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種看得清范蠡的才識,卻看不懂越王勾踐的人品

一個時代的千里馬長常有,但是伯樂卻不常有。因為就算我們現代很多有才之士的應屆生畢業生,他們眾志成城,滿懷信心之時。在他們沒有經驗之時,依然會被容易被高層篩選漏掉。

而古代的文種和范蠡皆是時勢造出來英雄,文種和范蠡兩人之間相輔相成,同為一朝君主服務但結局卻各不相同。

文種看得清范蠡的才識,卻看不懂越王勾踐的人品


文種是范蠡的伯樂。

文種原本是南陽的縣令,文種本身的身份地位都高於當時默默無聞的范蠡。而文種遇到范蠡時,范蠡在自己土生土長的楚國並不不被本國的君主所看重和重用。而且當初文種接觸范蠡時,范蠡已經以裝傻聞名於世,當世人都看不穿范蠡的才識時,是文種和范蠡相互接觸中,文種發掘了范蠡的才幹。

文種認識范蠡時,范蠡還很是年少。文種遇到范蠡時有意試探范蠡的才能便開口問道:“范蠡,如果有天讓你離開楚國到外發展你會選擇前往何地?”范蠡當即回答到:“越國。”文種聽到范蠡的回答很是不解,文種認為越國的國力在當下諸國中相比之下顯得非常弱小。所以文種心有疑惑的接著問范蠡:“為什麼會選擇越國?”范蠡當下就和文種解釋到:“因為只有在這樣的地方才會有發揮自己才能的餘地。”文種仔細的思考了范蠡的話,發現范蠡是個大智若愚的能才。

文種看得清范蠡的才識,卻看不懂越王勾踐的人品


後來文種帶著范蠡來到越國發展,文種向越王勾踐極力的推薦范蠡的才識。可是當時的越王勾踐受到當世人對於范蠡評價的影響,越王勾踐對范蠡的才能很是疑惑。結果范蠡主動說出自己不要官,不要名,只要一點時間去考察越國的風土人情。在越王勾踐和吳國夫差最初對陣是失敗後,越王勾踐開始後悔自己當初沒有聽從范蠡的建議,知錯就改的越王勾踐開始安分守己地聽從范蠡的安排在後期成功的消滅了吳國。

由此可見,文種在范蠡一無所有的時候發現了范蠡的才能。文種在越王勾踐不懂欣賞范蠡的時候堅持推薦范蠡的學識,文種是範范蠡人生路上的伯樂之一,文種帶領范蠡離開了自己的舒適區來到越國求取功名,併成功地在歷史政治史上留名千史。

文種看得清范蠡的才識,卻看不懂越王勾踐的人品


文種被越王勾踐賜死。

在越王勾踐被吳國打敗後,范蠡和文種跟隨越王勾踐來到吳國尋求新機會。范蠡利用反間計和美人計讓吳王夫差賜死伍子胥並助越王勾踐在出其不意時打敗吳王夫差。在越王勾踐心得意滿時,范蠡卻選擇了功成身退,在范蠡離開越王勾踐前還提醒文種:“狡兔得而獵犬烹,高鳥盡而良弓藏。”

這時的范蠡在越王勾踐的相處過程中早已知曉越王勾踐並非良人,早早的隱退其身才能更好的明哲保身。但是好不容易熬出頭的文種捨不得功成名就時的高官俸祿,文種認為自己為越王勾踐立下了汗馬功,文種固執地認為自己並無過錯,越王勾踐不會忍心恩將仇報。可惜了事實就如范蠡所想的那般。最後文種被越王勾踐給賜死了。

文種看得清范蠡的才識,卻看不懂越王勾踐的人品


結語:

文種在遇到范蠡時雖然身份地位比范蠡高出許多,但文種依然覺得滿足不了自己的政治意願。在後期文種好不容易功成名就卻捨不得放下自己辛苦打拼而來的成就,文種在幫扶越王勾踐的時候未曾放鬆警惕,卻在成功後對越王勾踐毫無防備之心,最後落得被賜死的下場。

原文盜版者必究其責。

在下:“寫紅塵作夢語”,

感謝各位看官的賞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