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西方藝術史》:你正在感嘆的平淡,是多少人求之不來的幸福

經歷紛亂的歷史,仍舊被呵護傳頌的,是文化,是藝術。

杜甫說:“英雄割據雖已矣,文采風流今尚存”。割據也好,王朝也罷,或久或暫,終歸已矣。而文采風流,今人仍在傳頌。

來自《詩經》的“蒹葭蒼蒼”,來自莫高窟的壁畫,來自阿爾塔米拉洞窟的那幅《受傷的野牛》,來自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大衛》……透過它們,我們能夠了解一個故事,相逢一段歷史。

欣賞藝術的同時,也是認識歷史的過程。意公子所著《大話西方藝術史》,用淺白風趣的方式,講述了幾千年的西方藝術史,通過150多幅名畫,40多位藝術大師,句句有梗的文字,讓我們以最快的時間瞭解西方的藝術文化。

《大話西方藝術史》:你正在感嘆的平淡,是多少人求之不來的幸福

起源於“畫個圈圈詛咒你”的藝術,沒有聽說過“情緒”的呆板中世紀,如果你穿越,一定要抱緊“美第奇家族”的大腿……就在這些風趣的話語中,可以瞭解到西方的藝術史。

但不得不說,經受苦難而成就的藝術家,是歷史上不可缺少的一筆。他們的成功,既表達了一種藝術風格,又對普通生活中的我們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01 遇見渣男,把荊棘編織成項鍊的女人

如果沒有了解,看到《有荊棘鳥項鍊的自畫像》,我會以為這是一個男人。連在一起粗黑的眉毛,硬朗的五官以及看得見的小鬍子,實在是難以一眼看出這是一個女人, 一個經歷了婚姻苦難的女人。

《大話西方藝術史》:你正在感嘆的平淡,是多少人求之不來的幸福

這幅畫的作者是弗裡達,她從小患有小兒麻痺,18歲出了一場車禍。當她嫁給自己心愛的藝術家里維拉後,她以為迎來了生活的甜。可是,車禍後遺症讓她的身體虛弱到不能懷孕,丈夫里維拉不僅不關心,還四處拈花惹草。據說,他前後跟30多個女人保持著情人關係,其中甚至有弗裡達的親妹妹。

我們都想遇到一段幸福的婚姻,可生活中總會有一些渣男。遇見渣男非我們所願,但遇到之後,將他帶來的不幸踩在腳下,更陽光的向前生活,這才是真正的女性魅力所在。

弗裡達果斷地與里維拉結束婚姻關係,並將這段婚姻帶給她的痛苦付諸繪畫。1940年的這幅《有荊棘鳥項鍊的自畫像》,背景是大片的綠色熱帶植物,頭上停著兩隻蝴蝶,兩邊肩膀上分別有一隻黑色的猴子和一隻黑貓。最顯眼的是,她的脖子上纏繞著荊棘,滲出的斑斑血跡並沒有讓她感到痛苦。荊棘上停留的荊棘鳥,成為她的點綴。

《大話西方藝術史》:你正在感嘆的平淡,是多少人求之不來的幸福

正如意公子所說,描繪痛苦本身,弗裡達做到了極致,更難得的是她把苦轉換成另一種極其美好燦爛的東西釋放了出來。

弗裡達的目光中,沒有恐慌,沒有不安,只有平和。帶著血跡的荊棘,成為她身上的享樂,不再是捆綁和束縛。婚姻的不幸打不倒的女人,將苦難編織成了荊棘項鍊。

02 生活太苦了,連吶喊都是扭曲的

在生活中,婚姻只是一部分,至少還可以選擇放棄,有一些人連呼吸都是痛的。這種痛深入骨髓,讓表情都會變得扭曲。

蒙克就承受了這種痛苦。他童年時,母親和姐姐因為肺結核相繼去世。沒多久,父親、弟弟也相繼離世,唯一的妹妹患有精神分裂,蒙克自己也患有肺結核。死亡彷彿帶著重量,不斷地向他逼近。

看到蒙克的《吶喊》,那個扭曲的吶喊的人,他在掙扎、在發洩、在呼喊。生存的不易,痛苦的存在,沉默的抗爭,無助的發洩,擺脫不掉的恐懼……瞭解了蒙克,瞭解了他用畫筆解剖的靈魂,那是一種帶著痛的呼吸和對著生命的吶喊。

