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貿易戰來勢洶洶,細究中國古代的貿易戰,令人深思!

特朗普的貿易戰來勢洶洶,細究中國古代的貿易戰,令人深思!

然而早在中國的古代,北宋時期就已經有過貿易戰,澶淵之盟後,宋遼雖約為兄弟之國,但雙方相互猜忌、防範,皆視對方為 “敵屬之國”。

在此背景下,貿易的目的就是試圖獲取對方財富,從經濟上削弱對手。

為此,雙方採取了一系列的貿易措施: 因乘之術、鬥洩之術的運用,轉手貿易與爭奪宋錢。

貿易戰客觀上密切了雙方交往,維持了宋遼和平; 是宋王朝在商品經濟發展的前提下,利用經濟手段解決民族問題的範例,為後世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儘管宋王朝視遼國為未開化的夷狄蠻邦(想多了),但也不得不面對現實,在與其交往過程中放下 “身段”,以平等態度予以對待。

傳統的朝貢貿易自然被雙方間正常貿易所代替。

雖然宋遼盟約之後為兄弟之國,但雙方互相猜忌、互相防範,從內心深處,其實皆視對方為 “敵屬之國”。

在這種背景下,貿易目的除滿足因社會分工導致的需求外,更多的是試圖從對方獲取財富,從經濟上削弱對手,壯大自己。

馬匹是重要的戰爭資源。宋朝境內馬匹的數量與質量均不及少數民族地區

但如果以錢、絹帛買馬,則代價高昂。

太宗、真宗當政時,中央政府二稅收入的綢絹每年不足 200 萬匹。

一匹絹值一貫,一匹馬值 30 貫,買一匹馬則需 30 匹絹,絹賤馬貴,勢必耗費國庫。

以錢買馬,問題同樣多。首先是龐大的銅錢輸出,必然加劇宋朝商品流通中的 “錢荒”; 另外,胡人得錢,悉銷鑄為器,郡國歲鑄錢不能充其用。”( 卷二四,太平興國八年,壬申條)也等於變相地資敵人武器。

然而, “夷人不可一日無茶”,宋王朝以茶易 馬無疑是最佳選擇。

遼對宋輸出的優勢商品不多,以羊、鹽等為主。

遼國的羊肉肉質鮮美,(好香吃啊)

深得宋朝居民的喜愛,是契丹對北宋輸出的大宗商品之一。

古代的貿易戰並非是爭奪出口商品的市場,更多地是為了爭奪重要物資,以此破壞別國經濟,加強自身的經濟實力。

首先,宋遼雙方都對關乎各自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嚴守”。

遼國主要禁止馬匹、糧食等輸出; 北宋則厲禁硫磺、焰硝、盧甘石、竹牛角、箭桿、水銀、丹漆,或是可用於製造軍器的物資出口,四書五經以外的書籍,如本朝人新出的研究文集,也不準出境。

“守”絕不一成不變,宋遼雙方都會根據各自政治、經濟要求作局部調整。

銅、錫都是宋朝長時期禁絕交換的物資。

宋遼貿易給宋朝帶來了100多年的和平。

然和平之中,宋遼貿易戰爭打的很火熱。 比如宋迫切需要遼的馬,鹽,羊肉,珍珠等等 遼需要宋的茶,書籍,絲綢,瓷器等等。

宋遼貿易是一場利益上雙贏,政治上雙輸的遊戲,彼此腐化,被金人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