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西方艺术史》:你正在感叹的平淡,是多少人求之不来的幸福

经历纷乱的历史,仍旧被呵护传颂的,是文化,是艺术。

杜甫说:“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割据也好,王朝也罢,或久或暂,终归已矣。而文采风流,今人仍在传颂。

来自《诗经》的“蒹葭苍苍”,来自莫高窟的壁画,来自阿尔塔米拉洞窟的那幅《受伤的野牛》,来自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大卫》……透过它们,我们能够了解一个故事,相逢一段历史。

欣赏艺术的同时,也是认识历史的过程。意公子所著《大话西方艺术史》,用浅白风趣的方式,讲述了几千年的西方艺术史,通过150多幅名画,40多位艺术大师,句句有梗的文字,让我们以最快的时间了解西方的艺术文化。

《大话西方艺术史》:你正在感叹的平淡,是多少人求之不来的幸福

起源于“画个圈圈诅咒你”的艺术,没有听说过“情绪”的呆板中世纪,如果你穿越,一定要抱紧“美第奇家族”的大腿……就在这些风趣的话语中,可以了解到西方的艺术史。

但不得不说,经受苦难而成就的艺术家,是历史上不可缺少的一笔。他们的成功,既表达了一种艺术风格,又对普通生活中的我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01 遇见渣男,把荆棘编织成项链的女人

如果没有了解,看到《有荆棘鸟项链的自画像》,我会以为这是一个男人。连在一起粗黑的眉毛,硬朗的五官以及看得见的小胡子,实在是难以一眼看出这是一个女人, 一个经历了婚姻苦难的女人。

《大话西方艺术史》:你正在感叹的平淡,是多少人求之不来的幸福

这幅画的作者是弗里达,她从小患有小儿麻痹,18岁出了一场车祸。当她嫁给自己心爱的艺术家里维拉后,她以为迎来了生活的甜。可是,车祸后遗症让她的身体虚弱到不能怀孕,丈夫里维拉不仅不关心,还四处拈花惹草。据说,他前后跟30多个女人保持着情人关系,其中甚至有弗里达的亲妹妹。

我们都想遇到一段幸福的婚姻,可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渣男。遇见渣男非我们所愿,但遇到之后,将他带来的不幸踩在脚下,更阳光的向前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女性魅力所在。

弗里达果断地与里维拉结束婚姻关系,并将这段婚姻带给她的痛苦付诸绘画。1940年的这幅《有荆棘鸟项链的自画像》,背景是大片的绿色热带植物,头上停着两只蝴蝶,两边肩膀上分别有一只黑色的猴子和一只黑猫。最显眼的是,她的脖子上缠绕着荆棘,渗出的斑斑血迹并没有让她感到痛苦。荆棘上停留的荆棘鸟,成为她的点缀。

《大话西方艺术史》:你正在感叹的平淡,是多少人求之不来的幸福

正如意公子所说,描绘痛苦本身,弗里达做到了极致,更难得的是她把苦转换成另一种极其美好灿烂的东西释放了出来。

弗里达的目光中,没有恐慌,没有不安,只有平和。带着血迹的荆棘,成为她身上的享乐,不再是捆绑和束缚。婚姻的不幸打不倒的女人,将苦难编织成了荆棘项链。

02 生活太苦了,连呐喊都是扭曲的

在生活中,婚姻只是一部分,至少还可以选择放弃,有一些人连呼吸都是痛的。这种痛深入骨髓,让表情都会变得扭曲。

蒙克就承受了这种痛苦。他童年时,母亲和姐姐因为肺结核相继去世。没多久,父亲、弟弟也相继离世,唯一的妹妹患有精神分裂,蒙克自己也患有肺结核。死亡仿佛带着重量,不断地向他逼近。

看到蒙克的《呐喊》,那个扭曲的呐喊的人,他在挣扎、在发泄、在呼喊。生存的不易,痛苦的存在,沉默的抗争,无助的发泄,摆脱不掉的恐惧……了解了蒙克,了解了他用画笔解剖的灵魂,那是一种带着痛的呼吸和对着生命的呐喊。

