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許多獨具傳奇色彩的帝王,統一六國、建立封建王朝的秦始皇是一個;開疆拓土、創造“貞觀之治”的李世民也是一個;曾以女權獨盛一時、功過終成一塊無字碑的武則天又是一個……而以把北宋江山玩垮了留名的宋徽宗趙佶,也得算一個。為啥這麼說呢?

扒拉著算盤珠子看看這歷代帝王,書法作品流傳下來的不在少數,技法高超的也大有人在,但是要說誰的書法影響力最大,肯定是非宋徽宗趙佶莫屬。宋徽宗趙佶,皇帝做的一般,一手瘦金體千字文,可以說是無人比肩。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要挑徽宗趙佶當皇帝時辦過的那些錯事,很多人都能站出來挑上一天一夜,什麼重用奸相蔡京了、追求奢侈生活了,大建道觀,自稱“教主道君皇帝”了,喪權辱國,淪為金兵俘虜了……總之趙佶不在“江湖”但“江湖”上到處流傳著趙佶的諸般劣跡,連四大名著中的《水滸傳》裡也明裡暗裡地暗示正是這位皇帝把大宋王朝搞得民不聊生,英雄好漢逼上梁山。這麼看來,這皇帝當得實在是惡行斑斑……其實,許多人只是議論趙佶皇帝當得不怎樣,其實從藝術的角度出發,趙佶卻著實是最拔尖的一位,沒有之一的那種。

那話是怎麼說的?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必會給你再打開一扇窗……上帝關上了趙佶做皇帝的大門,卻給他開了好幾扇文藝之窗。趙佶在文學藝術方面的造詣實在是非常之高,即使是與術業有專攻的大家相比,也是毫不遜色。論書法,他獨創的瘦金書挺拔飄逸、瘦勁峻麗,自成一流派,有“屈鐵斷金”的美譽;論繪畫,他同樣爐火純青,登峰造極。開創了獨具特色的花鳥工筆畫,推送了整個宋代繪畫的發展。於詩文、金石、園藝、茶道、道學等,他亦同樣精絕。這樣一個人,真是當之無愧的大藝術家。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我本藝術家趙佶

趙佶作為一個藝術家的貢獻,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已經有過介紹,這裡就不再贅述了。可惜的是,趙佶這藝術家做得再好,也免不了落得一個“亡國之君”……或者“亡國太上皇”(他在滅國前及時地把皇位傳給了後邊的趙桓)的罵名,令人唏噓慨嘆。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說正經的,北宋王朝雖有積弊,但在趙佶繼任初期尚算固若金湯,怎麼看也不至於淪落到亡國。趙佶的“前任”——他哥宋哲宗趙煦,那是整個北宋王朝數得著的治國強人,一生嘔心瀝血地推行變法,在他兢兢業業的努力之下,首都汴京城被打造成了傲視全球的金融都市,屢次犯邊的西夏和遼國也被打得跪地求饒。總管北宋王朝叫“弱宋”,其實人家那會還是國富民強的。

那麼問題來了。一個“鐵桶”般的北宋江山,一個一身是才的趙佶,這二者交融在一起,本該是既往該來,將宋王朝帶上康莊大道的節奏。怎麼區區二十多年,竟淪落到汴京淪陷、金人入侵的局面呢?這一切是否真的全是趙佶之罪呢?

據記載,趙佶初期繼位時,是非常刻苦的。沉迷書畫不假,但是每天的公務也從沒落下。但是事實上,我們應該看清的一點是,這時候的宋王朝雖然經濟上昌盛,然而政治上的內部爭鬥卻已達到了一個白熱化的程度。自仁宗朝起,北宋就在變法革新的道路上不斷試探。但是變法勢必會觸動既得利益者的既有利益。因此也自仁宗那時起,宋朝廷內部就分裂為了新黨和舊黨,兩黨相互撕鬥傾軋,歷經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矛盾不斷升級。而徽宗接手的正是這樣一個矛盾重重且錯綜複雜的朝局,面對這樣一個局面,他也曾絞盡腦汁希望結束兩黨之爭。他想了半天,最終的決定是在兩黨之間搞個平衡,建立一個“聯合政府”,以恢復國家安定團結,還百姓一個太平盛世。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北宋政治上這個“爛攤子”真的是太爛。宋徽宗趙佶雖然在明面上是個“聯合政府”,其實早已金絮其外敗絮其中了。

