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欣賞“瘦金體”,需看折十大觀錢

秉燭讀史,常有所感。想那風流天子

宋徽宗,放著好好的皇帝不當,整天揮毫潑墨,創作書畫作品。把寫字、畫畫,當成了主業;把管理國家大事,做為業餘兼職。若是做不到勤政愛民,這皇位是萬萬坐不穩的。靖康之變徽宗做了金人 的階下囚徒,就是他沒有勤政愛民,重用奸佞的結果。

讀宋史時,每有困惑。宋徽宗執政約二十五年(1100——1126年),先後改元六次——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為何其中的四個年號時期,只鑄小平或只鑄小平、折二、折三錢幣,唯獨在崇寧(1102——1106年)、大觀(1107——1110年)期間,不但鑄造小平、折二、折三錢,還鑄造了大錢折五、折十,甚至鑄造了特大錢幣呢?

古人云:開卷有益。偶然閒翻宋人

曾敏行的大作《獨醒雜誌》,方覺得解開了這一心中疑團。

《獨醒雜誌》一書中,記載了徽宗時期的一件事,讀來頗為有趣。一次,宮中演戲,熱鬧非凡。有一齣戲的其中一節劇情是這樣的:一人在一小飯店買碗湯喝。喝完後,從口袋裡摸出一枚錢買單。掌櫃的一看,顧客手裡,拿的是一枚當十錢。掌櫃的說:實在沒有零錢找您,您就多喝幾碗湯吧!顧客只好又喝。一連喝了幾碗,再也喝不下去了。他抱著肚子說:辛虧相公只發行了當十錢。要是當百錢,那可不得了了。這則故事,從側面說明:徽宗時期,鑄造的大錢很多,小平、折二、折三錢緊缺。否則,開飯店的老闆和顧客,不會兩人同時都沒有折三以下的錢。

若要欣賞“瘦金體”,需看折十大觀錢

那麼,徽宗的崇寧、大觀時期,為什麼要鑄造那麼多的大錢呢?原來,這個時期的大部分時間,是“北宋六賊”之首的蔡京為相。徽宗這位風流天子,不但自己私生活不檢點,聲色犬馬,奢侈靡費,而且徵用民工,大興土木,修建園林,建造高樓。這樣一折騰,國庫裡銀子自然吃緊。怎麼辦呢?他聽信了蔡京的建議:推行大錢政策。命令全國的老百姓,把所有的折二錢,上交給政府。用五枚折二錢,兌換一枚新發行的當十錢。這樣一來,等於剝奪了老百姓的一半財富。老百姓的生活,自然就困難了許多。實行這一政策的結果,一是物價暴漲;二是,私鑄橫行,犯罪率猛增。不少人冒著坐牢、殺頭的風險,紛紛私鑄錢幣。這就是我們現在在古玩市場上,看到的崇寧、大觀錢,大錢多、小錢少的

原因

大觀通寶,始鑄於徽宗的大觀元年(1107年)。錢文為徽宗御書。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等幾種。另外,尚有極少數的特大錢面世。從材質看,基本上都為銅錢。但又有合背的鐵錢等。

北宋、南宋的三百多年,鑄造了無數的錢幣。但就錢文來講,當首推徽宗時期鑄造的崇寧、大觀錢。大觀通寶的錢文,為御書“瘦金體”,“鐵劃銀鉤”,秀麗工緻,挺拔遒勁,被公認為達到了“御書”的藝術頂峰,是我國古代錢幣的傑出代表。

下面,我們通過三枚大字版的大觀通寶折十錢的實物,進一步瞭解其形制和特點(見下圖):

若要欣賞“瘦金體”,需看折十大觀錢


若要欣賞“瘦金體”,需看折十大觀錢

參數:徑寬:4.1cm;厚度:0.38cm;穿口:1,15cm;重量:15.60克。親測三枚,參數基本相同。

形制:三枚的版式,皆為“大字版”。錢文四字,佈局合理、嚴謹。因“大”字筆畫少,因而,“人”字的撇、捺兩筆,疏放張開,顯得錢文大小勻稱、美觀。其字口深竣,筆畫纖細、挺拔。盡顯“瘦金體”之風格。內、外郭線條,粗細適中,規整而流暢。地章平整,如銅鏡之面。穿口規範,未見流銅。

包漿:熟坑,西瓜綠。鏽色分佈均勻。


若要欣賞“瘦金體”,需看折十大觀錢


若要欣賞“瘦金體”,需看折十大觀錢


若要欣賞“瘦金體”,需看折十大觀錢

關於大觀通寶的版別、價格,頭條上已有收藏領域的的不少大咖、大V,發表過許多的優秀作品。小夥伴們若想深入瞭解、學習,動手搜索下即可,本文不再贅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