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教育”,父母焦慮的衍生地

@教書匠老石

參與話題: #中國式的父母都在焦慮什麼?

“中國式教育”,父母焦慮的衍生地?!

作為在教育一線工作25個年頭的基層教育工作者,從1996年參加工作至今,經歷或正在經歷的一系列教育變革,無不都是為“中國父母都在焦慮些什麼”這一話題的落實和實施。其實千百年來中國傳統教育遺留給我們的教育架構,即以實現諸如“科考中舉”“北大清華復旦”“重點大學高中”等等為目標,正是小學、初中、高中、乃至大學學段父母焦躁不安、為孩子寢食難眠的癥結所在。“中國式教育”,正是中國千千萬萬的家庭父母為之焦慮的衍生地。

“中國式教育”,父母焦慮的衍生地

孩子完不成學習任務的現狀

教育,是人類繁衍發展走向文明必須直面面對的根本性命題。西方教育追求興趣愛好為根本出發點,以快樂、培養孩子具有多重興趣愛好為主,而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家長則追求成功,注重“選拔式”教育。所以教育目標的不同必然導致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結果,從而催生父母焦慮的形成:

(一)擇校,讓一些父母疲於奔命,勞累不堪。

雖然教育部明文規定,實施劃片招生,就近入學。但由於教育資源的不同,為能讓孩子進入更加優質的學校學習,父母不惜破費,捨近求遠,如學前幼兒園,在升入小學時,在公辦幼兒園比在私立幼兒園,在縣城幼兒園比在鄉鎮幼兒園,進入教學設施、師資力量都完備的學校,都較容易得多。到中學,這種擇校就較為明顯,為了讓自己孩子考取好的重點大學,不惜讓孩子報這樣那樣的課外“輔導班”,報考縣級、州級甚至省級重點中學。好像唯有讀“重點高中”,考“重點大學”,才是將來孩子們的安身立命之本。

“中國式教育”,父母焦慮的衍生地

教的拼命“教” 學的使勁“學”

所以我們試問:

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中國教育資源的零零散散,東西部的教育不均衡,家長們,你能讓您的孩子獲取多少。從幼兒園到大學,一路與你同行,倖存而至高等教育的夥伴,究竟有幾人?你的孩子,是不是也會一路走到人生的巔峰???

誰敢說:快樂就是幸福?開心就是獲得?

(二)對孩子學習成績的期望值較高,導致父母前追後趕,填鴨式教育助推孩子成長。

七月份,全國高考牽動著每個家庭的目光。對於考生家庭來說,孩子該報考哪所大學、什麼專業往往成為困擾他們的問題。還有一些學生,寒窗苦讀12載,熬過“黑色的七月”順利走過高考“獨木橋”,有些甚至考上了著名學府,卻因跟不上大學的課程進度,選擇退學。孩子們寧可放棄來之不易的奮鬥成果也要從頭再來的背後到底潛藏著何種緣由?又是什麼力量給予了他們重新選擇從零開始的勇氣?學生的學習期望,到底由誰來決定?這也是許許多多家長面臨的教育難題。也是我們教育系統急需解決的問題。

“中國式教育”,父母焦慮的衍生地

考試進行時

(三)具有中國“狼性”的教育制度,以及單一的,通過“逢關必考”的學生評價制度,讓許多父母別無選擇,前赴後繼。

“中國式教育”,父母焦慮的衍生地

那麼,如何破解父母的“教育焦慮”呢?

“中國式教育”,父母焦慮的衍生地

(一)擯棄成績第一的從眾心理。

家長要擯棄成第一,相互攀比的從眾心理。以及重課內、輕課外,重成績、輕興趣的思想行為,讓孩子選擇興趣,自我成長。

(二)強調尊重意識,轉變家庭教育觀念。

如果家長要擺脫外在焦慮的困境,引導學生迴歸學習的好奇和探索的初心,家長或父母就必須重視孩子的學習意識,轉變教育觀念,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能自由認真地選擇,通過認識自己、理解社會,來實現真正的自由成長。

“中國式教育”,父母焦慮的衍生地

(三)給孩子創建學生學習生涯指導機制,擬定孩子近期學習規劃與遠期學習規劃,重塑孩子學習的科學性。

(四)認清當前中國教育的本質,明確教育的目的。以培養孩子健全人格,具有崇高理想及優秀品質為根本出發點。

總之,隨著2019 教育部統編教材的使用,對教師標準配置的多位實施,學校,正向培養孩子“德、智、體”與“綜合素質”合二為一,多方面立體式的教育模式發展。不久的將來,中國教育,必將是世界各地為之效仿的教育體制之一。

“中國式教育”,父母焦慮的衍生地

我是@教書匠老石#,同意以上觀點的,給個贊,轉發,給予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