趙佶無能嗎?並不。只是他是一個太過出色的藝術家,對藝術上投入的精力難免使他於朝政分身匱乏。前期的趙佶一直希冀政治與藝術十全十美,開創一個太平盛世。然而愈到後來,他愈感到分身乏力。儘管他積極提供惠民政策,但是他蒐集珍玩字畫、建立園林、福宮、道觀的行為使得百姓對他怨聲載道。這是為啥呢?原來地方上的小嘍囉建觀成風,勞民傷財,甚至有一些慵懶無聊之輩,乾脆捐身道觀,靠著國家供養為生。國家混吃等死者日益增多而勞動生產者卻在潛移默化中越來越少,北宋江山看似繁榮,實則卻在步步削弱。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勞民傷財的“花石綱”

後來,金人舉兵攻宋,一時間天下大亂,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這個時候,趙佶慌了,金銀財寶、字畫珍玩並不能給予他保護自己子民和疆土的能力。而曾讓他引以為豪的獨具藝術美的宮殿、園林,也在金兵的鐵蹄之下淪為廢墟。儘管他在愛國將領李綱等人的建議下將皇位禪與太子趙桓——也就是後邊一塊被金人擄走,鬧了一出“靖康之恥”的宋欽宗,但是依然難以挽救大宋如江河日下的命運。

接下來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京都淪陷,徽、欽二帝被擄北上,隨著金兵的車陣,一同去草原上當“套馬的漢子”了。

後來,雖然南宋的軍隊聯合蒙古滅了金,但這二位,終也只是將落帝國的餘暉而已。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靖康之恥

晚年的趙佶和兒子趙桓流落在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過著悽苦的晚年生活,惶惶如喪家之犬。

據聞,當趙佶聽到當時宋王朝的金銀財寶被金人擄掠一空後並不十分在意。唯獨聽到那些藏書和字畫被搶去或焚燬之時,才仰天長嘆。

我們一邊感嘆著徽宗趙佶驚才絕豔的藝術才華,一邊卻也惋惜痛恨著這段屈辱的歷史。“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倘若歷史能從頭,他只做那個“輕佻”的端王趙佶,而不是宋徽宗,那麼他一定會是流芳青史的大藝術家。千古書畫,多情詩詞,怎奈何,生於帝王家?

有關宋徽宗趙佶和他的“瘦金體”,我們下期再作介紹。這裡,我們換個心情,來學習一下他經典的“瘦金書”代表作《楷書千字文》中的筆畫吧!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一、點

1. 側點

側點可稱為點中之標準型,無論是“永字八法”,還是衛夫人《筆陣圖》,或是歐陽詢《八訣》中所談之點皆為側點。

側點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側點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自空中落筆,筆鋒入紙後向右下漸加重力下按,根據所寫點的方向、大小用力,並鋪毫;

② 筆毫鋪至適中位置時即轉,並略頓(挫)用筆;

③ 在頓挫用筆的同時,提筆折鋒回收鋒。向左上角收鋒時,需要平收、曲收還是圓收則要根據所寫點的要求變化,回筆藏鋒即可;

④ 向左下出鋒時帶鉤,點的腹部較平直,背部有弧形狀,腹部較圓而飽滿。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2. 豎點

瘦金體的豎點與粗短豎近似,卻是點的形態。

2.1豎點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豎點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露鋒垂直入筆;

② 豎向筆鋒入紙,自上向下按鋪毫,下按的角度、大小幅度要按照寫此字的字勢要求而定;

③ 折筆、頓挫、捻管向右下行同時進行,並在下行同時提筆收鋒到筆尖;

④ 折鋒向左上回。

2.2豎點筆法,如圖:

豎點的書寫筆法要領: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① 寫豎點如寫豎畫,自空露鋒入筆;

② 豎向筆鋒入紙,自上向正下按鋪毫,下按的角度、大小幅度要按照寫此字的字勢要求而定;

③ 順勢運筆下行;

