播上百萬,警方:不予立案!

再問他刷禮物之後主播會有什麼表示,他說就是會聊聊天的那種,可以加主播的微信賬號的那種聊天。

41歲無業男用老婆的錢打賞主播上百萬,警方:不予立案!

同時,刷禮物也有機率中獎,如果中大獎的話那就等於盈利,所以誘惑力還蠻大的。

41歲無業男用老婆的錢打賞主播上百萬,警方:不予立案!

被問到刷100萬的禮物中獎的概率多少,張先生則表示:“中獎的概率不大,但感覺還是有中獎的可能。”

41歲無業男用老婆的錢打賞主播上百萬,警方:不予立案!

張先生還告訴媒體:“即便中獎了,也不能變現,是需要通過刷禮物給主播,然後主播私下返現,打賞的主播會私下微信或者支付寶轉賬。”

張先生打開手機的賬目記錄一邊滑動一邊解釋“都是和一些朋友親戚借來的。”

41歲無業男用老婆的錢打賞主播上百萬,警方:不予立案!

就算問親戚朋友借,也不可能100萬全靠借吧,記者就問他平時的工作是什麼工作的收入應該挺可觀的吧。

沒想到說時遲那時快張先生又是一記翻車“我三四年沒上班了,老婆在上班。”

41歲無業男用老婆的錢打賞主播上百萬,警方:不予立案!

張先生還說到本來他打算承包魚塘,結果把承包魚塘的錢都投進去了現在他希望平臺退錢。

41歲無業男用老婆的錢打賞主播上百萬,警方:不予立案!

面對張先生的請求,直播平臺方面表示:已經和張先生打賞最多的主播終止了合作,一部分錢也已經交給了主播,這錢是沒辦法退的。

41歲無業男用老婆的錢打賞主播上百萬,警方:不予立案!

和平臺溝通無果之後,張先生已經報警,他說自己實在沒錢了,借也借不到錢,這事情沒敢和妻子說,家裡還有兩個孩子要養。

41歲無業男用老婆的錢打賞主播上百萬,警方:不予立案!

採訪到這裡,記者問他:“如果能借到 你以後還打賞嗎?”

張先生猶猶豫豫拖拖拉拉:“那估計.......這個就很難說。

41歲無業男用老婆的錢打賞主播上百萬,警方:不予立案!

最新消息是,杭州西湖公安局對此事件表示:男子的打賞行為是民事贈送行為,不予立案,平臺並沒有涉嫌違法。

41歲無業男用老婆的錢打賞主播上百萬,警方:不予立案!

網友:幾十歲的巨嬰嗎?

網友評論:妻子也太慘了,養了一隻高齡巨嬰?

41歲無業男用老婆的錢打賞主播上百萬,警方:不予立案!

也有網友調侃道:他還是個孩子!

41歲無業男用老婆的錢打賞主播上百萬,警方:不予立案!

41歲無業男用老婆的錢打賞主播上百萬,警方:不予立案!

律師:配偶不知情,可追回

現實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打賞者瞞著配偶,給網絡主播打賞鉅額賞金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有專家指出,雖然“打賞”是一種贈與行為,若一個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打賞給主播原則上是無法追回的。

但是,若打賞者有配偶,配偶一方可以主張鉅額打賞是在自己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侵犯了夫妻雙方對共有財產的處分權的行為,主張該打賞行為屬於無效的行為。尤其是在打賞者打賞鉅額財產後,與主播存在婚外情交往等情況下,原則上法院會認定此類行為違反社會的公序良俗,不應當予以保護,主播收取這種打賞禮物,依法應當予以退還。

打賞不能成為粉絲的精神鴉片

為了打賞主播而“不顧一切”,這些粉絲的趣味我們永遠不懂。也正因為這群粉絲,才會出現畸形的“粉絲經濟”現象。換句話說,某些直播平臺、網絡主播,實際上就是在利用某些粉絲的人性弱點,以網絡服務、表演等名義,行“收割”之實。

然而,一些沒有經濟能力的粉絲,為博主播“一笑”而“打腫臉充胖子”,甚至不惜以違法犯罪手段去弄“賞錢”,這就不再是粉絲與主播雙方“你情我願”的私事了。而如何防止“打賞主播”成為某些粉絲的精神鴉片,顯然應該成為監管、立法層面以及輿論監督的共同課題。

為避免不理性打賞,相關法規有必要完善。至少,打賞受賞過程應存在一定的門檻,比如粉絲打賞前,應充分了解相關合同條款及不理性打賞的後果等等,還應制定“未成年人打賞無效”的規定,避免未成年人假借大人身份打賞。

完善制度與加強監管的同時,我們還應相信網絡和社會的自身淨化能力:隨著網絡直播行業逐漸走向成熟,“收割粉絲”的路子會越走越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