《大话西方艺术史》:你正在感叹的平淡,是多少人求之不来的幸福

除了一个呐喊的人物,这幅画的色彩也充满压抑。在色彩表达上,红色代表热情、绿色代表希望、蓝色代表忧郁,每一种颜色背后都有它的色彩心理。

蒙克在《呐喊》中,用了强烈的红色、黄色和大面积的深色,同样是扭曲了的天空和峡湾,勾画出让人极度不安和绝望的氛围。

不安的是对生命的未知,绝望的是生活中死亡的逼近,当我们活在世上,嚷嚷生活太平淡的时候,从来没想或有人会把“好好活着”作为最大的奢望。

没有了生活苦难的压迫,蒙克不会有这么痛的领悟,他对生命与灵魂的剖析,他想刻画出在生存、在感受、在痛苦的活生生的人,刻画出他们的内心世界。

《呐喊》成就了蒙克,这是他向命运作出的回击。他把那些压抑的负能量和深入骨髓的痛苦,不加掩饰的宣泄在画布上,他把对生命的思考和表达,也尽情的描绘在画布上。

《大话西方艺术史》:你正在感叹的平淡,是多少人求之不来的幸福

03 时代的灰尘太重了,我不准备扛了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朵小浪花就能把我们掀翻在地。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头上那就是扛不动的一座大山。这一粒灰尘太重了,有些人麻木的漠视掉,继续生活,有些人抗争过,只能在痛苦中表达。

毕加索就是后者之一,他用黑白灰三种色调,画了很多缺胳膊少腿的男人、女人、孩子、牛、马等,整个画面凌乱不堪,奇丑无比。这幅《格尔尼卡》被后人称为“丑中之王”。

这样的一幅画,是毕加索在向时代表示抗议。1937年4月28日,一场空袭发生在西班牙格尔尼卡镇上空,劳作的男人、准备晚饭的女人和戏耍的孩子,被永远的留在了那一刻。毕加索听到家乡的噩耗后,用这样一幅《格尔尼卡》表达对轰炸平民城市的抗议。

毕加索用他擅长的立体主义手法,通过扭曲变形的图形描绘出破碎的肢体和混乱的场面。这像是乱葬岗一样的画面,表现出残暴、恐怖、痛苦、绝望和死亡,控诉了战争中不设防的平民城市的轰炸。

《大话西方艺术史》:你正在感叹的平淡,是多少人求之不来的幸福

战争的残酷和给人带来的痛苦,远不止如此。时代带来的痛苦,总能让人迅速成长。经历这种痛苦的艺术家,表达方式也不只有绘画。

贾科梅蒂的雕塑,就是战争后的极致表达。他的雕塑瘦骨嶙峋,胳膊和腿像干枯的树枝一样细长粗糙。《指示者》的人物形象,身高将近1.8米,小脑袋,细长腿,像是修图后过度拉长变形的样子。

这幅作品创作于1947年,二战期间德国集中营里饱受折磨的战俘给了贾科梅蒂极大的冲击,经历过大苦大难的充满伤痛的身体,充满无助、脆弱。但在他的作品中,瘦弱却挺拔的形象,传达出一种悲壮:时代可以把人压抑到扭曲,但坚强的人类永不倒下。

《大话西方艺术史》:你正在感叹的平淡,是多少人求之不来的幸福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写到“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地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

弗里达经历过婚姻的苦难,成就出坚毅的、将荆棘环绕成项链的她。蒙克经历过死亡的苦难,他压抑、绝望的呐喊是最真的发泄。毕加索控诉着屠杀的苦难,贾科梅蒂传达着不屈的人类精神。

每一个成就的艺术家,都把苦难踩在脚下,变成向前的垫脚石。苦难再大,压不垮的精神会成就一切。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故事,《大话西方艺术史》会给你不一样的艺术体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