④ 輕提筆,折、頓、挫,折鋒向左上提回。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3. 撇點

撇點近似短撇,它在字的點部位,用撇的筆法完成。

3.1撇點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撇點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順勢自空露鋒入筆;

② 筆鋒入紙,自左上向右下,下按鋪毫,下按的角度、大小幅度要按照寫此字的筆勢要求而定;

③ 頓筆、折鋒向左下出;

④ 在撇出的同時順勢提筆收鋒到筆尖,或接寫下一筆。

3.2撇點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撇點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自空露鋒起筆,筆鋒順勢入紙;

② 筆鋒入紙,順勢自左上向右下下按鋪毫,下按的角度、大小幅度要按照寫此字的筆勢要求而定;

③ 頓筆、略提筆、駐筆向左下撇出;

④ 在撇出的同時順勢提筆收鋒到筆尖,或接寫下一筆。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4. 提點

提點也稱挑點。

提點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提點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露鋒順勢入筆;

② 筆鋒入紙,自左向右下按鋪毫,下按的角度、大小幅度要按照寫此字的筆勢要求而定;

③ 略折筆、頓挫,駐鋒,隨即折鋒向右上提筆;

④ 上提的同時收鋒到筆尖,順勢寫下一筆。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5. 長點

長點代替捺筆,又稱反捺。

長點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長點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露鋒順勢入紙,自左向右下按鋪毫,漸行漸按,背圓腹平,下按的角度、大小幅度要按照寫此字的筆勢要求而定;

② 略駐鋒並略作停頓;

③ 回鋒收筆。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6. 平點

平點是瘦金體中常見的點。

平點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平點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順勢筆鋒入紙,自左向右鋪毫,漸行漸按,下按的角度、大小幅度要按照寫此字的筆勢要求而定;

② 略駐鋒並略作停頓;

③ 回鋒收筆。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二、 橫

1. 長橫

我們解析橫畫一般以長橫的基本形態為標準。

長橫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長橫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順勢露鋒入紙;

② 按(或稱切鋒);

③ 略駐鋒捻筆行筆;

④ 中鋒行筆,先漸行漸提,然後漸行浙按,長橫之中有“重一輕一重”的變化,有彈性,有內力,略上拱,所以不可平滑;

⑤ 輕提略高於主體;

⑥ 向右下按筆頓挫成點;

⑦ 回鋒向左上圓收筆。

注意:寫長橫時,按照“欲右先左”“逆入平出,無往不復”的法則進行。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2. 柳葉橫

柳葉橫是宋徽宗《真書千字文》中頗有特徵的筆法形態。兩頭尖,狀似柳葉。

柳葉橫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柳葉橫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順勢橫向露鋒入紙;

② 按筆鋪毫;

③ 中鋒行筆,微向右上傾斜,漸行漸提;

④ 提筆出鋒,力送筆端,順勢書寫下一筆。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3. 短橫

短橫與長橫是相對而言的,在筆法上沒有很大的區別。不同之處是短橫起筆入紙略輕,行筆時起伏沒有長橫大,收筆也略輕。

短橫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短橫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露鋒入紙;

② 按(或稱切鋒);

③ 略駐鋒捻筆行筆;

④ 中鋒行筆,漸行漸略提,略向右上傾斜,短橫之中沒有明顯的“重一輕—重”變化關係,有彈性,有內力,較飽滿;

⑤ 輕提鋒略高於主體;

⑥ 頓筆成點,回鋒收筆。

注意:寫短橫時,按照“欲右先左”“逆入平出,無往不復”的法則進行。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4. 右尖橫

右尖橫,顧名思義,就是右邊帶尖的橫畫,一般取仰勢。

右尖橫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右尖橫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露鋒自空順勢入紙;

② 輕按切鋒;

③ 略駐鋒捻管行筆;

④ 行筆,漸行略提,至適當長度,略駐鋒,提起收筆。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5. 左尖橫

左尖橫主要是指全包圍結構、半包圍結構中的橫畫,一橫寫過去,可空一邊,也可空兩邊。

左尖橫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左尖橫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接上筆順勢入鋒;

② 較快地漸行漸按,略向右上傾斜;

③ 略駐鋒;