《大話西方藝術史》:你正在感嘆的平淡,是多少人求之不來的幸福

除了一個吶喊的人物,這幅畫的色彩也充滿壓抑。在色彩表達上,紅色代表熱情、綠色代表希望、藍色代表憂鬱,每一種顏色背後都有它的色彩心理。

蒙克在《吶喊》中,用了強烈的紅色、黃色和大面積的深色,同樣是扭曲了的天空和峽灣,勾畫出讓人極度不安和絕望的氛圍。

不安的是對生命的未知,絕望的是生活中死亡的逼近,當我們活在世上,嚷嚷生活太平淡的時候,從來沒想或有人會把“好好活著”作為最大的奢望。

沒有了生活苦難的壓迫,蒙克不會有這麼痛的領悟,他對生命與靈魂的剖析,他想刻畫出在生存、在感受、在痛苦的活生生的人,刻畫出他們的內心世界。

《吶喊》成就了蒙克,這是他向命運作出的回擊。他把那些壓抑的負能量和深入骨髓的痛苦,不加掩飾的宣洩在畫布上,他把對生命的思考和表達,也盡情的描繪在畫布上。

《大話西方藝術史》:你正在感嘆的平淡,是多少人求之不來的幸福

03 時代的灰塵太重了,我不準備扛了

在歷史的長河中,一朵小浪花就能把我們掀翻在地。時代的一粒灰塵,落在頭上那就是扛不動的一座大山。這一粒灰塵太重了,有些人麻木的漠視掉,繼續生活,有些人抗爭過,只能在痛苦中表達。

畢加索就是後者之一,他用黑白灰三種色調,畫了很多缺胳膊少腿的男人、女人、孩子、牛、馬等,整個畫面凌亂不堪,奇醜無比。這幅《格爾尼卡》被後人稱為“醜中之王”。

這樣的一幅畫,是畢加索在向時代表示抗議。1937年4月28日,一場空襲發生在西班牙格爾尼卡鎮上空,勞作的男人、準備晚飯的女人和戲耍的孩子,被永遠的留在了那一刻。畢加索聽到家鄉的噩耗後,用這樣一幅《格爾尼卡》表達對轟炸平民城市的抗議。

畢加索用他擅長的立體主義手法,通過扭曲變形的圖形描繪出破碎的肢體和混亂的場面。這像是亂葬崗一樣的畫面,表現出殘暴、恐怖、痛苦、絕望和死亡,控訴了戰爭中不設防的平民城市的轟炸。

《大話西方藝術史》:你正在感嘆的平淡,是多少人求之不來的幸福

戰爭的殘酷和給人帶來的痛苦,遠不止如此。時代帶來的痛苦,總能讓人迅速成長。經歷這種痛苦的藝術家,表達方式也不只有繪畫。

賈科梅蒂的雕塑,就是戰爭後的極致表達。他的雕塑瘦骨嶙峋,胳膊和腿像乾枯的樹枝一樣細長粗糙。《指示者》的人物形象,身高將近1.8米,小腦袋,細長腿,像是修圖後過度拉長變形的樣子。

這幅作品創作於1947年,二戰期間德國集中營裡飽受折磨的戰俘給了賈科梅蒂極大的衝擊,經歷過大苦大難的充滿傷痛的身體,充滿無助、脆弱。但在他的作品中,瘦弱卻挺拔的形象,傳達出一種悲壯:時代可以把人壓抑到扭曲,但堅強的人類永不倒下。

《大話西方藝術史》:你正在感嘆的平淡,是多少人求之不來的幸福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遙寫到“不要怕苦難,如果能深刻地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

弗裡達經歷過婚姻的苦難,成就出堅毅的、將荊棘環繞成項鍊的她。蒙克經歷過死亡的苦難,他壓抑、絕望的吶喊是最真的發洩。畢加索控訴著屠殺的苦難,賈科梅蒂傳達著不屈的人類精神。

每一個成就的藝術家,都把苦難踩在腳下,變成向前的墊腳石。苦難再大,壓不垮的精神會成就一切。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故事,《大話西方藝術史》會給你不一樣的藝術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