④ 平回,順勢寫下一筆。

注意:左尖橫在書寫時筆法要輕鬆自然,順勢輕寫。筆法的變化,給瘦金體增添了自然而豐富、質樸而靈動的美感。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三、豎

1. 長形豎

瘦金體楷書豎中使用較多的長形豎。

長形豎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長形豎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承上筆筆勢,順勢露鋒入筆;

② 楷書豎畫一般以橫落筆入紙,注意入紙下按切入的角度;

③ 略駐筆,微提鋒,側鋒稍向下拖拉,同時捻管調至中鋒努勢下行;

④ 行筆注意提按變化,至適當長度,略加輕提,下行;

⑤ 略頓、挫、駐鋒;

⑥ 折鋒向上回鋒,順勢寫下一筆。

注意:宋徽宗《真書千字文》的長形豎有上粗下細的形態,不能寫成上下粗細一樣的直線,否則就失去了瘦金體楷書的特徵,顯得呆板乏味。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2. 鶴腿豎

宋微宗《真書千字文)中的鶴腿豎是其獨有的特點,使用較多。

鶴腿豎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鶴腿豎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欲下先上,承上筆筆勢,自空露鋒入筆;

② 豎畫橫落筆入紙,注意入紙下按切入的角度;

③ 略駐筆,微提鋒側鋒稍向下拖拉,同時順時針捻筆調正筆鋒至中鋒努勢下行;

④ 注意下行過程中的提按變化,下行至該字所需要的長度;

⑤ 邊下行邊輕提起筆;

⑥ 筆鋒向左輕抬,略高於主體,再向下頓筆;

⑦ 略頓挫,駐鋒;

⑧ 折鋒向右上回鋒。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3. 粗短豎

宋徽宗《真書千字文》中的粗短豎,粗壯有力,穩健剛勁,較少。

粗短豎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粗短豎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承上筆順勢露鋒入筆;

② 橫勢切鋒下按入紙,駐鋒;

③ 轉腕或捻管,調鋒下行;

④ 中鋒努勢下行,漸行漸提,提的幅度要根據所寫字的需要;

⑤ 收筆前略駐筆;

⑥ 輕頓挫;

⑦ 折鋒,提起,回鋒順勢寫下一筆。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4. 尖頭豎

宋徽宗《真書千字文》中的尖頭豎,有三種形式:第一種是不帶頓筆尖頭豎,第二種是向左下頓筆的尖頭豎,第三種是帶曲頭和向右下頓筆的尖頭豎。

尖頭豎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尖頭豎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承上筆順勢露鋒入筆;

② 向左下切鋒下按入紙,略頓;

③ 埝管或轉腕,調筆鋒下行;

④ 中鋒努勢下行,至適當長度;

⑤ 向左略拾筆鋒,再向右下頓筆;

⑥ 略頓挫,駐鋒成點;

⑦ 折鋒,向左上回鋒。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四、撇

1. 斜弧撇

斜弧撇也稱長撇。

斜弧撇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斜弧撇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露鋒順勢入筆;

② 自左向右橫下按入紙;

③ 略駐鋒,順勢輕提轉腕,或捻管拉動筆鋒向左下行筆;

④ 行筆時漸行漸加速,並適度提筆;

⑤ 行至適當長度,加速,略產生弧度,漸提漸撇;

⑥ 力送至筆鋒端,順勢書寫下一筆。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2. 斜直撇

斜直撇是宋徽宗《真書千字文》長撇的典型風格。

斜直撇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斜直撇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承上筆筆勢,露鋒自空入紙;

② 自左向右下按入紙;

③ 略駐鋒,順勢輕提轉腕,或捻管拉動筆鋒向左下行筆;

④ 行筆時漸行漸加速撇出,並適度提筆;

⑤ 力送至筆鋒端,順勢書寫下一筆。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3. 豎撇

豎撇,顧名思義,就是豎與撇的結合。

豎撇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豎撇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承上筆筆勢,自空露鋒入筆

② 楷書豎畫一般以橫落筆入紙,斜切紙面,注意入紙下按切入的角度;

③ 略駐筆,微提鋒,側鋒稍向下拉,同時順時針略管,轉腕,調正筆鋒至中鋒努勢下行;

④ 注意下行過程中的提按變化;

⑤ 下行至該字所需要的長度時,順勢向左漸行漸起弧度,順勢漸提漸撇出;

⑥ 力送至筆鋒端,順勢書寫下一筆。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4. 平撇

平撇也稱短撇。平撇的筆法關鍵在於準、穩、狠。準是切入的角度要準確;穩是用筆要穩,有定力,下筆後定得住;狠是下筆要發力,折筆處要乾脆,撇出時又要發力,筆力送到筆鋒,狀似匕首。

平撇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平撇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承上筆,露鋒入筆;

② 自左上向右下按切鋒入紙,指腕用鋒發力要穩、準、狼,注意切入的角度要正確;

③ 駐鋒,不移動筆,要有定力;

④ 承上筆自右向左撇出,速度要快;

⑤ 力送筆端,順勢寫下一筆。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5. 曲頸蘭葉撇

顧名思義,此撇上部曲頸,下部似蘭葉(柳葉),這種撇是宋徴宗瘦金體真書典型的筆法之一。

曲頸蘭葉撇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曲頸蘭葉撇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承上筆,露鋒自空下筆;

② 向左下行筆;

③ 略駐鋒,頓挫使轉,調整筆鋒,向右行筆;

④ 轉腕或捻管,調鋒略下按向左下行筆;

⑤ 行至適當長度,轉提加速,略產生弧度;

⑥ 漸行漸按,提鋒用力振出;

⑦ 力送筆端,順勢寫下一筆。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五、捺

捺,也就是“磔”。在書寫時好像曲折的水波。

寫瘦金體捺畫時要露鋒輕落,自左向右寫一斜豎,上粗下細徐徐有勁,收尾時下壓鋪毫,調整筆鋒,再向右橫向捺出收起,狀如切刀,要沉著有力,一波三折,勢態自然。

1. 斜捺

斜捺也稱曲頭捺,以45度左右的角度自左上向右捺去,其形酷似大刀,與撇組合在一起,使字勢開張、瀟酒。

斜捺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斜捺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承上筆,露鋒順勢入紙,輕按;

② 自左下向右上略按筆鋪毫;

③ 折轉用筆取45度左右角度的筆勢下行,完成“一波常三過”的第一過;

④ 漸行漸按至適當長度,提筆下行;

⑤ 捺至適當長度,稍駐頓筆,同時壓鋒鋪毫略捻管調鋒,完成“一波常三過”的第二過;

⑥ 向右平行捺出,力送至筆尖,完成“一波常三過”的第三過,狀如切刀,底刃較平;

⑦ 捺出後,空中回鋒。

注意:寫第⑤與第⑥處的筆法要領時,要觀察所臨摹的字的捺畫向上提的角度和形態。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2. 平捺

平捺也稱臥捺,曲頭捺。寫法上去、與斜捺相似。

平捺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平捺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承上筆順勢露鋒入筆;

② 自左下向右上略按筆漸行;

③ 略鋪毫,自左向右,行筆,完成“一波常三過”的第一過;

④ 漸行漸按至適當長度,略提筆,25度左右角度的筆勢向右下行;

⑤ 行筆至適當長度,壓鋒、鋪毫,略捻管調鋒,完成“一波常三過”的第二過;

⑥ 向右平行,捺出,力送至筆尖,完成“一波常三過”的第三過;

⑦ 捺出後,空中回鋒。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3. 反捺

反捺也稱長點或點捺。

反捺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反捺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露鋒順勢入筆;

② 自左向右下按鋪毫,漸行漸按,下按的角度、大小幅度要按照此字的筆勢要求而定;

③ 寫到一定的長度後,略駐鋒並頓挫;

④ 回鋒收筆。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六、鉤

1. 橫鉤

橫鉤多用於寶蓋頭或禿寶蓋。

橫鉤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橫鉤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承上筆自空露鋒入紙;

② 略按;

③ 中鋒行筆;

④ 輕提;

⑤ 下按、頓、挫,駐鋒,注意頓挫的角度、幅度;

⑥ 用力向左出鉤,約10度的角度;

⑦ 力含於內,力送筆端。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2. 豎鉤

宋徽宗瘦金體豎鉤的難寫之處在於寫鉤時的提按頓挫、豎的弧度和出鉤方向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只要得因字而異,方法也就簡單了。

豎鉤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豎鉤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承上筆筆勢,露鋒入筆;

② 豎畫橫入筆,注意入紙按下切入的角度;

③ 略駐筆,提鋒筆稍向下拉,目的是將側鋒調整為中鋒;

④ 努勢下行,注意下行過程中的提按變化和弧度變化;

⑤ 下行至該字所需要的長度時,輕提;

⑥ 略回鋒上提,駐鋒調鋒,帶弧度勢向左上方用力出鉤,狀如鳥喙;

⑦ 力送筆端。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3. 彎鉤

宋徽宗瘦金體真書彎鉤有兩種:一種是左彎鉤,另一種右彎鉤。與豎鉤的寫法相似,但也有其自身的特點。

彎鉤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彎鉤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承上筆順勢露鋒入紙;

② 橫入筆,注意入紙下按切入的角度;

③ 略駐鋒,轉腕;

④ 漸行漸按鋪毫向左弧形躬彎,中鋒筆耕下行;

⑤ 筆行至適當位置時,輕提;

⑥ 駐鋒調鋒,帶弧勢向左上出鉤;

⑦ 力送筆端,順勢寫下一筆。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4. 豎彎鉤

豎彎鉤也稱“鵝鉤”。宋徽宗瘦金體真書中的豎彎鉤,收筆處有其強烈的筆法個性特徵,鉤如鳥喙。形態上顯得飄逸而瀟酒。

豎彎鉤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豎彎鉤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露鋒斜切入筆;

② 調鋒向左下行筆,豎畫部分不能直,要自上而下略向左偏;

③ 轉處使轉捻管,圓潤自然;

④ 橫的部分要平穩,像鵝浮在水面上一樣;

⑤ 鉤處頓挫後要回鋒,鉤向左用力弾出;

⑥ 力送筆端,整個筆畫要有節奏有起伏,並且筆法勁健、流暢、舒展。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5. 戈鉤

戈鉤亦稱斜鉤,戈鉤一般是字中的主筆,要寫得挺拔有力,寫出氣勢。

戈鉤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戈鉤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起筆與豎畫相同,承上筆筆勢,自空露鋒入筆;

② 橫入筆法入鋒,注意入鋒下按切入的角度;

③ 略駐筆,微提鋒捻筆稍向下拉,目的是將側鋒調整為中鋒;

④ 努勢下行,注意下行過程中的提按變化,下行至該字所需要的長度;

⑤ 輕提,頓挫回鋒(起到調整行筆方向的作用,為適當角度出鉤作好充分準備);

⑥ 駐鋒、稍向左上出鉤,整個戈鉤自上而下“重一輕一重”,節奏明快,有一瀉千里之勢。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6. 臥鉤

臥鉤也稱橫戈鉤。歐陽詢稱:“臥鉤,似長空之初月。”可見,此筆畫在一字之中不在於氣勢,而在於托起點之呼應的雅意。

臥鉤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臥鉤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承上筆順勢露鋒落筆;

② 向右下行筆;

③ 漸行漸按漸鋪毫,隨即順勢用轉腕或略捻管起弧度;

④ 輕提,頓挫,回鋒,目的是調整筆鋒為下一步鉤起作好準備;

⑤ 向左上角鉤出,角度45度左右。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七、挑

1. 平挑

平挑中有短挑、長挑等形態,起筆上近似寫橫畫,只是行筆時略向右上提起。

平挑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平挑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承上筆自空露鋒,順勢斜切;

② 駐鋒;

③ 壓著筆鋒,行筆方向轉向右上;

④ 挑起,漸提漸放筆鋒,力送至筆端。

注意:一是切入的角度,每字都有變化;二是挑起的角度一般小於45度,也是每字都有變化。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2. 豎挑

豎挑亦稱斜挑,有短挑、長挑之別。起筆法與平挑有相似,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豎挑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豎挑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承上筆,露鋒斜切入鋒;

② 略頓,駐鋒;

③ 向右上提起,先筆尖不動,側鋒提起行筆至中鋒狀;

④ 順勢提筆由左下往右上用力挑出,直挺如鋼錘。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八、 折

“永”字中有折筆,但“永字八法”中卻沒有提到這一筆法。這是什麼原因呢?歐陽詢《八訣》中有一處橫折鉤,曰:“如萬鉤之弩發。”衛夫人《筆陣圖》中有二處,一處同上,曰:勁等筋節。”道出了折畫之根本。第二處是橫折斜鉤,曰:“崩浪雷奔。”從其解釋看,並非針對折筆處所言,而是對整個筆畫的意象性描述,要求這個筆畫要寫出這等意境。我們從“永字八法”中的筆法解析來看,古人在解讀筆法時,是把一個筆畫分解成若干個筆法來認識的。如“永”字中的“橫折豎鉤”我們今天將其作為“橫折豎鉤”的整體來解讀,而古人卻將其分解成“橫”“豎”“鉤”三個筆畫來解讀的。明白了這個道理對我們正確理解筆畫很有益處,同時也有利於我們正確書寫筆畫。

折畫的形態較多,歸納起來有橫折、豎折、撇折、橫折撇和橫折折撇等。

1. 橫折

橫折筆法是由橫畫與豎畫兩個筆法組成,在兩個筆畫的結合處用折法來完成。

橫折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橫折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承上筆順勢入鋒;

② 略駐鋒;

③ 輕提行筆,行筆中有適度提按,至適當位置;

④ 順勢略向上提鋒,略高於主體,切鋒下按;

⑤ 按,略向右下頓挫,形成竹節狀的方肩;

⑥ 駐鋒,捻管調成中鋒;

⑦ 努勢下行,注意漸提向左偏進;

⑧ 順勢力送筆端,寫下一筆畫。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2. 豎折

豎折是豎畫與橫畫的結合,在兩個筆畫的結合處用折法來完成。

豎折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豎折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承上筆勢順入鋒,豎畫橫切入;

② 駐鋒,捻管下拉調鋒至中鋒;

③ 中鋒下行至適當位置,略提筆;

④ 提筆向左;

⑤ 將豎向調整為橫向行筆方向,豎切入筆;

⑥ 轉腕或捻管,調為中鋒,向右行筆;

⑦ 行筆至適當位置輕提漸行;

⑧ 向上提鋒,略高於主體;

⑨ 向下頓挫;

⑩ 回鋒收筆。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3. 撇折

撇折也稱撇提,是撇畫與提畫(也稱挑畫)的結合。

撇折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撇折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承上筆,露鋒入筆;

② 下按切入;

③ 略駐鋒,捻管下拉調至中鋒;

④ 向左下漸行漸提,緩緩將畫送至筆端;

⑤ 將筆管稍向右傾,頓筆下切;

⑥ 駐鋒;

⑦ 以筆尖為軸,逆時針捻管至中鋒;

⑧ 上提出鋒。

注意:撇折的整個筆法過程是“按一提一按一提”的內在節奏變化過程,顯示的筆法形態是“重一輕一重一輕”的外形節奏變化。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4. 橫折撇

橫折撇這個筆畫在書寫時要有所變化,或大或小,或輕或重,或長或短需因字而變。

橫折撇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橫折撇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承上筆露鋒順勢入筆;

② 下切,調鋒,轉腕或捻管;

③ 中鋒右行,至適當位置上提;

④ 按鋒下按;

⑤ 轉腕或捻管調鋒,向左下行筆;

⑥ 行筆,注意行筆中的提按,力送到筆尖;

⑦ 順勢寫下一筆。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5. 橫折折撇

橫折折撇這個筆畫有兩個折筆同時出現,書寫時要有所變化,或大或小,或輕或重,或長或短需因字而變。

橫折折撇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橫折折撇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寫橫畫露鋒斜切入筆;

② 駐鋒,逆時針捻管向右拉,調至中鋒;

③ 行筆,略上提一定長度;

④ 提筆,略下按;

⑤ 頓挫,下按成竹節狀方肩;

⑥ 捻管調整為中鋒,行筆,漸行漸提;

⑦ 略提鋒,順勢完成第二個折轉用筆,行筆至適當長度;

⑧ 向右下頓挫,下按成竹節狀方肩;

⑨ 調轉筆鋒順勢而下,漸提漸行送至筆尖。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6. 撇折點

撇折點是撇畫與長點的結合。

撇折點筆法,如圖: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撇折點的書寫筆法要領:

① 露鋒入筆;

② 下按切入;

③ 略駐鋒,捻管下拉調至中鋒;

④ 向左下漸行漸提;

⑤ 將撇畫送到筆端;

⑥ 調鋒順勢向右下入鋒;

⑦ 漸行至適當長度;

⑧ 頓挫,回鋒收筆。

參考字樣: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一、疏與密

“疏與密”即“松與緊”。瘦金體結字特別注意疏與密的關係。具有疏處可走馬,密不透風的極富個性的藝術特色,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1. 上緊下松

這類字中一般都有“鶴腿豎”,“豎鉤”,“劍撇”等筆畫,上密下疏、上緊下松對比強烈。“疏處可使走馬,空處不可透風。”

對於上下結構相同的情況,則採取上小下大、上窄下寬的方式。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2. 左緊右松

2.1多點並列,左緊右松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2.2長橫突出,多頂右格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2.3多豎並列,左緊右松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2.4多撇並列,左緊右松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2.5撇捺相交,左收右放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2.6寶蓋類,左緊右松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2.7包圍結構,左緊右松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2.8相同結構,左小右大,左窄右寬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3. 內緊外鬆

3.1方框類結構儘量收縮,或成三角形,或成長條形,或成束腰形,緊貼中宮,周圍較多空白,疏秀多姿,曲線玲瓏,美感突顯。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3.2撇捺鉤挑長橫儘量舒展,或逸出格外,挺拔飄逸,瀟灑豪放,鋒芒畢露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3.3數橫並排,內緊外鬆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3.4字頭空靈飄逸,斷若連環,大膽留白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3.5“口”部或“日”部緊縮,在字中與其它筆畫相隔較遠,周邊大膽留白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二、輕與重

瘦金體善於運用輕筆與重相結合的手法,使瘦金體結構中粗筆與細筆相互映襯,對比強烈,產生了極強的動感和旋律感,是瘦金體獨具風格的特色之一。

1. 橫畫輕,豎畫重

在同一個字裡面,豎畫都相對要寫得比橫畫要重些。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2. 撇輕捺重

有撇和捺(或反捺)相交的地方,撇畫一般都稍輕,捺(或反捺)粗重有力。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3. 長輕短重

凡相同的筆畫,都採取長輕短重的處理方法。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4. 內擫輕,外拓重

類似“田”字框的字或部首,其外框左豎內擫,右豎外拓,寫法左輕右重;類似“月”“風”“羽”等結構的豎撇,豎鉤,橫折彎鉤等用筆內擫,故寫得都較輕。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5. 點畫較重

帖中所有的點畫,不論長點、短點都寫得豐腴飽滿,玉潤珠圓。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6. 鉤畫較重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7. 長筆畫的起筆較重

所有較長的等畫,都採取重落輕收的等法。此法從畫法中而來,猶如畫樹枝,意到樹梢愈細。長橫長豎未端重頓收筆如枝頭花開,疏影橫斜。這種極富畫意的鉤筆法,形成了瘦金體橫畫收筆帯鉤,豎畫收筆帶點,撇如匕首,捺似切刀的獨特藝術風格。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8. 挑畫與牽絲輕

挑畫一般寫得較輕:瘦金體具有濃郁的行草風貌,筆畫之間牽絲映帶隨處可見,牽絲用筆雖輕,而細若遊絲處皆全身力到,一絲不苟。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9. “口”“日”等字或部首用筆重

“口”“日”等較窄小的框形結構或偏旁部首寫得明顯粗重。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10. 密輕疏重

筆畫繁多,結構複雜的字,用筆稍輕;結構簡單,筆畫稀少的字用筆稍重。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千字文(上)

下期預告:

下一期文章將為您帶來

“中華書脈·文脈的守護者:趙孟頫(上)”

本文已在本心書法APP中發佈,

各大應用市場搜索“本心書法”即可下載。

微信搜索“本心視界”關注訂閱號,獲更多書法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